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发展“中梗阻”,畅通经济“大循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会议指出,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优化完善疫情防控举措,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济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只有确保其“肌体”健康,“血脉”畅通,流动有力,才能够让这个动态循环系统有序运转,激发“血液”再生能力,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让这个动态循环系统更加地有生机、有活力。新冠肺炎疫情,让经济社会发展按下了“暂停键”,自然也让动态循环系统的一些“部位”出现了梗阻,要畅通经济的“大循环”,尤其需打通“微循环”中的中梗阻,打通经济发展“中梗阻”,才能够让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十足。

经济动态循环系统主要涉及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要疏通经济“大循环”,就需要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解决办法,在统筹“防”于“放”,兼顾“内”与“外”,把握“危”与“机”上狠下一番“绣花功夫”。

统筹“防”与“放”,抓紧恢复,畅通产业循环。产业就是企业的生命线。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不仅仅是全国人民共同防控的结果,更是部分企业在停产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前,正是抓紧时间恢复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需要在防控上毫不松懈,又需要进一步地激发企业的活力,在优惠政策、点对点服务、金融帮助等各个方面对企业敞开“大门”,为企业解决当前困难,争取更多的时间恢复,激发他们潜能,加速企业恢复,畅通产业循环。

兼顾“内”与“外”,用心施策,畅通市场循环。当前,我们的疫情防控面临“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新形势,要更好地畅通市场循环,从根本上而言就是要在刺激消费上下功夫,能够让整个市场流动起来,才能够让市场的“血液”更具有张力。显然,这就需要我们把疫情防控作为常态的工作,更需要在施策上更加用心,不管是分区分级有序复工复产,还是消费升级,都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畅通市场循环。

把握“危”与“机”,十指齐动,畅通经济社会循环。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灾难,带给我们的是危险,但是我们不仅仅要有面对危险的勇气,敢于斗争,更需要有化危为机的能力。经济循环和社会循环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要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就需要十指齐动,既要着力发展经济,也要保障民生发展,既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也要做好“六稳”工作,始终紧扣“人民”二字,既保群众安全,又保群众幸福,这才是畅通经济社会循环的落脚点。

“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显然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也是一个治理的过程,而核心就在于“通”,既要不失时机,抢夺先机,又要想方设法,精准施策,才能够让经济动态循环焕发澎湃动力,让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海更加地壮阔。(文/婧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