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什麼才能日入過萬

學點什麼才能日入過萬

日入過萬呀 是不是很雞動

首先,我承認我是個標題黨,本來想寫月入過萬,手一抖寫成了日入,不過沒關係,在這個審美疲勞的時代,不做標題黨的小編,墳頭估計都長草了,而且在這自媒體氾濫的時節,這樣寫也比較刺激紅了眼的社畜,可以掙點閱讀量。

一、金領的定義:

首先明確一下定義,傳統意義上的白領,現在有個外號叫隱形貧困人口,白領的含義是“工資都白領了”,真是扎心,所以我們直接跳到金領。創造財富有兩種模式,一是掙錢,用體力腦力和時間去換,二是賺錢,用資源和槓桿獲得收益,這裡我們只討論第一種—不要說什麼純投資致富,脫離現金流談投資理財都是耍流氓,而工作掙錢創造最重要的現金流。那金領的掙錢水平要多少呢,我們用房價收入比來推導,就是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正常是4-6,按6來算的話,福建廈門的房價島內8萬一平的話,普通住宅90平方就是720萬,除以6是年薪120萬,也就是家庭月入10萬,兩人上班的話人均月入5萬,這才叫金領,相當於月收入可以在當地買一平方均價的房子——

是不是很簡單(很絕望)。

我們今天討論的不是什麼一夜暴富的套路,因為快速賺大錢的方法,基本都寫在刑法裡(笑)。我記得有個大神說過,在這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月入十萬以下與階層無關,只和努力有關。每一個你不滿意的現在,都藏著一個你不夠努力的曾經。光錐之內是命運,射程之內是尊嚴,即使貧窮限制了想象力,努力一下把目標納入能力的射程之內,還是有可能的。

學點什麼才能日入過萬

錢錢錢 命相連

現在我們對金領進行個定義,古人說,超越十人為傑,超越百人為豪,超越千人為俊,超越萬人為英,金領就是我們說的精英,也就是超級個體,或者叫大牛,先來兩個參考定義:

什麼樣的人是超級個體?

他們有很強的自我管理和學習能力,持續升級自己;也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影響力,注重塑造個人品牌;同時善於與其他個體和組織合作,整合運用資源;他們總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混日子,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

什麼樣的人可以稱為大牛?

所謂“大牛”,就是那些有能力構建自己的世界的人—他們通過構建自己的操作系統,再配合行動,從而構建自己的世界。

二、怎樣成為金領:

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一個自媒體小編,主要碼字,缺錢的時候就會走穴當培訓師,

但是這幾年一直在缺錢,所以也就一直在當培訓師(笑)。既然缺錢,自然不能算金領,不過我剛好認識一些金領,我發現一個人只要努力幾年,在所處的領域要做到優秀是不難的,但是從優秀到卓越,從“就還不錯”到真正受人尊重,這一步是絕大多數人無法跨越的。那這些大牛(沙雕)都是學了什麼(吃了什麼春藥)成了金領的?

正確的自我定位

超越平均水平的收入,需要你在在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做正確的事情。你的收入水平,從來不取決於你的努力程度,只取決於你的不可替代性(想想努力的面朝黃土的上一輩就理解了),就像商品的價格不在於成本,而在於稀缺。以前我們讀書就為了:學好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而要變成金領,首先應該轉變思維,不是把自己當成打工者,而是把自己當成一個獨立運營的個人品牌和企業,在一個更高的定位上思考收入問題,微信不是說了嗎,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企業要怎麼掙錢呢,靠發現需求-生產產品-滿足需求,李開復童鞋說過,

創業就是要細分壟斷,發現細分需求,持續滿足需求,進而壟斷客戶,所以,要突破平均水平,你的能力和資源在某個空間區域或者時間階段裡,應該具有一定程度的稀缺性和壟斷性。

