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山水情》:無對白無字幕,讓宮崎駿甘拜下風的水墨動畫

第70屆柏林電影節上,中國水墨動畫電影短片《秋實》入圍新生代單元,引起了許多關於“國產動畫”的討論。而討論中有一部作品被反覆提起,那就是1988年由上海美術電影廠拍攝的水墨動畫片,

《山水情》

《山水情》是一部完全無商業元素的中國動畫,情節並不複雜,講的是“知音”與“師生”之情。整部片子長18分鐘左右,沒有任何對話,但是水墨獨特的風采,虛虛實實的意境征服了國內外不少觀眾。32年前,它獲得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獎,拿回至今國產動畫界唯一一座國際A類電影節獎盃,2006年被法國昂西動畫節評選為世界上100部最偉大的動畫短片之一……

一部經典動畫折服世人的原因無外乎兩個:文化與技藝,但如今看來《山水情》卻多了一種“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的悵然。

豆瓣9.3《山水情》:無對白無字幕,讓宮崎駿甘拜下風的水墨動畫

一老一少一琴相傳

山水間一位琴師矗立岸上,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悠揚的笛聲傳來,驚起一灘野雁,擺渡的少年撐著小舟翩然而至。一路上白水茫茫,少年用一根小木管吹奏著自創的曲子,快活自在,老琴師細聽著,若有所思。

琴師與少年之間沒有一句對白,只有潺潺流水和野雁的叫聲,襯托著少年的笛聲,迴盪在天地間,將水墨畫淡然清逸的風格揮灑得淋漓盡致。

豆瓣9.3《山水情》:無對白無字幕,讓宮崎駿甘拜下風的水墨動畫

下了船的老琴師不知何故病倒在地,古琴“錚”地發出響動,引得少年趕緊上前相助。翌日,老琴師身體康復,興之所至,取出古琴,彈奏一曲。琴聲把少年引到他身邊,曲終,他示意少年跟著他的指法撥動琴絃。

少年學而不厭,老琴師誨人不倦,師徒二人以琴為媒,在深山中結廬而居。春去秋來,少年技藝大漲,甚至能引來群魚呼和,老人十分欣喜。但慰藉之餘,他也思慮如何使弟子更上一層樓。

豆瓣9.3《山水情》:無對白無字幕,讓宮崎駿甘拜下風的水墨動畫

這期間,畫面裡紅葉凋落、竹影颯颯、月光波動,白雪皚皚中圍爐取暖,長鳴的鳥、聲聲叫的蛙、逐餌遊動的魚,每一幀畫面都像一句詩。以墨色為主,以丹青色彩為輔的水墨畫,輕靈優雅地描繪著中華大好的山水,讓人心嚮往之。

偶然間,琴師看到鷹擊長空的畫面,雛鷹先在母鷹的帶領下飛至天空,然後獨自翱翔,一時間他豁然開朗。帶著徒弟駕舟山水間,臨川而登高。少年被壯美的風景吸引,情不自禁玩耍起來。老琴師將古琴贈與徒弟後,轉身獨自走入山水天地間。少年對著他離去的方向,撫琴相送,惜別這段真摯的師生情。

豆瓣9.3《山水情》:無對白無字幕,讓宮崎駿甘拜下風的水墨動畫

一曲離別,畫面又回顧了兩人相識、相知、相教的過程。遊“山”、歷“水”、顯“情”,在氤氳的色調下,老琴師與盪舟的少年似是萍水相逢,又似過從甚密,給觀眾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一切情感盡在不言中。

中國人的情感一向含蓄不外放,水墨畫的“氣韻生動,以形寫神”的特點更能達到這種情感的表達。故事裡的師生情並沒有任何說教的意味,只是將一切的情感投注在人物的相處、畫中的萬物中,能體會到何種感受全權交予觀眾。

豆瓣9.3《山水情》:無對白無字幕,讓宮崎駿甘拜下風的水墨動畫

一筆一墨一匠心矣

凡能專治一事者,謂之匠,這幅《山水情》,是中國畫師的匠心製作。

水墨動畫是可以說是中國首創的一種動畫形式,它以中國水墨畫技法作為人物造型和環境空間造型的表現手段,因為沒有明顯的輪廓線,所以不能按照製作一般動畫片那樣根據草稿-線稿-填色的流程。在沒有電腦的年代,創作的方法是這樣的:

首先將水墨畫的筆法,製作成一個個蓋章,保證每一幀筆法的完全相同,著色時,同樣一個人物,要分出四、五種顏色,分別塗在好幾張透明的賽璐璐片上。每一張賽璐璐片都由又必須分開重複拍攝,最後再合在一起,處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一部動畫是普通動畫四五倍的工作量!

