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 “最后一公里” 为科技创新再“松绑”

两会观点|打通 “最后一公里” 为科技创新再“松绑”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等关于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的内容,成为我国船舶行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毫无疑问,科技创新在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赋予科研人员“两权”“包干制”改革试点等内容标志着我国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打通科研激励机制“最后一公里”,不仅是对科研人员尊重和信任的一种体现,也是在为我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再“松绑”,能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释放创新活力,助力我国船舶工业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

一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快速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增加,科研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这一系列成绩为我国船舶工业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目前来看,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国船舶工业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实现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最主要、最根本、最有效的推动力量。然而,随着我国船舶工业不断变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滞后于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比如科研人员话语权和自主权不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条条框框”过多等,已成为制约科研人员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桎梏”和“藩篱”。这也直接导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度不高。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进展程度、成效如何已经成为我国船舶工业能否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为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多项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这些措施还不完善、不配套,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制度体系,很多科研人员只能望“政策”止渴。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赋予科研人员“两权”、项目经费“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能让改革政策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等内容,则找准了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痛点”和政策执行中的“堵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某种程度上讲,政府工作报告在激发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积极性方面超过了预期。从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来看,打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最后一公里”,有助于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体系,促进科研项目更好开展,帮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增强科研人员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有助于创新成果更好地示范应用推广,助力我国船舶工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当前,新一轮工业智能化的科技革命已拉开大幕。要想在这轮科技革命中占据先机,

我国船舶行业必须准确把握好科技革命的新趋势、创新驱动的新目标和转型升级的新需求,真正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落到实处,推进科技创新体系、激励机制建设,将其作为调动和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的“点火器”,推动我国船舶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科研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助力我国早日实现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

·······················推广······················

两会观点|打通 “最后一公里” 为科技创新再“松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