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電視劇中朱棣為何選在朱元璋陵園登基?其用心何為?

相劇一場


因為楊榮攔住朱棣座駕後,說的10個字。

祭拜皇陵

根據歷史記載: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然後對諸王削藩,但是作死的朱允文活活因為面子,把大好江山葬送了,朱棣攻入京城,允文失蹤。

正當朱棣,想立刻去登基繼位的時候,楊榮當眾攔住了朱棣,並問了這彪炳史冊的一句話:“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於是朱棣才恍然大悟,立刻趕往朱元璋陵園。

是這10個字有特殊的魔力嗎?顯然不是的。

掩蓋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是打著祖訓的名號,豎著清君側的旗幟,如果一打進城就直接登基,顯然讓他的狼子野心和造反的面目直接暴露。

在漫長的戰鬥時間當中,顯然消耗了朱棣大量的精力和顧慮,等到勝利果實的最後一刻,還是不可避免地放鬆了警惕,而楊榮的區區10個字,則恰似當頭一棒,點醒了朱棣。

讓他得以繼續用清君側這番旗幟來掩蓋他造反的事實。

攻打濟南的例子

其實這樣的事並不是第1次,早在攻打濟南城的時候也出現過,鎮守濟南城的鐵鉉,彈盡糧絕人員匱乏,即將被大炮屠城,最後關頭,鐵鉉拿出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神牌掛在城樓之上。

這讓朱元璋感到無可奈何,如果再用大炮轟擊,那就是不孝不敬,造反無疑。

最終朱棣只能聽從屬下的建議,退兵。

不願留下千古罵名

從這兩件事情都可以看出,朱棣雖然有著造反之實,但在明面上依然不敢撕破臉皮,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不想自己和自己的子孫後代,都被後世稱為竊國之賊。

結語

所以,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名正言順,哪怕這個名正言順,僅僅只是表面上的。

那麼《鄭和下西洋》電視劇中,朱棣選在朱元璋陵園登基,也就可以理解了。


影娛觀察站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雖然在朱元璋二十多個兒子中身份並不是那麼特殊,但是朱棣的軍事才能比起朱元璋來毫不遜色,這也是晚年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對立儲君一事十分矛盾的原因,俗話說虎父無犬子,朱元璋對朱標的才幹很是滿意,比起其他那些不靠譜的兒子要省心的多,但是在嫡庶之分的年代,朱棣最後還是沒能繼承皇位,朱元璋最後把皇位交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朱元璋死後,歷時四年的靖難之役也因此開始,朱允炆削藩不成,反被皇叔倒戈,燕王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幟,帶領大軍一路朝京師打來,“清君側”這三個字無疑是將朱棣造反的真實面目遮掩了起來,這還要歸功於朱元璋臨死前留下的祖訓。

事實上朱元璋在臨死前對身後之事想的太多,因為朱元璋深知打天下十分不容易,守天下更是難,所以他必須要讓自己得來不易的皇位能夠很好的傳下去。也因此朱元璋將自己眾多兒子都封為了藩王,讓他的兒子們世代守護大明江山的邊境,為坐在京師裡的大明皇帝守住每一寸土地。

朱元璋留下的祖訓有一條是,若皇帝身邊有佞臣,藩王則可以奉詔舉兵勤王,朱棣恰巧是利用了朱元璋留下的這一祖訓起兵,而事實上包括建文帝和朝中大臣都是心裡明白,朱棣起兵造反就是想當皇帝,朱棣做的那一套只不過是給天下人看的。

朱棣“清君側”的旗幟雖然沒有多大說服力,但事實上卻是必須要做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起兵造反必須有個正當理由,但是等到朱棣打進京師後,建文帝的下落卻成了謎,雖然建文帝不知所蹤,朱棣可以順利登上皇位,但是他此次舉兵進京表面上的目的卻沒有個完美收場,反而朱棣開始了著手登基的事宜。

就在朱棣打入京師沒多久,有一個人當眾攔住了朱棣,這個人就是楊榮,他攔住朱棣的座駕後,拜見朱棣說:“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就是這短短十個字,讓朱棣頓時恍然大悟,楊榮並不是跟隨朱棣的燕地大臣,而是建文帝的舊臣,在朱棣攻入京師後,楊榮就因為識時務歸順了朱棣,而楊榮說的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提醒朱棣是先去拜祭皇陵,還是先登基稱帝?

