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中年人堅持著“宿命論”,即認為事事都是安排好的?

用戶68736146


你看看堅持宿命論的都是什麼人?有多少是成功人士,他們是為自己沒啥作為找藉口罷了。

很多人不思進取,安於現狀,美其名曰,宿命,還說“凡事都是天做主,一生都是命安排”,有了這個藉口,他就理所當然的重複做著簡單的事,心安理得的呆在原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畫地為牢,混吃等死。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年輕人就行立大志,到了中年更能意氣風發,大展宏圖幹一番事業,別怕失敗,別怕挫折,只要堅持,在有了正確的目標就一定能成功。啥年代,還相信迷信的東西,振作起來吧,我的朋友。


興宇1


因為生命中總有很多意外打敗了既定的計劃,如果我們用宿命去解釋可能更能釋懷吧。

不過在我的理解裡,有些宿命是純粹的意外,沒法人為干預,比如親人愛人突發重病或者遭遇不幸。那麼宿命這個詞可以給活著的人一點點安慰,免於自責。

還有一些宿命是可以通過努力達到最好的結果,比如公司可能裁員,如果我們認為是宿命不去努力就會被炒魷魚,但我們要是努力把自身業務水平提高,可能還有迴轉的餘地。

比起宿命,我更相信“行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們努力去做就無愧於心。


梅子小雪


宿命論也好,不宿命論也罷。

人的命是確實存在的。

以前我認為自己的命運掌握自己手中。自己的命運自已做主。

可到四十五歲後,我越來越相信命運是由天主管著,自已在命運面前非常渺小,根本左右不了命運。我一生都在努力拼搏,去實現我的理想,追求。可到最後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我一生追求的沒得到。不追求的倒是來了。這就是現實。沒一點辦法。

我學習易經命理後,現在知道了人的命的確不由自已。是天定的。確實象俗語講的那樣:命裡有的終需有,命中無的終需無。

命中無的,任憑你怎麼做,累死你也得不到。

人是要認命的。是什麼命就是什麼命。想改變命比登天都難。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


王年平


俗話說,五十而知天命,人生感悟吧。也許覺得命運就是已經設定好的,這輩子也許就如此度過。

不僅中年人,我這個年輕人也不得不相信這就是命的說法!

但信命不認命,是前段時間熱映的電影《哪吒》的主題,哪吒雖“生而為魔”卻“逆天而行鬥到底”。

想起自己還在上學時,覺得人生有無限的可能,也許,以後我能成為一名作家?也許,我可以是一名富有的商人?

然後這些詞都被“段子手”和“賣貨達人”取代了。

我也回到自己的家鄉工作崗位上做起了穩定的工作。

故事到這裡,肯定大家都覺得這輩子應該就這樣了。還有那麼多年,都這樣度過麼,俺不甘心!

而作為中年人群體,年齡大多已過半百,據人分析近創業者建立自己公司的平均年齡是42歲,就連一些高技術產業的創業者的平均年齡也都在40歲以上。

中年人的“宿命論”無可厚非,但是命運石之門可正可逆,就看自己怎麼轉~



冷不丁煮咖啡


你到了中年就知道啦,有的人福祿不夠哪怕做一件違心事都會受到懲罰,安安穩穩做好人運氣都差的一坨屎一樣時,就會懷疑有命運的存在啦。命運差的一定要去找算卦的去破,防止遭遇更大的壞運氣。好人不一定好命,王八活千年。要想運氣不太差,多運動多鍛鍊,人體活力旺啦會有貴人相助!


德行天下369


有此宿命論的中年人都是向生活妥協了的人。在他們的內心裡已沒有了與命運抗爭的勇氣,這是經歷了種種挫折後的一種妥協,可以說這也是一種消極悲觀的思想狀態。

他們堅持認為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沒有得到自己所想要的,沒有追求到自己理想的目標,最終放棄了曾經的執著,這是一種向生活示弱的表現,就是低標準生活的俘虜!

誰人不經歷挫折?哪個不經受磨難?在人生的困惑時刻,站在十字路口,你的決定才是你以後成功與失敗的關鍵,選擇對了你成功了,你便覺得這是自己努力奮鬥的結果,選擇失誤,你失敗了,便又歸結到了命裡無時莫強求上,其實,你只是在給自己當初選擇錯誤開脫責任而已,也是在自我安慰。

識不足則多慮,只有多充實自己的學識閱歷,多向智者學習,努力做生活的強者,你才能在人生的困惑時刻做出最睿智的選擇,如此與命相爭,才能爭出自己的美好人生。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勸君莫在迷信宿命論!(附上我烈日下幹活後的照片為證)



