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CBD最新規劃來啦!匯聚“五線五站”軌道交通,最高地標400米以上

近日

《東莞國際商務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

(以下簡稱為《控規調整》)

獲第四屆東莞市城鄉規劃委員會

第6次會議審議通過

此次調整為控規重大調整

东莞CBD最新规划来啦!汇聚“五线五站”轨道交通,最高地标400米以上

效果圖

本次調整是城市設計校正成果的基礎上,充分吸收綜合交通、地下空間、市政工程、綜合防災、海綿城市等專項研究成果,重新審視東莞CBD的發展條件,結合新時期的城市戰略定位、招商引資需求以及項目實施抓手,在目標定位、空間佈局和支撐系統三個方面對原控規進行了優化調整。

提升功能定位,優化城市門戶形象

根據《控規調整》,東莞CBD將以促進區域資源統籌配置為目標,以灣區產業創新升級、人口消費升級、城市品質升級為核心,以“鏈接全球、領航東莞”為定位,提出“東莞門戶、城市客廳、創新樞紐、區域引擎”四大願景,建設成為“世界智造門戶、灣區魅力都心”

構建更合理的用地空間佈局

作為中心城區唯一擁有連片增量用地的區域,東莞CBD將以更合理的用地空間佈局,構建產業和城市兩大功能體系。

其中,產業功能體系結合總部經濟、產業金融與現代服務,形成現代化、專業化、功能齊備的商務服務中心總部經濟為商務區主要經濟引擎,涵蓋實力型總部與潛力型總部,為東莞城市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和活力;產業金融是商務區引擎雙核之一,為東莞CBD參與大灣區建設發展的重要支撐;現代服務為總部經濟與產業金融的運作支撐,提供科技、貿易、商務、創意等現代服務。

城市功能體系則通過搭建整體完善的城市功能體系,確保民生需求滿足,提升城市生活品質,並實現地方文化認同,塑造城市形象,策劃建造中心公園、新基河文化長廊等城市功能項目載體

設計單位介紹,契合發展機遇及功能定位,東莞CBD將實施四大發展策略,即:一是站位前沿,對接國內外企業佈局策略,突出東莞在全國城市發展的戰略角色;二是立足區域,滿足本地企業升級需求,導入特色生產性服務業;三是掌握消費趨勢,捕捉外溢消費需求,打造優質指標性商業娛樂載體;四是關注生態人文,營造先進城市生活場景,塑造東莞本地文化認同。

根據《控規調整》,東莞CBD以中心公園為核心,藍—綠軸線為骨架,形成“一心、兩軸、四組團”空間結構。其中,“一心”為22公頃的中心公園,是集生態、藝術、文化、商業為一體的中央活力中心;“兩軸”為1.2公里長濱水休閒軸(藍軸)、2公里長的中心活力軸(綠軸);“四組團”為金融科貿組團、國際生活組團、總部運籌組團、創新活力組團

东莞CBD最新规划来啦!汇聚“五线五站”轨道交通,最高地标400米以上

打造更多維立體、複合的交通體系

《控規調整》指出,片區周邊的“五橫四縱”的骨架路網基本已建成,東莞CBD將沿用原控規窄路密網的內部道路體系,優化部分對外交通節點,實現人車分流、快慢分離、內外有序、節點高效的交通組織。

設計單位介紹,根據交通專項研究,在規劃區內分散佈局6座公交首末站,規模在1500~2500㎡ 不等,滿足地面公交客流的集散需求;選取經三路、宏圖路、環城西路、東莞大道、三元路、緯七路為公交走廊,在該道路規劃公交專用道;並且增設循環接駁巴士線路,解決公交“最後一公里”出行。

不僅如此,規劃區還將構建“地上+地面+地下”的立體慢行網絡。通過地下步道、地面有蓋步行道及二層步行連廊,形成舒適便捷的立體慢行網絡其中,地下通道以西平站為中心,沿主要慢行通道兩側設置地下商業街。地下人行通廊為CBD地區提供便捷的軌道交通慢行銜接。

除此以外,根據東莞市軌道交通網絡規劃,規劃區將匯聚“五線五站”,強化中大運量交通服務,實現”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除了已建成運營的莞惠城軌、東莞地鐵2號線,規劃預留了未來地鐵6號線、8號線的線位和站點,基本實現商務區內軌道站點500米範圍全覆蓋,強化了東莞CBD與周邊鎮街,以及廣州、深圳、香港等周邊城市的聯繫。同時,還預留西平站(城際、2號線)和商務中心站(6號線、8號線)的換乘通道,打造成組合樞紐,實現交通的高效集散。

根據東莞CBD交通專項評估,“雙70”的目標下(公共交通佔機動化出行方式的70%,軌道佔公共交通的70%),通過綜合交通需求改善方案,包括調整地鐵線站位提高地鐵覆蓋範圍、新增公交首末站、設置公交專用道、構建立體慢行網絡等方式,能夠進一步優化地區出行方式結構,保證良好的綜合交通服務水平。

幼兒園學校、公園綠地都安排上了

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保障。《控規調整》顯示,

規劃區總人口21.04萬人,其中居住人口4.24萬人,就業人口16.8萬人。規劃區將按15分鐘生活圈和5分鐘生活圈的理念佈局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在規劃區內構建“社區級-街坊級”二級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體系,形成“一個社區、三個街坊”。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規劃區內配置了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管理服務、社會福利、商業七大類型的公共服務設施。其中,規劃4所幼兒園,共設69班,規劃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共設102班小學和45班初中,可以滿足商務區內居住人口幼兒園、小學和初中的學位需求,高中學位由南城街道統籌安排

