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學者夫妻,用一輩子尋找“中國”

北京亦莊有一對學者伉儷——劉剛和李冬君夫婦,他們60歲的時候,為自己最重要的作品寫下了一個開頭。

這對夫婦相識於南開大學,同受到一位名師的指點。他們這輩子都投身於中國歷史,年輕的時候在鄉村親身見證父輩們的歷史,後來在南開歷史系專攻中國思想史和文化史。

他們也一直都在講歷史。李冬君教授在南開不做課題,卻只喜歡給學生講古代藝術史,講日本文化,講戰國諸子。劉剛先生做生意賺的錢,也全花在遊學上,如今他常常帶著一幫學生或者一群商人,一邊走在考古遺蹟的現場,一邊侃侃而談過往歷史的景象。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學術的東西也得好看

李冬君她一直有一個執念,就是寫出來的東西得讓人喜歡看,學術論文也可以變得好看。

她在學術上專攻的是先秦思想史,但她更喜歡書畫、陶瓷、青銅器、詩歌這些,她和劉剛都善於從歷史裡發現美的事物,這是有價值的、恆久的。這些年裡,她和劉剛一起逛遍了中國大大小小的公開的、私人的博物館,其中不少從未面世過的藏品。她也總是迫不及待地把見到這些新東西放進自己的書裡,讓更多人看到。

他們都不是典型意義上的“學者”或“作家”。他們最喜歡的,反倒是拾掇院子裡的紫藤和水仙,閒暇時寫寫詩,請客人用他們兒子自己燒製的瓷器喝喝茶。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劉剛、李冬君老師家客廳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與電視劇的緣分

李冬君和劉剛在南開的導師是歷史學家劉澤華先生(1935—2018),李冬君後來留校任教,劉剛則是早就出去經商了,做過不少投資,其中比較有意思的還是跟歷史相關的。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劉剛老師與劉澤華先生

他和《雍正王朝》的製片人蘇斌是朋友。《雍正王朝》是1999年播出的一部電視劇,蘇斌原本打算拍一部曾國藩題材的,找了劉剛一塊兒研究,不過沒能弄成。後來《雍正王朝》轟動大江南北。不過,這種王權主義的題材,劉剛又不感興趣,就沒有參與。

不久之後,劉剛投資了蘇斌2001年的一部新戲《李衛當官》並作為顧問。這也是一部大獲成功的電視劇。相比於引人入勝的宮廷權謀的歷史題材,劉剛更喜歡一些小而美的歷史細節。

再後來,劉剛投資電視劇的生意就沒再做了,與電視劇的緣分卻還在。

劉和平是《雍正王朝》和《李衛當官》的編劇,劉剛也是這樣結識劉和平的。在2007年《大明王朝1566》播出之前,劉剛為劉和平介紹了自己的導師劉澤華先生,劉和平在南開大學任兼職教授,導師就是劉澤華。同時,他還請到了劉澤華和馮爾康兩位歷史學家擔任歷史顧問,而李冬君也在這部戲裡擔任歷史編輯。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大明王朝1566》職員表,劉澤華和馮爾康任歷史顧問,李冬君任歷史編輯

儘管與歷史劇有諸多緣分,即便是現在,他們為Netflix(奈飛)正在製作的取景於陝西榆林石峁遺址的匈奴題材歷史劇當顧問,不過那也只是他們考察的一個副產品。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李冬君和劉剛老師,2019年春拍攝於石峁古城

一向熱愛歷史普及的劉剛和李冬君沒有在電視劇的道路上一路走下去,還是回到了書齋,潛心創作,因為這時候他們有了新想法。這個想法就是“文化的江山”。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不大一樣的中國通史

“文化的江山”緣起於他們從上學到寫作的漫長過程中。他們接受的學術訓練是研究“王權主義”的中國,中國歷史的學術範式和寫作範式也一向是“王朝中國”,簡而言之就是帝王將相和宮廷權謀。即便唯物史觀已經建構了一個不同的講述歷史的方式,但在大眾的認知層面,大家更喜歡的還是運籌帷幄、殺伐決斷的段子。

2008年完成了《文化的江山》上下卷書稿後,他們去了江南。一方面是遊玩,一方面是為了把那部“大綱”往前往後延伸開來,把“文化的江山”講得更明白,——這部上下卷的書賣了2萬套,但確實只是個大綱。不少官員和商人讀到了這本書都很感興趣,還不停地找他們打聽什麼時候還能看到完整的版本。

劉剛和李冬君總是對他們說:快了,快了。然後一等就是10年。

2009年,劉剛和李冬君去了一趟福建楠溪江,同行的攝影師李玉祥正在拍攝江南的一些古村落。那裡還保留著一些宋代風格的古村落,宗族紐帶依然清晰,那是北宋、南宋之際北方士人攜家帶口逃亡至此建立的村落,光是在浙江永嘉就有250多座古村落保存至今。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寧波走馬塘村,李玉祥攝影

北宋汴州的士人移民發現楠溪江這片地方後,按照桃花源的樣式建了一個村落,是一個自治的村落,有私塾,有學院,有戲臺。戲臺很重要,不識字的人通過戲臺學習文化,學習價值觀。

這是一種很有歷史感但也很有現實啟發的實實在在的事情,然而在宏大的歷史敘事中沒有這些村落的一席之地。但它們很重要,這些才是真正體現“中國”本色的一些事物,寫作中國歷史,怎麼可以完全跳過這麼有價值的東西呢?

