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奶路上》:战争伤痛下的传奇世界

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火药桶”,长期以来战乱不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环形叙事电影的鼻祖《暴雨将至》就是聚焦战乱下的巴尔干。前南斯拉夫解体后的波黑战争,历时三年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电影《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的时代背景就是在波黑战争结束之际。


在铁托时代,南斯拉夫是一个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地区强国,经常连苏联老大哥的面子都不给,但后来受苏东剧变影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并爆发了波黑战争,无数人流离失所,这种伤感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的失落是非常相似的,《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就是表现这样一种战争的阵痛,即使过去十五年依然像熊掌中的刺钉一样让人感到痛苦。
作为一部充满隐喻符号的电影,《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中当然也不乏政治影射,后半部分出现的黑衣特种兵的行为其实是在暗指波黑战争中北约等势力插手南斯拉夫地区局势,这些强权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当地平民的性命。

《送奶路上》:战争伤痛下的传奇世界


此外片中也有宗教隐喻,旧约圣经中讲蛇蛊惑夏娃偷吃苹果,之后人类被赶出伊甸园,上帝惩罚蛇只能用肚子行走终身食土,让蛇和女人彼此为仇,蛇的后代和女人的后代彼此为仇,女人的后代伤蛇的头,蛇的后代伤她的脚跟。但片中却有一个有趣的情节:被喂食牛奶的蛇试图救一个女人。最终蛇没能解救成功,可能是因为它和女人天生的仇视所致,但最后新娘如果是在天堂里,那蛇应该也回去那里了。

《送奶路上》:战争伤痛下的传奇世界

《送奶路上》:战争伤痛下的传奇世界


航拍俯视镜头又被称作上帝视角,具有强烈的宗教意味,与前面蛇与女人的宗教暗示相呼应,这类镜头在片中多次出现,像是上帝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送奶路上》:战争伤痛下的传奇世界


除了战争,爱情也是本片另一个重要主题,临近结尾牧羊人阻止送奶员的自杀时说:如果你死了,世上还有谁会记得那个女孩,还有谁会记得你们的爱情?对送奶员和新娘爱情线的铺设进行地有条不紊,其中几场关键的表现二人关系发展的戏都拍的耐人寻味,如新娘抱奶桶追情郎、井边缝耳朵、婚礼前夜的偷情等段落。二人的爱情是有些不拘一格和反世俗的,有点婚外情和三角恋的意味,这样的人物设置不仅符合本片迷幻的气质,也能更好地表达导演的观点:所有爱情都值得被铭记。
库斯图里卡的电影经常出现狂欢的段落,传递出一种热情奔放的气质和欢腾的生命气息,在我看来,狂欢的场面是一种充满酒神精神的表达,其中包含了对生活的歌颂和赞美,以及对现实世界不满的宣泄和反抗。
影片开头就告诉我们:一半是真实,一半是梦幻。这部电影仍然延续了库斯图里卡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通过荒诞的情节和超凡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缤纷多彩的光影世界,在已经六十多岁的库斯图里卡的电影里,镜头依然是新鲜的充满活力的,相比近期许多呆板无聊的电影,《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更显得卓尔不群,从战场到田野,从水下到空中,影片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景别、角度、运动方式,加上出色的配乐,使这部电影具有一种美妙的节奏感,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却让我觉得无比精彩。


小孩与动物难指导是电影界的一个共识,其中又以动物最让人头疼,而这部电影却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动物(当然在库斯图里卡的电影里并不稀奇),有单独镜头的动物就有十多种,如蛇、鹰隼、鹅、驴、狗、奶牛、蝴蝶、羊、瓢虫、猫、熊等,这是一部符号化的电影,动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井中的蝴蝶、浴火的鹅、被炸飞的羊等等都具有复杂的象征意味和可解读性。
音乐是这部电影十分出彩的地方,轻快的旋律不仅具有一种“洗脑”的魔力,而且对于塑造影片行云流水的节奏至关重要,联想到库斯图里卡还是无烟乐队的贝斯手,一切也就不足为奇了。看完此片未必会成为老库的影迷,但很可能会成为无烟乐队的歌迷。

《送奶路上》:战争伤痛下的传奇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