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之死:死於霍亂?還是自殺?

連載 | 柴可夫斯基之死:死於霍亂?還是自殺?

天鵝之死

连载 | 柴可夫斯基之死:死于霍乱?还是自杀?

春天我最後一次採摘我的花朵

將那心愛的憂傷壓在我的胸口

我向著未來真誠地祈禱

讓我再看一眼我的鈴蘭

——它們現在早已枯萎凋零

——柴可夫斯基《鈴蘭花》,1878年冬天

连载 | 柴可夫斯基之死:死于霍乱?还是自杀?

芭蕾舞劇《天鵝湖》

第一幕:終曲

當人身處疫情的死亡陰影下,多數人更在乎那條逃出死城的生路。活著的生命總是不斷地奮力逃離死亡,人生的本質是悲劇性的,它不過是一場絕望的掙扎,是向死而生的過程。然而,沒有一顆心靈頑強到可以長久地凝視生命盡頭的黑暗。你總是在絕望中渴望拯救,你總是在徒勞中尋找光線。

在19世紀所有關於霍亂的死亡記錄中,為何唯獨柴可夫斯基的死引發了軒然大波?顯然這不僅僅是因為可怕的疾病,當你一位認識的熟人因霍亂而死,你看到的是現實的恐怖,而柴可夫斯基的死,卻是“美”的中止——他就象天鵝之死的哀鳴,剎那間,將掙扎於現實的心靈強行拖離了恐懼的深淵,他讓你想起,那些失去的美麗時光,想起那些離開的摯愛之人,想起,除了恐懼地向死而生,我還可以虔誠地向美而生。

悲劇的誕生,是為了超越悲劇。美的誕生,是為了超越現實。在“美”斷裂的傷口上,你急切地想要知道真相,即使這真相本身毫無意義。

连载 | 柴可夫斯基之死:死于霍乱?还是自杀?

依據1893年參與柴可夫斯基治療的四位醫生留下的詳細診斷記錄,讓我們試著復原127年前聖彼得堡發生的一幕:

柴可夫斯基發病的時間是俄歷1893年10月20日(公曆11月1日),當天他和兄弟倆照例在聖彼得堡一家豪華酒店用餐,期間喝了一杯生水。當晚在其兄弟的寓所即發生了嚴重的腹痛。

俄歷10月21日,聖彼得堡的名醫瓦西里. 伯騰森匆匆趕來,發現病人情況已經相當危急,上吐下瀉。初步治療毫無效果。瓦西里又趕緊叫來更擅長處理霍亂病情的哥哥列文。列文. 伯騰森在當晚11點到達,此時柴可夫斯基已經體溫下降,四肢發冷,皮膚髮藍,並伴有陣陣痙攣。列文確診老柴感染的是流行性霍亂。當天就通知了警方,醫生的助手隨即對臥室進行消毒,同時請老柴的兄弟和家人離開臥室,避免接觸性傳染。當地報紙在第二天(10月22日)刊登了老柴感染霍亂的簡報。很多人,聞訊自發前來寓所探望老柴的病情。

整個21日晚上至22日凌晨,列文. 伯騰森為病人注射了麝香、樟腦和其它當時醫學推薦的霍亂治療藥物。並不間斷地讓多人不斷地按摩老柴的身體。直到天亮,治療終於發生了效果,老柴體溫恢復,意識清醒,病情好轉。當時認為老柴的霍亂已經初步治癒。接下來由另外兩名醫生監護。

连载 | 柴可夫斯基之死:死于霍乱?还是自杀?

悲歌三重奏

第一樂章

意外的是10月23日,老柴正在恢復的病情又急轉直下。列文. 伯騰森不得不再次趕來,發現老柴的腎臟停止了工作。列文確診這是嚴重的尿毒症,是霍亂引發的併發症。此時老柴的兄弟抱怨:醫生沒有對老柴進行當時頗為流行的熱水浴治療。然而,43年前老柴母親感染霍亂時,正是死於熱水浴缸中。老柴本人在意識清醒時,明確反對熱水浴。

10月24日,老柴多次昏迷,體溫下降,不斷說胡話。後來他的兄弟回憶,在門外老柴反覆地呼喊著一個名字——娜傑日達,這是老柴多年的紅顏知己梅克夫人的名字。當天列文. 伯騰森緊急對老柴使用了熱水浴治療,但為時已晚,迴天乏力。

俄歷10月25日(公曆11月6日)凌晨3點15分,俄國最偉大的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永遠地停止了心跳。直接死亡原因是肺水腫和心力衰竭。聖彼得堡幾家報紙迅速刊發了老柴去世的簡報。有的報紙隨後採訪了老柴的醫生與當時在場的兄弟。當天,醫生在政府監督下徹底消毒了老柴去逝的公寓。老柴的遺體當天被停放在教堂,其棺材上並沒有加蓋。很多人前往悼念與告別。包括和老柴齊名的大音樂家柯薩科夫,柯薩科夫發現,有人親吻了老柴的遺體。當天晚9點政府一位官員趕來,讓人蓋上了棺木。接下來兩天的遺體告別,棺木再沒有打開。此外老柴的棺木並沒有依據當時的慣例,作鍍鋅處理。

连载 | 柴可夫斯基之死:死于霍乱?还是自杀?

