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奶路上》:戰爭傷痛下的傳奇世界

巴爾幹半島被稱為“歐洲火藥桶”,長期以來戰亂不斷,各種矛盾錯綜複雜,環形敘事電影的鼻祖《暴雨將至》就是聚焦戰亂下的巴爾幹。前南斯拉夫解體後的波黑戰爭,歷時三年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歐洲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戰爭,為當地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電影《牛奶配送員的奇幻人生》的時代背景就是在波黑戰爭結束之際。


在鐵托時代,南斯拉夫是一個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地區強國,經常連蘇聯老大哥的面子都不給,但後來受蘇東劇變影響,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並爆發了波黑戰爭,無數人流離失所,這種傷感與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的失落是非常相似的,《牛奶配送員的奇幻人生》就是表現這樣一種戰爭的陣痛,即使過去十五年依然像熊掌中的刺釘一樣讓人感到痛苦。
作為一部充滿隱喻符號的電影,《牛奶配送員的奇幻人生》中當然也不乏政治影射,後半部分出現的黑衣特種兵的行為其實是在暗指波黑戰爭中北約等勢力插手南斯拉夫地區局勢,這些強權國家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當地平民的性命。

《送奶路上》:戰爭傷痛下的傳奇世界


此外片中也有宗教隱喻,舊約聖經中講蛇蠱惑夏娃偷吃蘋果,之後人類被趕出伊甸園,上帝懲罰蛇只能用肚子行走終身食土,讓蛇和女人彼此為仇,蛇的後代和女人的後代彼此為仇,女人的後代傷蛇的頭,蛇的後代傷她的腳跟。但片中卻有一個有趣的情節:被餵食牛奶的蛇試圖救一個女人。最終蛇沒能解救成功,可能是因為它和女人天生的仇視所致,但最後新娘如果是在天堂裡,那蛇應該也回去那裡了。

《送奶路上》:戰爭傷痛下的傳奇世界

《送奶路上》:戰爭傷痛下的傳奇世界


航拍俯視鏡頭又被稱作上帝視角,具有強烈的宗教意味,與前面蛇與女人的宗教暗示相呼應,這類鏡頭在片中多次出現,像是上帝注視著眼前發生的一切。

《送奶路上》:戰爭傷痛下的傳奇世界


除了戰爭,愛情也是本片另一個重要主題,臨近結尾牧羊人阻止送奶員的自殺時說:如果你死了,世上還有誰會記得那個女孩,還有誰會記得你們的愛情?對送奶員和新娘愛情線的鋪設進行地有條不紊,其中幾場關鍵的表現二人關係發展的戲都拍的耐人尋味,如新娘抱奶桶追情郎、井邊縫耳朵、婚禮前夜的偷情等段落。二人的愛情是有些不拘一格和反世俗的,有點婚外情和三角戀的意味,這樣的人物設置不僅符合本片迷幻的氣質,也能更好地表達導演的觀點:所有愛情都值得被銘記。
庫斯圖裡卡的電影經常出現狂歡的段落,傳遞出一種熱情奔放的氣質和歡騰的生命氣息,在我看來,狂歡的場面是一種充滿酒神精神的表達,其中包含了對生活的歌頌和讚美,以及對現實世界不滿的宣洩和反抗。
影片開頭就告訴我們:一半是真實,一半是夢幻。這部電影仍然延續了庫斯圖裡卡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通過荒誕的情節和超凡的想象力構建了一個繽紛多彩的光影世界,在已經六十多歲的庫斯圖裡卡的電影裡,鏡頭依然是新鮮的充滿活力的,相比近期許多呆板無聊的電影,《牛奶配送員的奇幻人生》更顯得卓爾不群,從戰場到田野,從水下到空中,影片幾乎包含了所有的景別、角度、運動方式,加上出色的配樂,使這部電影具有一種美妙的節奏感,這也是為什麼一個並不複雜的故事卻讓我覺得無比精彩。


小孩與動物難指導是電影界的一個共識,其中又以動物最讓人頭疼,而這部電影卻出現了為數眾多的動物(當然在庫斯圖裡卡的電影裡並不稀奇),有單獨鏡頭的動物就有十多種,如蛇、鷹隼、鵝、驢、狗、奶牛、蝴蝶、羊、瓢蟲、貓、熊等,這是一部符號化的電影,動物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井中的蝴蝶、浴火的鵝、被炸飛的羊等等都具有複雜的象徵意味和可解讀性。
音樂是這部電影十分出彩的地方,輕快的旋律不僅具有一種“洗腦”的魔力,而且對於塑造影片行雲流水的節奏至關重要,聯想到庫斯圖裡卡還是無煙樂隊的貝斯手,一切也就不足為奇了。看完此片未必會成為老庫的影迷,但很可能會成為無煙樂隊的歌迷。

《送奶路上》:戰爭傷痛下的傳奇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