《控規調整》還提到,商務區要構建連續貫通、活力共享公共開放空間系統。通過延續行政文化中心區中軸線的8公里綠軸體系、現狀新基河改造提升,在商務區內形成公共綠地、景觀綠廊、沿街綠地、社區綠道及小區綠地相結合的公園綠地系統,並且以公園綠地系統為基礎,街道空間為骨架,中心公園為依託,構建“一心、多廊、多節點”的網絡化、多樣性的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規劃400米以上城市“第一高樓”

《控規調整》提出,新版東莞CBD總開發量有所提高,調整後總建築面積約600萬㎡,毛容積率約為2.8,而此前2013版控規總建築面積約500萬㎡,毛容積率為2.5。調整後,整體空間形態將塑造高低有序,起伏流暢的城市天際線。其中,中心公園東西向天際線自宏圖路與東莞大道兩側逐漸向中軸線遞增,於經三路達到最高;東莞大道南北向天際線整體較高,起伏流暢。

規劃區最高點為中心公園北側的地標塔樓,次高點為公園南側的地標塔樓。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為了塑造良好的天際線,部分用地除了提出控制建築限高的要求,還提出了建築限低要求,其中最高處地標將突破400米以上,但不得高於500米,有望成為未來東莞的第一高樓

东莞CBD最新规划来啦!汇聚“五线五站”轨道交通,最高地标400米以上

地下空間總開發規模約164萬㎡

城市的地下空間作為城市建設的寶貴資源, 是解決土地資源緊張、交通擁堵、拓展城市空間的有效途徑。東莞CBD新的控規提到,要構建更復合、更高效、更緊湊的創新型地下空間。地下空間總開發規模約164萬㎡,地下商業設施面積約為13萬平方米局部圍繞站點的地塊進行負五層的地下空間開發。其中,負一層為集約佈置的停車空間和地下綜合管廊,佈局雨汙水管網,解決所有地塊的市政管線接入。負二層為地下最核心功能,集中設置地下步行系統,包括兩個無縫換乘的地鐵樞紐大廳、地下商業,及圍繞商業的部分停車空間。負三層到負五層一般為下空間的系統支撐,包括地鐵線路設備層及部分高強度開發地塊的停車空間。

除此之外,東莞CBD新的控規調整還在給水工程、汙水工程、雨水工程、電力工程、通信工程、燃氣工程、環衛工程、消防工程、海綿城市等進行了完善升級,構建了更堅韌、更安全的市政體系。

/熱門問答/

疑惑一:規劃區所涉及到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教育配套設施,將以什麼樣的標準來建設?

設計單位答:規劃區的公共配套設施都將堅持高品質建設。項目北側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定位為國際化品質的高標準學校,南側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力爭後年進行動工建設,正計劃在與市教育部門、南城街道商議籌辦前期的建設方案。按照要求,這兩所學校將辦成代表東莞一流品質教育的學校,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業來莞就業、投資

疑惑二:按照規劃,東莞CBD的總人口將達21.04萬人,該區域的衛生健康服務配套設施如何?

設計單位答:規劃區5公里範圍內有2所三甲醫院(東莞市人民醫院和康華醫院),並且結合社區中心佈置,規劃新增1處門診部,保留現狀石竹新花園1處門診部,規劃新增2處社區衛生服務站。也就是說,在我們2.14平方公里的商務區範圍內共配置2處社區衛生服務,2個門診部

/背景/

十年磨一劍東莞CBD從謀劃轉入實施階段

東莞CBD位於東莞中央活力區中部,行政文化中心區與南城總部基地之間。由東莞大道、環城西路、三元路、宏圖路圍合而成,總面積約2.14平方公里。

據瞭解,2009年開始,我市便啟動了東莞國際商務區城市設計、景觀設計等一系列國際水平的方案徵集和深化工作,多輪規劃研究已讓東莞CBD的定位十分清晰,發展方向也非常明確。中心城區“一心兩軸三片區”建設現場指揮部在啟動規劃校正工作的同時,還同步開展了六大專項規劃研究,多項規劃互聯互動,為商務區的開發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目前水澗頭村拆遷安置工作進展順利,首開區招商工作如火如荼,中心公園、綠軸設計國際競賽正在進行中,“十年以來,我市對東莞CBD描繪的‘藍圖’已具備了從謀劃階段轉入落地實施階段的條件”。

設計單位東莞市城建規劃設計院介紹,東莞國際商務區(下簡稱東莞CBD)原控規於2013年獲批後,在實施過程中隨著市場需求和發展動力的變化,存在功能配比多元化不足、地下交通設施建設成本高、舊村拆遷難度大、開發建設模式未明確等問題,導致開發建設工作推進緩慢。為此,市委市政府於2016年啟動了片區調整必要性論證和城市設計優化工作。經過充分研究和醞釀決策,2019年1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實質性啟動東莞CBD開發建設的戰略任務部署,並於3月初掛牌成立了中心城區“一心兩軸三片區”建設總指揮部和現場指揮部,全面統籌東莞CBD規劃建設工作。隨後,東莞CBD規劃建設工作全面提速提效,引入了高水平的片區城市綜合運營商和片區總設計師團隊,開展了面向實施的規劃校正和專項研究,城市設計校正成果於2019年9月通過何鏡堂院士領銜的高規格專家組審議。

編:東莞日報 馮文彥

东莞CBD最新规划来啦!汇聚“五线五站”轨道交通,最高地标400米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