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武林規矩

在那個看似草莽的江湖中,規矩是任何人都不可逾越的底線。


● 中華無跪禮,跪模仿的是唐宋地席地而坐。本是膝蓋向前地跪坐,不是下跪。


● “身上”是老輩人的概念。人,要成就人身。技法、功夫、境界,會凝在身上,不獨武人,各行各業有各行各業的“身”。


● 現今的人嬌氣,自我意識強,老派教法,做師父的不敢用了。師徒融洽,毀了的沒有了,成材的少見了。


● 以前的人不敢報師門,不像現在拿師門嚇唬人。舊時代,“正宗傳人”、“關門弟子”的話不敢說。


● 師父要把徒弟悶住,小火燉湯一樣,避免過早出新。一旦任己,去搞“我師我心,我求我意”,得到的往往不是自由,而是侷限,盆景植物般早早定型,長不大了。


● 師父在世,自己始終是徒弟,不能稱師父。前人的活法謙虛,十分退讓。


● 老做派的師徒關係,是最直率的人際,沒有客氣的,瞅著不對就罵,徒弟犯渾,師父拿著菸袋抽。不過,打有其道理,打一下是給個肌肉刺激,更新原有的生理習慣,學藝會快。


● 師父更多時候不是不教,而是看你是不是真練。


百年前的武林規矩


● 好師父都是好徒弟的殉葬品。徒弟理解了,師父高興,看他真做到了,高興的下面有一份異樣。徒弟出了功夫,覺得自己對了,看一眼師父,師父回一眼,心情都複雜。


● 舊時代,為了保證傳承的純正,徒弟不成樣,師父可以廢了他的身份,發個“逐出師門”的帖子通知各派,帖子上寫明不要接待他,不但是逐出一門,是全武行逐出。


● 放徒弟行走江湖,九死一生,參拳也參人情。


● 好多人拜在尚雲祥門下,是追隨偶像,對自己其實沒有成就的要求。徒弟們總來,三天不見師父,就心慌,熱度這麼高,卻對練功沒熱情。


● 他們學形意拳,是崇拜尚雲祥,在尚雲祥面前,練得苦,出了尚家門,想不起練拳。


● 說尚雲祥吝技,實則是說者吝惜自己。不下苦功,水平永遠不提高,師父沒法往深裡教


● 所謂‘‘表現出狂熱的藝術衝動’’,其實是學習的黃金時段沒有老師調理,或是老師發現你品行不端,練成禍害大眾,於是偷偷斷了調理,讓你一生狂態,難登高階。老拳師授徒如此,老琴人老工匠都如此


● 各行各業都有狂態之人,他自己控制不住,狂態是老師留在他身上的記號,供人識別──此人品性有問題,大家防範。


● 武術以前都是秘傳,師父猶如特務機構的上峰,指派任務只說一半,任務完成,報紙上出了新聞,下屬才知道自己所做之事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