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罰網遊“換皮”,拓寬知識產權保護邊界


29個玩法基本一致、27件裝備的24個屬性值基本相同、功能模塊以及系統入口等26張UI界面圖極為相似……揭開網遊《花千骨》的“畫皮”,竟是《太極熊貓》。日前,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發佈“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例”中,涉互聯網案例明顯增多,各類新型互聯網侵權案層出不窮,例如網遊“換皮”的司法判定等均受到司法界的爭議和關注。(4月25日 中新網)

遊戲屬於創意型產業,一款成功的網遊,飽含創作者的心血,擁有眾多的創新元素,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歷經無數次測試、修改才能出爐,成本浩大。然而,“換皮”網遊卻省去了這些環節,直接將原創遊戲反編譯,對代碼進行“換皮”、加工等形式修改後,就改頭換面成了一款“新”網遊。如此操作,研發成本非常低,又是以爆款遊戲做“換皮”目標,自然很容易獲得市場認可,從而輕鬆獲得暴利。

目前,“換皮”網遊非常氾濫,幾乎每一款熱門網遊誕生後,都有大量“換皮”網遊跟隨其後,不僅代碼差異很小,連玩法、名稱、設計風格等都很雷同,有時候很難辨識誰是李逵,誰是李鬼,經常有用戶被誤導,不小心上了“換皮”網遊的賊船。“換皮”之風對遊戲產業的負面影響很大,由於不需要費心開發,就能輕鬆賺大錢,嚴重挫傷業內的創新熱情,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

遊戲作品屬於計算機軟件程序,根據《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的規定,“未經軟件著作權人許可,修改、翻譯其軟件的”,構成侵權。顯然,“換皮”網遊是對原創遊戲代碼進行非法篡改,已然涉嫌侵權。而且,遊戲人物名稱、道具、場景、情節等核心元素,也是區分是否構成抄襲或侵權的關鍵所在。

此前,網遊權利保護的傳統裁判思路較為狹窄,分別從文字作品、美術作品、音樂作品或者計算機軟件作品等角度判斷,這類細分權項的保護只涉及某一個元素類別,不足以實現充分保護和實質保護,導致“換皮”抄襲以逃避法律規制的案件趨多。因此,為了彌補這個漏洞,打擊網遊“換皮”的泛濫成災勢頭,如今司法機構拓寬了保護邊界,對“換皮”抄襲行為予以侵權認定,並施以重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