金領說:神經病呀,誰都能做,我不要面子的呀。

學點什麼才能日入過萬

用舊的方法卻渴望得到新的結果 叫做愚蠢

所以,首先是正確的自我定位,即使不創業,也要有點經營思路,人和企業一樣,也是一個系統,輸入營養輸出能量,輸入信息生產成果。成為金領,第一步就是定位清晰,然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稻盛和夫語),即使是大牛,你看木村拓哉,看到的都是光鮮,看不到的也都是努力(苟且)。

學點什麼才能日入過萬

木村童鞋也需要拼盡全力 你還想什麼呢騷年

擴展的能力邊界

豬豬俠說過,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好像是蜘蛛俠),在這裡,能力越大,邊界越大。在這個時代,創業的門檻確實低了,但是成功的門檻反而更高了。變化的時代也讓一成不變的資源失去原有意義,創新和學習的能力成為了核心競爭力。但凡職業高手,始學於知識,悟道於實踐,境界至高,則無招勝有招。底蘊的厚度決定事業的高度,合理的知識結構支撐起職業高手。所以金領在知識面和視野上要足夠寬廣,在自己的目標專業領域要足夠縱深。成為“T”字型人才。

而要擴展能力,首先還是讀書,讀書是效費比最高的投資了,一本書幾十塊,一頓飯錢買別人一生心血,很划算的。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她的精神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通過讀書構建科學的知識結構,獲得迅速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部分金領從掙錢過渡到賺錢的必由之路。

金領說:沒有知識要有常識,沒有常識要有見識,沒有見識要有膽識,都沒有,很難被人賞識。

學點什麼才能日入過萬

屁都不學 自然屁都不會

三、該學點什麼:

要實現這一點,需要建立怎樣的知識和能力結構?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建構的重要性,今天只要你擁有足夠的閱讀能力,任何人都可以獲得過去難以獲得的博士級知識。但是查理芒格說:“人類只有發明了發明的方法才能快速發展,我們只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後才能成為高手”。碎片化的學習只能讓你獲得很多知識的磚頭,而磚頭是無法變成房子的,我們需要框架和結構,學習如蓋樓,先封頂再裝修。

我們的建議是以下三點

第一要取勢,爭取成為飛豬,然後建立壁壘:

取勢就是順應趨勢,甚至預測趨勢。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個體要對抗趨勢無異於螳臂當車,我們要爭取成為坐在風口上的豬,而且一直坐住。黑格爾說:一個民族有一些關心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是不是很有逼格)。多少牛逼的企業家謙虛的說:我們並不牛逼,我們只是有幸遇上了偉大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做事,大事看概率,小事看運氣,做正確的事遠比把事做正確更正確。

金領說:即使生命總以刻薄荒蕪相欺,也願你被這世界溫柔以待。

什麼是趨勢

在軍事上,從火器化到機械化到信息化是趨勢,所以在兩伊戰爭中鏖戰8年的伊拉克百萬軍隊在海灣戰爭中兩個月都堅持不了。在商業上,從產品為王到渠道為王到用戶為王是趨勢,所以中國的富豪從工廠廠長到連鎖霸王到互聯網巨擘,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三五年。在職場上,從公有鐵飯碗到民營自由行到個體大崛起是趨勢,所以從淘寶到微商到抖音的各階段達人,70後願意加班80後不願意加班90後根本不想上班。在投資上,中國人的投資標的,經歷了權力貨幣、現金貨幣、房產貨幣和估值貨幣四個階段,八幾年為了出國的北京土著賣掉了四合院,在西方忍辱負重二十年賺了100萬歐元(合700多萬人民幣),回到北京會發現人生就是一個茶盤,上面擺滿了杯具(笑)。

總結:頂級的趨勢叫時代,次級趨勢叫經濟週期,最下層的趨勢才是公司的經營節奏。不要用你戰術上的勤奮,掩飾你戰略上的懶惰。

怎麼抓住趨勢

有個環境分析工具叫PEST ,分析政策、技術、經濟、社會四個條件,我覺得挺好用的。我們用房地產來舉例,國內某經濟學家說,理解房地產領域,要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一年內判斷趨勢,看政策和法律就行了,限購限貸限售限價會教你怎麼做人,比如最近限購的福州和廈門;三五年判斷趨勢,要看土地和貨幣的供應,供不應求必然上漲,土地供應充分控制價格自然遊刃有餘,比如重慶和長沙;而要判斷十年以上的趨勢,則一定是需要用腳投票的,城市化、老齡化、人口流入還是流出,將最終決定這個城市的發展後勁,比如鶴崗。

