《錦衣之下》裡值得細細品味的歷史痕跡。

二刷《錦衣之下》電視劇和小說之後,突然對裡面的歷史事件很感興趣。


大家都知道,《錦衣之下》是有歷史背景為支撐的。

明朝嘉靖年間,朝中黨派爭鬥激烈,以嚴嵩嚴世蕃父子的嚴黨叱吒朝堂,會亂朝政;君主專制達到頂峰,加之沿海城市倭寇混亂,民不聊生。劇情的很多設計都是有歷史的痕跡的。

比如其中有很多細節:

倭寇頭子:汪直。那句意味深長的“死吾一人,恐苦兩浙百姓”讓人記憶猶新。

劇中的很多人物,其實是歷史上的真人的化名,在小說裡基本是原型吧。

比如,吳守緒是歷史上的胡宗憲,許師爺便是那個鄭板橋“願為青藤門下狗”的徐渭,青藤是其取得外號,少林寺的和尚打倭寇是真事,於大勇是沿海抗倭英雄俞大猷,黃鬱是王忬。而書中還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了戚繼光的夫人王氏,在劇裡化名為祁將軍。其最出名的應該是使用了明朝版的“空城計”,以一己之力保住了城池。


《錦衣之下》裡值得細細品味的歷史痕跡。


其實最讓我震驚的還是藍道行,就是劇裡的小藍藍青玄,這個人在幹掉嚴家這件事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錦衣之下》裡值得細細品味的歷史痕跡。


其實我是先看完小說的,因為劇更的太慢了。

當時看劇時小藍已經出現,對於此人是好是壞我還尚存疑惑,因為我覺得這人說不定是大boss那種款,編劇為了劇中的衝突和人物的反差,把他前期設為一個招搖撞騙的江湖術士,所以讓人不得不懷疑他的真實身份;


《錦衣之下》裡值得細細品味的歷史痕跡。


在經歷了一系列的變故後,尤其是師傅的另一面以及小新的死,方才有與陸繹的那段經典的“感知水底暗流”的對話;最後,捨身取義,甘願“棄車保帥”,以扳倒嚴家。


《錦衣之下》裡值得細細品味的歷史痕跡。


“這魚竿沒有魚鉤,鈴鐺沒有鈴舌,放水裡能幹什麼呀?”

“感知水底暗流。我願做那沉底的魚屍,祝陸兄順利前行。”

自古為大義自有犧牲者。


結果看了小說裡的藍道行的出場方式,我被驚豔到了,第一感覺就是:這人就是個仙人、天人啊!!甚至看到以後,在我心中的份量快超過了陸大人,而且是唯一一個聰明才智堪比陸繹之人。


《錦衣之下》裡值得細細品味的歷史痕跡。


小說裡的出場就是一個垂釣者,仙風道骨,超凡脫俗。

今夏誤以為陸繹因表妹被嚇到之事怪罪她,加上岑壽(劇裡沒有此人,書中是岑福的弟弟)的直男式發言hhh,一氣之下跑了出去,然後才在河邊遇到了正在垂釣的藍青玄。

書中的描寫是這樣的:


《錦衣之下》裡值得細細品味的歷史痕跡。


這種謫仙般的出場方式,通常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才有。

而“感知水底暗流”之語,是和今夏說的,奈何這時的小可愛只顧著生大人的氣了,沒有深思其意。


《錦衣之下》裡值得細細品味的歷史痕跡。


而他在客棧裡第一次見到陸繹時,就送了他和今夏二人一對姻緣石,還說出了那句著名的“必要時還可棄車保帥”。

當時就覺得,他的格局很大,可以說他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來到陸繹身邊,隨時準備著為他為國送掉性命的人。

小說裡基本上那都是和陸繹在一塊,需要時才會出現,他們兩個人是朋友、知己,是在戰場上、朝堂上並肩作戰的同袍,最後小藍死也是為了陸繹和大義,為了兩人共同的理想和抱負而死。


在我看來,小說裡的小藍道長,一出場就已經人物性格很明顯了,沒有劇裡的跌宕起伏的經歷以及最後的蛻變,而是一開始見到陸繹就已經抱著為大義而犧牲的決心了。而劇裡還算是今夏和陸繹的推動者,而且人物性格有很明顯的變化過程。

雖然兩人的出場方式和經歷不同,但是最後都讓我哭得不行。


《錦衣之下》裡值得細細品味的歷史痕跡。


記得最清楚的是小說裡的岑港抗倭:即使是在戰場上千鈞一發之時,仍舊保持著自信從容的姿態。


《錦衣之下》裡值得細細品味的歷史痕跡。


“車”的使命,便是保帥。

“咱們一開始就說好的,棄車保帥,我求仁得仁……”,我但是看到這裡就淚崩了。雖只是一修行之人,卻有著匡扶天下正義、剷除奸佞之志向。


《錦衣之下》裡值得細細品味的歷史痕跡。


捨生而取義者,生死抉擇,為義赴死。藍青玄短暫的人生,卻在死的那刻尤為燦爛。而也許選擇了死,才是對小藍最好的結局吧。

也許小藍的宿命就是: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