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和托盤管理的結合是從“帶託運輸”到“智慧物流”的升級?

自從開始推行“帶託運輸”後,加快了標準化托盤的普及。有了RFID技術的加入後,就打開了“智慧物流”的新世界大門。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RFID技術和托盤的相結合,不僅方便對托盤本身的流通與使用進行實時追蹤管理,如:租賃、回收、維修、保管等。另外,還實現了對托盤載貨的可視化監控,從而大大促進了物流管理中信息採集的自動化水平,保證了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提高了物流效率並降低成本。

RFID和托盤管理的結合是從“帶託運輸”到“智慧物流”的升級?

什麼是“帶託運輸”?

“帶託運輸”是指貨物按一定要求組裝在一個標準托盤上組合成為一個運輸單位並便於利用剷車或托盤升降機進行裝卸託運和堆存的一種運輸方式。“帶託運輸”已成為全球公認的與集裝箱運輸、載駁運輸並駕齊驅的三種聯運方式之一。有調查顯示,美國80%的商品貿易由托盤運載,歐盟商品貿易由托盤運載的比例則超過80%,日本已達到77%。

目前我國標準化托盤共計3.16億,租賃托盤1700萬片,同比增長16.4%,增長速度快,增長空間廣闊。廣東省作為物流大省,2016年,廣東省社會物流總額197324.695億元,佔全國比重8.6%;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1773.95億元,物流總費用佔GDP比例14.81%。通過托盤標準化、租賃化、共享化,能夠有效降低物流費用。

由此可見,托盤標準化的道路不可逆,托盤租賃的發展也在齊頭並進,而托盤共享更適應時代的要求。通過盤活社會存量物流載具的方式,以共享經濟為導索,連接托盤製造商、托盤租賃商、物流企業、製作商的資源,提供一個協同合作達到共贏的發展機會,在降本增效上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

RFID和托盤管理的結合是從“帶託運輸”到“智慧物流”的升級?

《上海市物流標準試點發展報告》指出,電商領域的物流標準化成果顯著。

1號店,在開展“帶板運輸”、“托盤共用”項目以來,1號店交貨時間從原先每次2-3小時,提升到每次20-30分鐘,節省了90%的收貨時間,破損率降低50%,庫存週轉率顯著提升。

蘇寧上海基地實施標準化、托盤聯運以後,倉庫利用率提高20%,倉庫裝卸作業效率提升40%,破損率由原先的0.7%小降到0.3%。

中國外運長航集團在“帶託運輸”實施中,項目作業率提高75%,車輛週轉率提高1.5倍,貨運破損率降低50%,整個項目的供應鏈成本下降10%左右。


商貿托盤射頻識別標籤(RFID)應用規範

托盤射頻識別標籤(RFID)是托盤共用系統中最基礎的數據單元,是連接循環共同系統中每個數據的節點。2016年12月30日,《GB/T 33459-2016商貿托盤射頻識別標籤應用規範》公佈了,該規範標準適用於可回收商貿托盤在運輸、裝卸、搬運、堆碼以及倉儲等物流活動中的使用和管理,也適用於商貿流通領域中可回收的托盤,在使用射頻識別標籤作為信息載體時的基本要求、技術要求、存儲格式、存儲內容、安裝位置、測試方法以及應用操作流程等內容。

RFID技術賦予標準化托盤全球唯一“身份證”信息,實現托盤信息化單元的入口,大大提升了供應鏈的協同效率,是推進現化化供應鏈創新的重要技術手段。在托盤管理中,托盤可以重複使用,RFID電子標籤也可被反覆讀寫,大大降低了成本。托盤上的電子標籤記載著托盤的物品編碼,並且通過網絡把托盤所載貨物的品名、數量、體積、重量、發貨地址、收貨地址等相關的重要信息都存進數據庫。從出發地到目的地的運輸過程中,可以通過超高頻RFID讀寫器讀取RFID標籤,隨時檢索需要的信息,並上傳托盤以及所載貨物到達的位置信息。

由此可以看出,通過RFID技術和托盤管理相結合,可以實現直接對貨物追蹤,確保貨物安全,有效解決對托盤跟蹤;實現托盤定位回收、管理、結算智能化,降低經營成本;促進“互聯網+”高效物流的發展;加快形成開放共享、高效便捷的智慧物流新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