金領說:選擇了一個生活的城市,就選擇了一種命運!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學點什麼才能日入過萬

那怎樣瞭解趨勢呢,有兩種方式:

一叫照照歷史鏡(唐太宗語),過去的歷史可以預見未來,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看看《人類簡史》、《時間簡史》,會發現今天發生的部分趨勢,在歷史上都能看到影子。現在製造業盛行的標準化工作,在2000年前的秦朝就做過了—統一度量衡瞭解一下(笑)。而要說改革和創新的精神,王安石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在隔了近1000年後的今天,仍然振聾發聵。

二是坐坐時光機(孫正義語),去看更發達的國家、地區、企業的類似案例,那就是我們的未來。馬老師說過,有人相信然後看見,有人要看見才會相信,有人則即使看見了也不相信。我們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成果主要依靠三化:工業化、全球化、城市化,而這些,發達國家和地區都走在我們前面。19世紀英國,大機器的運用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也讓大量傳統手工業者破產。英國工人們自發砸毀機器,抵制現代化,史稱盧德運動。21世紀網購極大提高了零售業的效率,也讓大量傳統零售業者失業,實體店主們詆譭電商。—是不是似曾相識?

說幾個正面案例:在中國還在撥號上網的九幾年,見過世面的阿里馬總就開始投入全部身家搞電子商務;在剛剛結束福利分房的九幾年,敏銳發現需求的王總就砍掉了萬科的其他業務專注住宅開發。反觀搜狐的張老師,則完美地錯過了搜索、社交、自媒體、直播等全部趨勢,二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怎樣掌握趨勢

瞭解和預測趨勢,需要學會建立自己的商業情報系統,我經常開玩笑地跟人家說不要老看中央第八套(電視劇),你把《我的前半生》和《我的後半生》都看完了,一生基本也就過去了。要多看中央第2套(財經),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笑),其實在這個資訊發達的網絡時代,獲取趨勢信息有很多途徑,我自己是這麼幹的:

1、我會在微信裡關注技術、政策、經濟、社會、各三個左右的各領域權威公眾號,在這些大號的官宣中,瞭解一些大政方針和趨勢分析。

2、我會在微博和微信裡關注十個左右同行業的培訓和教育大V的個人和公眾賬號,從他們最近的一舉一動裡,對行業的動向進行判斷。

3、我會關注權威的各領域的數據分析網站,定期下載和整理行業深度數據,比如瞭解營銷就看梅花網數據,瞭解互聯網就看艾瑞,零售、文娛、投資、IT,各領域都有權威的數據發佈平臺。

趨勢到了我們趕緊上車,趨勢還沒到,也不要著急邁腿,容易扯著蛋(笑)。人總喜歡等最好的時機,其實都是我們的時機,就像我們在玩信任背摔時候的對白,“你們準備好了嗎”“時刻準備著”。

只是做了那麼多的趨勢分析,我發現我現在才開始寫文章做自媒體,最適合的BGM貌似是《涼涼》(笑),只是不知道有沒有更好的路子,煩請告知。

在線等,挺急的。

學點什麼才能日入過萬

第二要明道,掌握底層邏輯,保持創新迭代:

在學習的底層邏輯裡,要學有用的,不能學有道理的。每個階段都有適用的道理,每一個成功的經驗也都依託當時的背景與條件。過去的風口這麼多,一直重複“看不上、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的輪迴,總感覺疲於奔命。我們該學學亞馬遜的貝佐斯,他說,為什麼要老是問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呢,為什麼不想想什麼是不變的呢。