論匠心,沒有誰比得上這些水墨動畫製作者,幾十年間製作研磨才得了《小蝌蚪找媽媽》、《牧童》《鹿鈴》《山水情》這4部作品。

豆瓣9.3《山水情》:無對白無字幕,讓宮崎駿甘拜下風的水墨動畫

這種技藝為藝術與民族之間的融合找到了一條新的發展之路,而《山水情》在製作時有一個特別之處在於影片中的“少年撫琴送別師父”的場景,為了更加真實、有層次感,採取了“現場作畫,直接拍攝”的辦法,最後再與動畫師創作的動畫進行合成。這種方式更能配合故事的節奏

,也完全展示了水墨灑脫、一氣呵成的優勢。國畫大師吳山明和卓鶴君先生的參與,為這部動畫奠定了堅實的藝術基礎。

日本動畫電影導演高畑勳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到:“中國的水墨動畫片讓我們驚歎不已。可以說,我們那些留白較多的作品正是受到了它的影響。”

豆瓣9.3《山水情》:無對白無字幕,讓宮崎駿甘拜下風的水墨動畫

水墨畫的精髓雖然在“神”不在“形”,但是《山水情》在細節上還是非常講究的。

比如彈奏古琴右手的指法,常用的約有三十多種,最基本的指法也有八種。《山水情》裡的琴師醒來後彈奏曲子時有手部動作的特寫,許多專業琴師一看指法就知道和真實的相差無二。背景樂的彈奏者龔一先生回憶,當時為了完成指法的動畫創作,好幾個畫師圍著他,從不同的角度畫同一個指法,如此花了無數的稿子,才出來短短十幾秒的畫面。

豆瓣9.3《山水情》:無對白無字幕,讓宮崎駿甘拜下風的水墨動畫


想想現在某些古裝劇,彈琴的時候出來的是古箏的聲音,更別談演員指法了,這樣急功近利的製作,能出來精品嗎?

老琴師與少年第一次相遇的時候是蘆葦抽穗的夏季,之後師徒練習時身邊漸漸變成了楓葉紅的秋天,雪瓣飄落萬物凋殘的冬天,之後鳥兒在雪水漸消的河邊鳴叫預示春天來臨,等到荷花開青蛙跳,夏季輪迴,一年時光匆匆而過。每個季節變化都有鮮明的動植物代表,流暢的畫面過度組成完整的時間線,這樣的細節變化使故事更加完整,師徒情感得到沉澱。

豆瓣9.3《山水情》:無對白無字幕,讓宮崎駿甘拜下風的水墨動畫

亦難亦行一傳承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在《山水情》裡,以山水為媒你能看到許多的中華傳統思想的意境。譬如老琴師含襟抱琴立於岸邊時的“萬物與我為一”的道教精神;琴聲與少年笛聲應和,另有“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境界;師徒常有的山川大河,未嘗不是還原我們耳熟能詳的“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好風光?

這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感觀,能為各方文化所接受,也是我們最純粹的國風文化才有的風格。

豆瓣9.3《山水情》:無對白無字幕,讓宮崎駿甘拜下風的水墨動畫

在西方動畫裡,最講究的就是“寫實”,他們認為最接近現實的畫面、情感最動人。比如皮斯克動畫裡的《海底總動員》、《飛屋環遊記》等等,在細節上近乎苛刻地追求真實,在劇情上“故事為王”,其中的精神都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他們的河水有翻蕩而起的飛沫,我們的流水寥寥數筆就能出現;他們的人物眼神飽含感情,我們的衣袂飄飄自有文人傲骨風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就是如此。

在國際上走出自己一條動畫之路的宮崎駿,當初在看到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的時候也是讚歎不已。

豆瓣9.3《山水情》:無對白無字幕,讓宮崎駿甘拜下風的水墨動畫

心繫一處,無事不成。當年的美影廠對水墨片不惜工本的藝術追求,在現在講究效率的影視動畫行業看來簡直就是一種視金錢如糞土的“奉獻精神”。

20世紀80年代之後我們就進入了一個市場經濟的時代,影視行業追求的是百花齊放和多快好省的最大化經濟效益,這種不考慮任何商業的創作態度很難存活於世,所以說《山水情》是中國水墨動畫的“分水嶺”,是“絕響”一點都不為過。

琴聲響遏行雲,衣缽傳承卻可遇而不可求,老琴師離去的蕭索又何嘗不是水墨動畫家們的蕭索呢?

豆瓣9.3《山水情》:無對白無字幕,讓宮崎駿甘拜下風的水墨動畫

效仿難,傳承不易——這就是水墨動畫面臨的困境。《秋實》的導演孫立軍說,水墨動畫由於水墨自身的特點,並不適合做影院長片;同時其獨特的製作難度,也讓製作長片作品在短期內更加難以實現。

隨著動畫製作技術的不斷髮展,中國水墨動畫想要成為走出國際的民族作品,就要不斷地去嘗試將傳統藝術與現代技術結合起來的辦法,並且從劇情上進行創新,把觀眾帶入到情節和故事中,保持美術風格,也要保證可觀看性。

電影歷史也就一百多年,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且看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