顯然朱棣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絲毫沒有想到要先去拜祭朱元璋的陵墓,因為朱棣是打著朱元璋留下的祖訓起兵的,而現在顯然清君側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朱棣最應該去告慰自己的父皇,稱奸臣已經被剷除,朱家天下得以保全。

朱棣經過楊榮的這番提醒,立馬就將登基的事放在一邊,轉而去朱元璋墳前拜祭了一番,朱棣在朱元璋墳前痛哭流涕,做足了他“清君側”戲碼的結尾。

更多資訊關注一線娛樂小老弟




一線娛樂小老弟


朱棣經過四年艱苦的“靖難之役”,在李景隆的幫助下,終於進入了南京城,此時宮中著起了大火,怎麼也尋不到建文帝的蹤跡,最後,朱棣從火場中拖出兩具面目全非的屍體,說是建文帝。建文帝一死,那麼通往皇帝寶座的最大障礙也就掃除了,朱棣終於可以登上夢寐以求的皇位了。

但是擺在朱棣面前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那便是如何證明自己登上皇位的合法性?雖然天下人都知道他是犯上篡位,但是他還是想立一下牌坊。

祭孝陵。當朱棣進入南京城,浩浩蕩蕩地朝著皇宮走去之時,突然有一個人攔住馬頭,此人乃是學士楊榮,他說,“你現在就去登上皇位嗎?”朱棣不解地看著楊榮,楊榮又說了一句,“你現在應該去祭孝陵。”朱棣恍然大悟,隨即調轉馬頭,帶領眾人前去明孝陵祭奠朱元璋去了。朱元璋祭孝陵自然是做給天下百姓看了,無非是想證明自己繼承皇位的合法性,因為這大明天下本就是朱元璋打下來的。朱棣祭完孝陵後,便去登基稱帝,年號改成“永樂”,第二年(公元1403年)為永樂元年。



唐朝小飛飛


 

你好,我是影視領域的創作者,由於最近一直忙於影視製作方面的研究,恰巧看過了《鄭和下西洋》電這部視劇,所以關於您的問題,我想表達下我的觀點。

首先,我們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和他的25個兒子一起封王,其中朱棣作為一子被封為燕王,成為皇帝的接班人。但是在歷史上朱棣不是順利繼承皇位的。我們知道朱元璋病死後,建文帝繼承皇位,實施了削藩,那個時候其實朱棣實力還不大,但是隨著其他藩王被紛紛拿下後,這時候矛頭直指朱棣。於是就有了靖難之役,在我們看來是謀反,可是在他自己看來,那是奪回自己的東西。結合劇情以及歷史:朱棣選擇在朱元璋陵園登基原因概括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為了彰顯自己皇帝繼承正統性

因為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這裡是大明朝最初的國都,選擇在朱元璋陵墓登基,既可以宣告天下自己是正統的的皇帝,同時表明過去的皇帝下臺了,而且不會惹得爭議。

二 .為自己更改國號做好準備

朱棣本身的旗號是清君側,也就是說,沒有想要造反的意思。朱允炆被燒死,那也只是不小心而為之的事情,誰也想不到,至少朱棣是想要這麼告訴天下人的。既然朱允炆都沒了,大明王朝不可一日無君,作為朱元璋的兒子,朱棣手握兵權,又為大明王朝剷除了黃子澄這些奸臣,自然是功勞不小,所以朱棣順理成章就成了大明天子。所以說朱棣是在被迫無奈之下,才會願意當這個皇帝的。這是朱棣提前設計好,打算以這種方式告訴天下人。

三 .為了推翻國內禁海國策,準備改革奠定基礎。

熟悉歷史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朱元璋時期禁止與國外交流;而題主提到的《鄭和下西洋》電視劇講述朱棣歷經“靖難役”後,朱棣登基,定都北京,國家迅速復興強盛。為“示天國德威”,他派遣鄭和七下西洋,促進與邦國的商貿與文化的交流。其實,這裡也是為洗清自己的“篡逆”之名的一個方法,決心直追漢武唐宗,開創一代盛世。登基之初,他賜馬和姓“鄭”,隨之,悄然改變朱元璋的禁海國策,所以登基時,在朱元璋的陵墓發佈改革,這樣不會引起爭議,自然就有了後期明朝的盛世之狀!

好了,以上三條描述就是朱棣為什麼選擇在朱元璋陵墓登基的理由,如果題主覺得小編講的的有理,記得點贊關注哦!





淑林


向他老子示威,明知太子早殞,為何不在眾多皇子中擇太子人選。


昌寧山中散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da7b2c5ad8af4fd78819bc473cad3a6a\

老楊走世界


表明他是朱元璋的正經嫡系子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