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特朗普要在此時簽署開採月球和小行星行政命令?


為什麼特朗普要在此時簽署開採月球和小行星行政命令?

4月6日,特朗普政府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 ,正式承認了私人利益開採太空資源的權利,這份名為“鼓勵國際支持恢復和利用空間資源 ”的命令正式宣告了美國有權探索和使用外層空間資源,美國正式打破了1967年的《外層空間條約》將太空視為公共資源領域的國際公約,這意味著,美國無需國際公約的許可就可以開採太空資源。

事實上,美國窺視太空資源由來已久。1967年,美國,蘇聯和英國簽署了《關於在月球和其它天體等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中國家活動的原則條約 》,簡稱《外層空間條約》。這個條約的目的是提供一個共同框架,來管理太空中所有主要大國的活動。除了禁止在太空中放置或試驗核武器外,《外層空間條約》還規定,將為“全人類”的利益進行外層空間的探索和利用。

截至到2019年6月,至少有109個國家簽署該條約,另有23個國家已簽署,但尚未完成批准程序。同時,關於《條約》的全部含義和含義的辯論正在進行中。 僅舉一例,《外層空間條約》第二條規定:“包括月球和其它天體在內的外層空間不因主張主權,使用或佔領或任何其它方式而被國家佔有 。”此規定是針對國家所有權的,因此從未就該條約的禁令是否也適用於私人撥款達成法律共識。 因此,有些人主張財產權應基於管轄權而不是領土主權予以承認。

為解決這種模糊性,聯合國又起草了補充性的《關於國家在月球和其它天體上活動的協定》,簡稱 《月球條約》。 像《外層空間條約》一樣,該協議規定,應將月球用於全人類的利益,非科學活動應受國際框架的約束。

但是,迄今為止,只有18個國家批准了 “月球條約”,其中不包括美國,俄羅斯或其它任何主要大國。 此外,在簽署《外層空間條約》的95個成員國中,只有17個已成為《月球條約》的簽署國。

2015年,奧巴馬政府簽署了《美國商業空間發射競爭力法》,該法案旨在通過使美國公司和公民擁有出售小行星和月球,火星,火星等提取的資源的權利。特朗普的新法令則進一步將資源開發的範圍擴大到外太空。

美國為什麼要在此時出臺這項命令?有什麼好處?

第一個原因是美國探索火星的需要挖掘月球和小行星資源將幫助美國更快的到達火星等太陽系星球。地。月球可以成為美國的“星際加油站”,因為它擁有火箭燃料所需的資源,例如氫氣和氧氣。在太空中擁有加油站意味著,在燃料用完之前,火箭可以無需返回地球,直接在太空補充燃料,再次前往目的地。

第二,由於氣候變化,世界正朝著可再生能源的方向發展,在太空中開採更多的資源能夠減輕地球的碳排放,長遠來看,這對環境是有益的。

第三,美中的緊張局勢。和世界其它地區相比,美國缺乏獲取礦物的機會,尤其是稀土資源。鋰或鈷等金屬主要集中在中國,俄羅斯或剛果等地,很難得到。自特朗普上臺以來,中美之間的緊張不斷升級,如果能從太空獲得礦物,這對特朗普這樣的人非常具有吸引力,這是他主張的“美國重新統治和領導世界”的機會。

俄羅斯航天局方面已經正式譴責了特朗普的這項行政命令,並將其比作殖民主義。 羅斯科斯莫斯國際合作副總幹事謝爾蓋·薩維裡耶夫發表的聲明稱:“企圖侵佔外層空間以及實際佔領其它星球領土的積極計劃幾乎不可能這些國家進行富有成效的合作。”

太空的商業開發也許將使人類受益匪淺,但對埃隆·馬斯克,傑夫·貝佐斯和其它美國硅谷億萬富翁和美國私營企業家來說,他們不過是希望在擴大財富的同時利用這一領域幾乎沒有監督的漏洞。挪威奧斯陸城市大學研究所的維克多·沙馬斯博士和獨立學者托馬斯·霍倫進行的研究認為,美國私營企業家對外太空的拓展和18至20世紀帝國主義在世界的擴展具有相似之處。

兩位學者表示:“在這方面,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以及美國相關企業的舉動與海上殖民主義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開發行為並沒有太大不同。”

特朗普的命令表達的意思很清楚,國際法將不適用於美國在太空中的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