從楠溪江去杭州的路上,李玉祥提到寧波有一個古鎮很不錯,值得去看看。於是他們到了慈城。

李冬君回憶:來到慈城,便停下了腳步,決定將後半生寫書、做學問和生活的時光都交付於此。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吳為山的青銅雕塑《老子像》

當時負責古城項目的人邀請劉剛和李冬君做顧問,他們與慈城古縣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的副總鄭利群非常投契,就參與了這項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有時候講講課,還帶著學員們遊學。他們那時候在亦莊的家裡堆了上萬冊書,沒地方放了,就一口氣全運過去慈城,在那裡建了個書院。

浙江保留了中國最多的古代書院,浙東學派是明清有影響力的思想家群體,並且,良渚遺址在這裡,王陽明、黃宗羲、全祖望的墓都在這裡,他們曾帶著一群人就在黃宗羲的故居給他們講黃宗羲,還有整個晚明的思想界。

聽那些學員說,這種現場講歷史課真的能把人帶到一個一點都不覺得思想史是一件枯燥事情的世界。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黃宗羲墓,位於餘姚市化安山陸岙

枯燥的歷史一旦經由現場與闡釋的交織,就煥發出新鮮的生命力。這是劉剛和李冬君一直實踐的歷史普及的方式,不只是創作和閱讀,還要通過在現場的遊學走讀觸摸歷史。

劉剛在慈城的時候,還要完成一個重要的工作:當初“文化的江山”只有古代部分,商代以前的中國在哪裡,宋明以後的中國又走向了何處,這都是需要繼續弄清楚的問題。

於是他跑遍了江南一帶大大小小的遺址,比如很少為人所知的福建楠溪江的好川遺址。還有造出獨木舟航行大海的河姆渡遺址,良渚文化的諸多遺址如反山、瑤山、崧澤、福泉山。後來又為了將“良渚化世界”梳理清晰,按著司馬遷“從東南到西北”的運勢線,考察了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文明源頭的仰韶和龍山文化諸多遺址,尤其是幾個令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無比困惑的遺址:擁有中國最早的青銅器的齊家文化、擁有龐大青銅文明的石峁遺址、青銅和玉器彼此融合的陶寺遺址,還有鼎鼎有名的二里頭遺址。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河姆渡獨木舟遺蹟,李冬君2018年拍攝

青銅文化是怎麼進入中國的?青銅文化以前中國文化的形態是怎樣的?青銅文化為何沒有像從西到東沿著亞歐草原毀滅三大文明古國那樣毀掉中國文明?這些都是讓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困惑了很久的問題。

經過10年的探索,劉剛和李冬君終於弄清楚了史前中國的圖景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他們發現了良渚在中國國家起源中的獨特地位,而不只是仰韶和龍山。另外,只有理解了中國的玉文化在阻擊青銅文化並與青銅文化融合的過程中的歷史,才能解讀夏和商的青銅器,以及夏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因此,他們一生的功夫,都是為了這門從來沒有人用這樣的方式講述的“文化的江山:一聽就懂的文化中國史”。

40歲時開始構思,50歲寫作完成兩冊初稿,再經10年打磨,最終擴展成12冊體系完整的鉅著,150萬字,1800幅圖片,對6000年中國歷史的重新梳理,對上百件器物和藝術品的詳盡解讀,中國大陸學者伉儷劉剛、李冬君,以畢生積累,以一家之言,講給當代中國人的一套全新的中國歷史。

就是這套課程——《文化的江山:一聽就懂的文化中國史》。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2020年認識中國第一課

許宏、餘世存、孟憲實等10位作家學者重磅推薦

150集中國通史課,穿越6000年文化中國

(永久有效 隨時隨地收聽)

限時5折優惠

只要99元

僅限:4月22日——4月26日

每天15分鐘,重新認識500+歷史人物

你所不瞭解的歷史真相,都在這部文化史裡

還原中國智慧,成為大格局的人!

你將獲得

宏觀的歷史視野,摸清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脈絡

古人的明達智慧,看文化的江山孕育怎樣的人性

名家解析,歷史與考古、詩詞、繪畫、哲學的碰撞

誰適合聽

歷史愛好者:喜歡追根溯源,探尋古文明發展軌跡的你

學生、父母:渴望瞭解歷史,提升文化素養的你

職場人士:追求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具有生活格調的你

社會人士:熱愛中國歷史與文化的你

點擊試聽

主講人介紹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大咖推薦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課程大綱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課程大綱

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这对学者夫妻,用一辈子寻找“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