謝傳海915


因為他們已經無能為力!人是活在自我安慰自我調節當中!所謂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50歲,混好了在一定位置上了,沒有機遇沒有把握生活饋贈的一大部分中年人,已經對生活麻木了。他們在30歲得時候已經養成了做人做事處理事情的方法論了,幾十年不會改變,也不去改變,他們稱之為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是他們的心裡寫照。已經不受外界刺激了或則對外界刺激不會產生應激反應了。其實也好,往大了說,正是他們作為中流砥柱,保證了社會的相對穩定。往小了說,每個家庭到了中年當家,都需要平穩到老。當然,我們也不例外,也會如此。



徐魯閱讀


宿命論有兩種,其一是相信一切已經註定,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大部分印度人是這個想法。

其二是盡人事聽天命,前提是盡人事 ,然後再看運氣是否能成。

這兩種的觀念成功率大不相同。


愛書如命的老餘


很簡單,不相信宿命的人都是年輕人,他們的閱歷和經歷不足以總結人生,當他們到了一定年紀之後,會發現成功與否和他們年輕時養成的脾氣和性格是密不可分的,和自己的努力反而不成正比,所以才有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這種說法。


用戶狙擊鏡


對於失眠者而言,夜晚格外漫長。

對於疲憊者而言,目的地格外遙遠。

對於盲目生存,不解正法者而言,生命中處處皆苦。

釋尊在《佛譬喻經》中,以一段有名的譬喻,向我們開示“人生究竟是什麼?”,這譬喻是這樣的:

在一個寂寞的秋天黃昏,無盡廣闊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趕著路。突然,旅人發現薄暗的野道中,散落著一塊塊白白的東西,仔細一看,原來是人的白骨。

旅人正疑惑思考時,忽然從前方傳來驚人的咆哮聲,隨著一隻大老虎緊逼而來。看到這隻老虎,旅人頓時瞭解白骨的原因,立刻向來時的道路拔腿逃跑。

但顯然是迷失了道路,旅人竟跑到一座斷崖絕壁的頂上。在毫無辦法之中,幸好發現斷崖上有一顆松樹,並且從樹枝上垂下一條藤蔓。旅人便毫不猶豫,馬上抓著藤蔓垂下去,可謂九死一生。

老虎眼看好不容易即將入口的食物,居然被逃離,可以想象它是如何懊惱地在崖上狂吼著。

好感謝啊!幸虧有這藤蔓,終於救了寶貴一命。旅人暫時安心了。但是當他朝腳下一看時,不禁

啊了一聲,原來腳下竟是波濤洶湧、底不可測的深海,怒浪澎湃著,而且在那波濤間還有三條毒龍,正張開大口等待著他的墜落。旅人不知不覺全身戰慄起來。

但更恐怖的是,依靠救生的藤蔓,在其根接處出現了兩隻白色和黑色的老鼠,正在交互地啃著藤蔓。旅人拼命搖動藤蔓,想趕走老鼠,可是老鼠一點也沒有逃開的樣子。而且每次搖動藤蔓,便有水滴從上面落下來,這是樹枝上蜂巢所滴下的蜂蜜。由於蜂蜜太甜了,旅人竟完全忘記自己正處於危險萬分的境地,此心陶陶然地被蜂蜜所奪。

旅人:這旅人是指我們自己。

荒野:無盡而寂寞的荒野是譬喻我們無盡寂寞的人生。

秋天的黃昏:秋天的黃昏是譬喻人生的孤寂感。

白骨:路邊的白骨是指我們人生旅途中,家族、親屬、朋友等的死亡。我們活到現在,應該看到很多白骨,那時我們有何想法?有何感觸?我們可曾注意到緊逼而來的“無常之虎”?

老虎:飢餓的老虎所譬喻的,既是我們自己的死亡。

松樹:接著我們攀上崖頂的松樹,松樹是指金錢、財產、名譽、地位等等。這些東西即使擁有再多,在死亡的面前也仍是無力的。

藤蔓:藤蔓所譬喻的是“還不會!還不會!我還不會死”的那種以為還有二十年、三十年的壽命可依恃,但即使認為還有十年、還有二十年可活著,但你認為到底人壽幾何?想想便知:已過去的十年二十年,也不過是“啊”的一聲之間,便如夢如幻般地消逝了。而今後的十年二十年,也同樣是“啊”的一聲之間便會過去。

老鼠:咬著藤蔓的白老鼠和黑老鼠是指白天和晚上。白天的白老鼠和晚上的黑老鼠,在相互地縮短著我們的壽命。

深海:深海所譬喻的便是地獄。墜入此地獄,必須承受八萬劫中大苦惱,這一件事情便稱為——後生一大事。

毒龍:顯現地獄之苦的是這三條毒龍,這三條毒龍指我們自己內心的貪慾、嗔怒、愚痴。“善因善果、惡因惡果、自因自果”的因果法則是不會有絲毫差錯的。由自己所不斷造作的罪惡所生出的地獄,最後還是由自己墜入。

蜂蜜:蜂蜜是指人的五欲: 財、色、名、食、睡。 一天之中,我們不斷所想的,持續所求的,無非是為了這五欲的滿足。

人生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