金領說: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底層邏輯的重要性

先說個故事,狐狸在養雞場的山崖邊立了塊碑,上面寫道:“不勇敢地飛下去,你怎麼知道自己原來也是一隻搏擊長空的鷹!”從此以後,狐狸每天都能在崖底吃到那些摔死的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被那些勵志的“心靈雞湯”所左右,更不要被別人的成功經驗所矇蔽。學習的過程也是個受汙染的過程,好的保健品吃100盒也未必強壯,老鼠藥只要一包就讓你見閻王,所以知識也有垃圾,要科學地選擇。兩隻手表定律說,如果你有一隻表,就知道現在幾點,如果有兩隻,反而不知道信哪個。這時候,掌握底層邏輯,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就很重要。任何學問都是不斷豐富和完善的,物理學從牛頓看蘋果都發展到薛定諤找貓了。體系的極大擴充會讓掌握本質變得困難,知識的傳播從一手二手三手到你手裡可能是四手了,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半懂不懂比一點不懂更可怕。這時候我們需要回歸本源,用用鋼鐵俠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回溯事物的本質,重新思考怎麼做。

哪些是第一性的,在人的學習地圖中,最核心的知識就是數學、邏輯和哲學,你看IQ測試基本上就是數學和邏輯測試。人的第一性能力:思考、總結、覆盤,在任何領域中也都放之四海而皆準。再說回金領的收入,人的盈利模式本源上有三種:

1、They pay for what you do(技能)

2、They pay for what you know(知識)

3、They pay for what your wisdom(智慧)

知識、技能、智慧都有底層邏輯,比如你要是做廚師,“色香味形質養”就是你的底層邏輯;你做營銷,人的需求就是你的底層邏輯,“恐懼、獲得、求速”就是營銷活動圍繞的關鍵;你搞廣告,影響力六原理就是推廣的底層邏輯;你管團隊,“公平、即時、針對”就是激勵的底層邏輯;你搞產業,在全球分工時代,“微笑曲線”也是怎麼都繞不開的底層邏輯;如果要創業呢,符合“剛需、痛點、高頻”邏輯的項目才具有最大的成長性。

怎麼掌握底層邏輯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不如貴人相助不如與成功者同步。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掌握底層邏輯的學習有很多途徑,以下列四個方向:

一是學習西方經典理論。管理五父弗雷德裡克-泰勒、彼得-德魯克、亨利-明茨伯格、彼得-聖吉、邁克爾-波特,他們的思想跟隨者西方從工業化到信息化到智能化,也是我們的必經之路,能給我們不少參考。

二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文史哲,儒釋道,四書五經會幫助我們還原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人情、道理、法律,費孝通《鄉土中國》和莫言的《豐乳肥臀》會幫我們理解中國人的世俗生活。

三是參考標杆成功經驗。從產品為王到渠道為王到用戶為王,生產學日本的精益,品牌學法國的優雅,供應鏈學快時尚的柔性製造,企業文化學同仁堂的門口對聯。

四是模仿自然進化路線。建議大家多看動物世界,會發現結構越簡單的動物活的越久,面對外界變化,蟑螂就比恐龍抗揍。所以現在各企業都在學動物,華為是狼性精神,中移動搞阿米巴,還有什麼蜂群模式大雁精神。

有人做過數據統計,發現優秀的企業家的決策,百分70並不依賴於市場調查和數據,而是直覺,這種直覺就像特種兵的手感,不需要精確瞄準也能命中,需要大量的磨鍊才能養成。

娘娘蔣欣說,哪有什麼演技爆表,不過是百鍊成鋼。

第三要優術,夯實專業基礎,工具提高效率。

優術的要求是在所從事的領域裡,擁有足夠的專業深度。

術的專業深度

我們要先捋一下專業與業餘的區別,一個人會做飯和會當廚師,是兩個概念,錢鍾書說:文字就是那麼一堆,看誰有本事將之堆砌成有深度的句子,集句成章。有個朋友喜歡打乒乓球,練了二十年的技術,卻不如專業教練帶了三個月的學生。教練說,不要用你的愛好,挑戰別人吃飯的本事,沒有受過專業指導的乒乓球愛好者,先別提技術,連真正的技術是什麼都不知道。業餘的練法練一百年也打不過受過三個月正規訓練的選手。所以不要跟人家說你有十年工作經驗,你只有一年,只是重複了十遍。

