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技術,巧學十大技巧,提高雛雞成活率,新養殖戶的福利

雛雞成活率與養殖戶的收益息息相關,只有多學習掌握更多的養殖技巧才能確保雛雞成活率高、生長快。下面跟著大永一起來學習下提高雞雛成活率的十大技能。

1.嚴格消毒

接雛前準備好育雛室。飼槽飲水器等用清水徹底沖洗乾淨,再用熱鹼水刷洗,清水沖洗後晾乾備用。育雛室用清水衝掃乾淨,待幹後鋪好墊草,放入育雛用具,按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28毫升、高錳酸鉀14克、水14毫升進行燻蒸消毒,關嚴門窗12~24小時後再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將室溫預熱至30℃以上即可接雛入室。

2.選擇健雛

健雛一般活潑好動,腿部結實,行動自如,眼有神,臍部癒合良好。弱雛羽毛汙濁,精神不振,閉眼打盹,站立不穩。購買雛雞時一定要挑選健雛。


養雞技術,巧學十大技巧,提高雛雞成活率,新養殖戶的福利

養雞技術,巧學十大技巧,提高雛雞成活率,新養殖戶的福音


3.及時飲水

雛雞出殼後24小時可失水8%,48小時可失水15%,當失水大於15%時,很快便會出現脫水症狀。因此,雛雞出殼12小時後應及時供給充足潔淨的飲水。最初幾天飲0.01%的高錳酸鉀水,起消毒飲水和清理腸胃作用,促進胎糞排出。

4.精心飼餵

飼料要適口性好,易消化,新鮮質優,顆粒大小適中。雛雞出殼後12~24小時內開食,開食可用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麥等,煮至八成熟飼餵,利於雛雞消化。1~3日齡每晝夜喂6~8次,4日齡以後日喂4~5次,夜間喂1次。逐漸改喂雛雞混合料,在飼料中拌些切碎的青菜葉或嫩草,飼餵量約佔飼料總量的 10%左右,以後逐步加大喂量到佔飼料總量的20%~30%。

5.調節溫溼度

養雛雞適宜的溫度是:1周齡時30℃~32℃,2周齡時28℃~30℃,3周齡時25℃~28℃,4周齡時22℃~25℃,以後每週降低 1.5℃~2℃,直到室溫。溼度1周齡以內保持在60%~65%,1周後以50%~60%為宜。雞舍過溼可用布袋裝一些生石灰放在室內吸潮;過幹可在火爐上放盆水,通過水分蒸發,增加室內溼度。


養雞技術,巧學十大技巧,提高雛雞成活率,新養殖戶的福利

養雞技術,巧學十大技巧,提高雛雞成活率,新養殖戶的福音


6.密度合理

密度的大小應根據雛雞日齡的大小,品種飼養方式和雞舍結構等進行合理調整。一般養殖雛雞的合理密度為:0~4周齡為每平方米20~25只;5~7周齡為10~20只。網上育雛的合理密度為:0~4周齡為每平方米24~28只,5~7周齡為15~20只。

7.科學光照

合理的光照時間是:0~3日齡24小時,4~14日齡16~19小時,15日齡以後採用自然光照。光照強度按每15平方米的雞舍在第一週時,用一個40W的燈泡懸掛在2米高的位置,第二週開始換用25W的燈泡就可以了。

8.衛生防疫

不衛生和潮溼的環境易誘發雛雞疾病,尤其是小雞白痢和球蟲病最易發生。應定期對雞舍徹底消毒,保持乾燥清潔,勤換墊料,飲水潔淨,飼料新鮮。雛雞注射馬立克氏病火雞皰疹病毒凍幹苗0.2毫升,進行首次免疫。在飲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0.1%的維生素及青黴素、鏈黴素。2~7日齡在飲水中加0.02% 的痢特靈,飼料中拌入0.1%的氯黴素。5~7日齡時用雞新城疫Ⅱ或Ⅳ系疫苗按規定劑量滴眼滴鼻。14日齡皮下注射馬立克氏疫苗進行第二次免疫。18日齡時注射法氏囊炎疫苗。30日齡時用雞新城疫Ⅱ或Ⅳ系疫苗進行第二次免疫。發現病雞要及時隔離治療,死雞要遠離雞舍焚燒或深埋。


養雞技術,巧學十大技巧,提高雛雞成活率,新養殖戶的福利

養雞技術,巧學十大技巧,提高雛雞成活率,新養殖戶的福音


9.空氣新鮮

加強育雛室的通風,保持舍內空氣新鮮。舍內通風換氣可在中午陽光充足時開窗進行,門窗的開啟度從小到大最後呈半開狀態,切不可突然將門窗大開,讓冷風直吹,使室溫突然下降。

10.細緻管理

要經常觀察雞群,掌握雞群動態。減少應激因素,嚴防貓、鼠等進入雞舍;隨時檢查舍溫,溫度過低往往引起雛雞扎堆壓死;發現啄肛雛雞,可在被啄處塗上紫藥水;7~11日齡要及時斷喙,用斷喙器切除雛雞上喙的1/2和下喙的1/3,斷喙前兩天可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K3(20~30毫升/千克體重)和抗生素防止出血,減緩斷喙應激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