所以關於老柴之死的最初爭論就是:為何不蓋棺木?

官方的解釋是,柴可夫斯基身體中的霍亂病毒,在10月22日已經徹底殺死。老柴最後並不是直接死於霍亂,所以不存在傳染的可能。隨後,多家媒體指責為老柴治療的醫生,沒有使用流行的熱水浴治療法。醫生不得不公佈了治療記錄,老柴的兄弟和侄子鮑勃,都站出來為醫生辯護——治不好病,就怪醫生,這大約是人類自私的天性。

俄歷11月6日(公曆11月18日),在一場紀念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會上,老柴的最後傑作《第六交響曲:悲愴》第二次演出。這支偉大的交響樂首演就在老柴死前9天,由老柴親自指揮,但並不成功。然而21天后的第二次演出卻引發了轟動,人們震驚於交響曲中陰沉的葬禮氣氛,彷彿這是為自己而寫的安魂曲。不久一家俄國媒體,刊登了一段採訪,大意是:1893年初,一位長年支持老柴的俄國皇室貴族,希望老柴為自己剛剛過世的親人寫一支安魂曲,老柴卻告訴他,他已經在寫一支安魂曲——“我無法同時創作兩支安魂曲!”老柴以此回絕了貴族的邀約。

這真的是一支為自己創作的安魂曲嗎?就象預知了自己死亡的莫扎特!

连载 | 柴可夫斯基之死:死于霍乱?还是自杀?

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第二樂章

眾所周知,1877年,柴可夫斯基曾經與一位年輕的女學生結婚,婚後卻發現兩人無法一起生活,這讓老柴痛不欲生,跳入涅瓦河自殺未遂。幸好,1878年,在紅顏知己梅克夫人的鼓勵下,老柴重新燃起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在那個走入絕境的歲月裡,柴可夫斯基寫過一首名叫《鈴蘭花》的小詩,獻給梅克夫人。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首詩,詩中寫道:

春天我最後一次採摘我的花朵

將那心愛的憂傷壓在我的胸口

我向著未來真誠地祈禱

讓我再看一眼我的鈴蘭

——它們現在早已枯萎凋零

......

我們感受著大地的歡樂

如此親切,又如此熟悉

然而敞開著的墳墓,竟是如此黑暗

顯然,死亡的陰影很早就從老柴心中掠過。從心理學上說,一個有自殺傾向的人很容易多次嘗試自殺,直到成功為止。就在創作《第六交響曲》的三年前,梅克夫人突然與老柴“絕交”,這件事深深重創了老柴敏感的心靈。也許,對老柴而言,從來不缺少自殺的動機。就在《第六交響曲》第二次公演後,俄國音樂界的重要人物、俄國樂派強力五人團的老大巴拉基列夫公開感嘆:

一個人要經歷多少苦難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啊!

连载 | 柴可夫斯基之死:死于霍乱?还是自杀?

愛至成傷:梅克夫人畫像

問題是:1893年,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事業正如日中天,就算想自殺,為何要選擇在梅克夫人離開三年之後?這位俄國音樂史上最神秘的音樂家,到底何苦之有?

如果他已經預知了自己的死亡,那麼柴可夫斯基的死就是一件事先計劃好的悲劇性事件。人們不禁要追問:柴可夫斯基到底是死於霍亂?還是自殺?如果是自殺,他又為何而自殺?

在得知苦戀了半生的知己死後,梅克夫人痛不欲生,俄歷1894年元旦(公曆1894年1月13日),梅克夫人也追隨著老柴而去,兩人的死只相差兩個月。

———— 謎之未完待續 ————

连载 | 柴可夫斯基之死:死于霍乱?还是自杀?

期 待

喜歡自由地暢聊音樂與藝術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微信群:黑膠叔叔的木屋,方法是,在微信通訊簿添加ID: blacklakers為好友,之後我們會拉您入群。注意:請不要在群裡做生意喔。

公眾號專屬的微博:weibo.com/lpmusic33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微信和微博上面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