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寫景——黎越常山水畫的“造境”論

圖/黎越常

在中國畫領域,早在唐代就已經有了關於“境”的研究與探討,唐代畫家們在創作過程中逐漸意識到了“造境”對於山水畫創作的重要性,並逐漸掌握了部分營造意境的技巧。如唐代張璪在其理論著作《繪境》一文中,便對山水畫中“境”的營造進行了論述,他所提出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主張,為後人對造境藝術理念的研究指明瞭方向。宋代郭熙著作《林泉高致》中提出的“寫貌物情,抒發人思”的觀點,闡明瞭畫家的主觀情思對於山水畫“境”的營造的重要性。

以情寫景——黎越常山水畫的“造境”論

(黎越常 故鄉情 136x69cm)

山水畫發展至近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一書中對造境這一藝術概念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他將藝術創作方法分為兩種,一種是“寫境”,另一種是“造境”。他指出:“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所謂“寫境”指的是作者對現實生活中客觀事物的真實描繪,而“造境”則是指作者將自己的認識與情感融入到客觀物象之中,並通過主觀能動的改造使客觀物象呈現出典型的、理想的藝術境界。較寫境而言造境更加側重於創作者的主觀能動性,然而這兩種藝術境界又是難以完全區分開來的,可以說二者是相互交融、相互依託的關係,沒有客觀對象為載體,創作者的主觀情感也無法表達。造境理論的研究為山水畫的創作提供了重要的啟示與指導,也促使山水畫家更加註重作品內在精神的表達。

以情寫景——黎越常山水畫的“造境”論

(黎越常 遊樂圖 69x140cm)

藝術家怎樣將大自然中的景物轉換成感動人心的畫面之境呢?這是眾多藝術家在創作時所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可以說景是境生成的必要物質載體,境是對景上升到更高層次境界的表達。從自然之景到畫面之境的轉換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形成過程,它與藝術家所掌握的藝術技巧以及人文修養、性格特徵等內在氣質有著密切關係。

以情寫景——黎越常山水畫的“造境”論

(黎越常 溪山雲起圖 138x69cm)

中國傳統繪畫理論認為人品即畫品,要想創作出具有感染力的藝術作品,必須要提高作者自身的藝術修養,如果人品不高,即使造境手段再高明,其意境的營造也終會落入塵俗。李可染一直將生活作為提升藝術修養的重要途徑。當代畫家黎越常便十分重視個人藝術修養的提升,他通過長期的寫生採風,發現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以此來提高自身藝術修養。黎越常在山水畫創作時非常注重景物的選擇、取捨、誇張、加工與調整,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畫面中的山川,樹木、雲水等自然景物都是經過反覆琢磨、精心組織、巧妙佈局的。

以情寫景——黎越常山水畫的“造境”論

(黎越常 大圍山泉瀑 97x180cm)

此外,黎越常對於自然景物的本質特徵把握的非常準確,他將自己對家鄉山水的感情大膽的表現,從而使自然景物的精神面貌表現得更加突出,作品的意境也更加動人。如在《遠眺瀏陽河》作品中,他進行了精妙的構圖處理,虛實相生,船隻在瀏陽河上緩緩的划行,最終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從而使畫面耐人尋味,意境也更為深遠。

以情寫景——黎越常山水畫的“造境”論

(黎越常 遠眺瀏陽河 53x105cm)

黎越常的山水畫實現了從寫生到創作、從寫境到造境的成功轉換。他懷著對家鄉的真摯感情投入到大自然中去,以情寫景,以景抒情,在對景寫生中發現自然之美。他重視傳統又不拘泥於傳統,在緊跟時代步伐中創造出了具有典型意境的“瀏陽山水”,為當代山水畫意境審美體系的豐富與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以情寫景——黎越常山水畫的“造境”論

(黎越常 瀏陽河之源 244x124cm)

藝術家簡介:

以情寫景——黎越常山水畫的“造境”論

黎越常先生、號月里老人,1949年生,我國著名藝術家、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德藝雙馨文藝家。曾經國家輕工業部和國家技術質量監督局任聘為全國煙花爆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和全國煙花爆竹標準化中心副主任,現為中國工藝美術研究院副院長兼國家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研究會研究員、中國國畫家協會常務理事、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瀏陽美術家協會顧問委員會主任。

1965年起開始學習繪畫藝術,畢業於湖南省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現為湖南理工大學),師從現代名家李苦禪的得意弟子李天玉教授、現代名家齊白石的關門弟子李立教授、陳白一教授和董紹茂教授、唐吉介教授等。同時並研習近代名家黃賓虹、黎雄才、關山月、陸儼少等老先生的作品從中獲取教誨。數十年來,他致力於中國繪畫藝術的研究與創新。從80年起,他的中國畫作品與產品包裝、裝潢設計多次參加全國、省、市與國際性的大型展覽並多次榮獲國際與全國性及全省性的獲獎證書。他的不少作品從92年4月起至現在先後被新加坡總統黃金輝先生和齊白石紀念館、譚嗣同紀念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基金會與北京懷柔區佛教協會、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中國書畫收藏頻道、中國書畫世界行聯合會、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中央電視臺《文化中華》欄目與中國書畫春晚榜樣人物大拜年活動組委會、解放軍中部戰區某部、2020《同根同夢 全球華人春晚》組委會和國內外友人收藏。自1980年起各有關部門分別為他在瀏陽文化館展館、湖南長沙省畫院美術館、山東濟南省新聞美術館、北京國粹苑、北京榮寶齋美術館等地已舉辦了個人畫展七個。並應國家與國內外有關政府和部門的邀請多次出席參加了在北京、美國、馬來西亞、老撾、土耳其、湖南、山東青州、江蘇蘇州等國內外的大型國際畫展與國內聯展。自1991年起,他先後被邀請出席了新疆吐魯番葡萄節及新疆採風活動、西安市古文化藝術節開幕式與慶祝活動、馬來西亞第二屆國際書畫名家邀請展、北京慶祝大運河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既魅力大運河書畫作品展開幕式、美國夏威夷第三屆國際書畫藝術節與第四屆國際書畫展暨國際書畫高峰論壇、2018首屆中國書畫春晚大拜年活動、首屆亞洲百傑書畫展暨中國書畫世界行亞洲委員會工作會議、九華山首屆國學國際書畫藝術節和國學文化傳統美術研討會、2019土耳其第四屆國際書畫節暨第五屆國際書畫學術高峰論壇、2020藝術送軍營 關愛子弟兵、2020《同根同夢 全球華人春晚》等國際和國內重大藝術活動。2001年起先後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和中國文聯出版社等出版了個人專集畫冊八部。其作品與業績先後被載入了六十餘部大型藝術辭典,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北京電視臺、新華網、人民網、鳳凰網、中國美術家網、中國書畫報、湖南省省、市政府網等上百家媒體和報紙均予以報導,分別錄製了《訪著名畫家黎越常》《名家對話一一黎越常》等紀錄片與眾多視頻在各媒體長期報道。受到了國內外藝術鑑賞家和收藏家的收藏與青睞。應邀出席了北京國慶55週年慶典,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其作品與肖像被製作成喜迎黨的十八大的珍藏《中國郵冊》、名信片與郵票發行。被授予為中國當代最具市場潛力、最具收藏投資價值的30位中國藝術家之一。邵大箴、範曾、廖靜文、於志學、尼瑪澤仁等藝術名家均對黎越常先生的繪畫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國家文化部、北京市文化局、國家版權局授權雅昌藝術鑑定中心對黎越常先生在北京榮寶齋美術館展出的中國畫作品均頒發了《鑑定證書》與《備案證書》,並將其採集的高清圖像與DNA數據存入了國家專業鑑定備案數據庫。點擊百度網、360網、搜狐網、雅昌網、今日頭條、谷歌網等輸入“黎越常”搜索閱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