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所以反感朋友圈賣貨,是因為受不了那些“人生導師”

這幾天,大家又被帶貨刷屏了。先有羅永浩直播帶貨還債,首戰就拿出一個多億的成績,緊接著央視名嘴朱廣權又與李佳琦強強聯手,“小朱佩琦”組合將賣貨賣出新高度、新水平。

我們之所以反感朋友圈賣貨,是因為受不了那些“人生導師”


這些爆炸性新聞讓也讓朋友圈微商激情澎湃:如今真是帶貨的時代!慢慢觀察你會發現,很多人發朋友圈都變成了友情帶貨口吻——

“謝謝XX媽快遞來的青團,真的奶香味超重,我家寶寶一口氣吃了三塊!想買的可以找我哦!”

“XX家草莓真的巨巨巨新鮮,都是自家種植,口感一級棒!”

面對這些,大多數人還是願意瞭解,順便力所能及地支持下朋友。但是遇到那些把賣貨賣出了一種人生的,大多數人是極度反感的。

01

你朋友圈還有不賣貨的麼?

在帶貨、直播異常火爆的今天,微商、賣貨團,總會以各種方式出現在你的好友列表中。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你通訊錄沒幾個賣貨的,都不正常。

長期宅家後,不少人真正體會到了“副業剛需”的意義,在家就能上班,即使失業也還有備選。當我們看到身邊人突然賣起了貨,我們還是願意因為曾經的關係出點力。

我們之所以反感朋友圈賣貨,是因為受不了那些“人生導師”

仔細想想,要是當你宅家後發現,海底撈火鍋、四川麻辣燙、廣東早茶也可以點單發外賣,你會感謝那些在微信群朋友圈賣貨的人,並祝他們生意興隆。

專注賣貨,並且正好是我們需要的,我們樂意之至。

或者說身邊朋友,因為懷孕沒有上班,於是走上了帶貨之路,我們都是能夠理解的。

要是她推薦的尿布、紙巾正好是親自試過的,讓許多毫無經驗的媽媽不必踩雷,本身就是一件雙贏的事。

我們之所以反感朋友圈賣貨,是因為受不了那些“人生導師”


說不定偶爾聊聊天,還能提前學習一些育兒小知識。不得不承認,像這種誠意賣貨,我們的接受度向來挺高的。

大家之所以現在“談賣貨色變”,其實是因為那些賣人設的“戲精們”。

02

花式賣人設,有多令人反感?

兢兢業業賣貨,產品用心,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甚至還會因為便利而多次回購。

相反,那些不專注於產品,每天變著花樣發表不同“勵志文案”,告訴所有人自己不僅僅是在賣貨,而是在做事業,是不甘平庸的人,往往讓人避而遠之。

無腦文案,瘋狂刷屏

他們早安開篇之後就是各種花式諷刺,彷彿不賣貨的人生都是不完整的:“你不賣貨你沒有副業,不把握時代,註定一生平庸”。

我們之所以反感朋友圈賣貨,是因為受不了那些“人生導師”


可是點開主頁後才發現,她就是賣個面膜而已。他們以為可以憑藉這些雞湯把自己賣貨可以上升到新的高度,殊不知卻只會起反作用。

套路可以少一點嗎?

在這個真朋友本就稀缺的年代,真的不太能經得住消耗感情了。有太多人,以你當朋友為幌子加了好友,結果卻再無聯繫,只把你當掙錢對象來賣貨。

又或者不經過同意就把你拉進好幾個群,基本的禮貌都沒有,讓人感嘆朋友圈都要淪為掙錢圈了。不反對掙熟人錢,但是不能只把熟人當金主。

就像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到銷售,推銷各種保險、房子,明明很正常,可偏偏就是有些推銷人員讓這件事變了味兒。

我們之所以反感朋友圈賣貨,是因為受不了那些“人生導師”


所以,想要他人捧捧友人的場,看上去既不用花費太多成本又便利,其實背後還有很多弊端。

03

“買賣不成,仁義可能也不在了”

如今的帶貨,的確給人一種人人都能賣貨的錯覺。看上去門檻極低,越來越多人毫無準備、憑著想零成本發財的幻想一頭闖進去,想盡辦法只為賣貨,卻鮮有人思考,一旦失敗,可能還會損失那些難得才維繫出來的感情。

也許很多人都誤解了,我們其實和明星帶貨不一樣。粉絲對於明星來說,其實不過是陌生人,他們賣貨,更多的只是憑藉著粉絲的信任、支持。

我們之所以反感朋友圈賣貨,是因為受不了那些“人生導師”


就像我們對他們的私生活並不瞭解,所以才對他們的“愛用物”充滿好奇,願意主動種草。可實際上,也許他們真正的私人圈子還被保護得好好的。

對於普通人來說,你所展示的就是你的私人生活。

都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的一地雞毛。但每個人還是要守住自己最後的一條底線。

你試想一下,一位十年未聯繫過的老同學突然誇你現在變得太好看了,讓人云裡霧裡,結果幾番讚美之後就開始販賣產品,令人作何感想……

大家都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但我們也該思考,為什麼總有人說,“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千萬不要用人情”?

在賣貨之前,也許你可以試著去權衡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