金領說:是不是又很絕望,沒事,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笑)

學點什麼才能日入過萬

業餘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術的結構組成

優術是手藝,一個人的才氣會盡,手藝只會不斷精進。一個人的手藝有三個方面:

一是通識。在商業社會,道德、禮儀、溝通、談判、時間管理都屬於通識,不管是996還是8116都得會,不會的話,就算007都得跪,人畢竟不是活在真空裡的生物。

二是專業。不管是財務還是營銷,至少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要有拿得出手的兩把刷子。同時儘量擴展專業領域,你多學一樣本事,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

三是獵奇。職業生涯要不務正業,什麼都略懂一點,生活更多彩一些,有一些多樣化的愛好,也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說:“錢當然很重要,這我不是不知道,我一天何嘗不為錢而受熬苦!可是,我又覺得,人活這一輩子,還應該有些另外的什麼才對。”這裡既說的是人的正常情趣愛好,更說的是高層次的精神追求。

胡適在百年前曾給青年開過三個人生藥方,分別是

一總得時時尋一個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二總得多發展一點業餘的興趣

三總得有一點信心。

如果還是覺得不順,胡適提出了第四個藥方,你得先自己反省,不可專責備別人,更不必責備社會。

學點什麼才能日入過萬

生活不止今天的苟且 還有明天和後天的苟且

術的養成策略

術的養成,需要藉助一個工具,叫做刻意練習,有四大關鍵:

一是目標意義。用目標指引行為,用承諾綁架動機。實在不行,看在我們這個文章標題也應該有點動力呀,錢錢錢,命相連,日入過萬呀,魂淡,還不豁出去呀。(笑)

二是表徵套路。名師提供訓練方法,模式成就高手天才。沒有哪個拳王只會一套拳法,綜合化多樣化訓練才能成就專業。練琴要練指法,數學要解題型,學棋要看棋譜,我最近給小孩換尿布都先看完《育嬰師》全套教程呢。

三是大量重複。努力要常態化,隨時進入角色。就像人不可能只靠過年過節大吃幾頓就長大一樣,妓..女不能有性..欲才接課,作家不能靠靈感去寫作,村上春樹每天還固定寫4000字呢。學習也應該是常態的事情。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四是反饋修正。即時反饋瞭解差距,不斷修正掌控方向。這需要老師和學友,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胡適說過: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即時的反饋就是最好的激勵。

知識地圖建構四步:

基於以上邏輯,建議每個人都應該按照以下步驟來建設自己的書櫥,資料室,圖書館和知識地圖:

第一步:

成為頂級的金領需要什麼樣的素質、技術和能力?

第二步:

形成這些素質、技術和能力需要掌握哪些信息、知識和科目?

第三步:

哪些圖書和載體,是這些信息、知識和科目的最佳讀本?

第四步:

擇取這些讀本,按照學習進階和人才成長邏輯的需要實現完整收藏、合理歸類和結構化放置。

學點什麼才能日入過萬

你吃了什麼食物 你就是什麼

建構了知識框架,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養成持續學習的習慣,日積月累,蓄深養厚,厚積薄發,讓職業成功水到渠成。

竹子用了4年時間只長了3釐米,在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的生長,僅僅用了六週的時間就長到了15米。學習也一樣,量變引起質變的,知識也有複利,人生存在拐點。人生分四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和知道自己知道。當我們到最後一個階段的時候,金領就離你不遠了。

學點什麼才能日入過萬

最後以胡適先生文章結尾,來與全部青年共勉——

二十多歲的青年,若能自己勉力,沒有不能長進的。這個社會是最缺乏人才又最需要人才的。一點點的努力往往就有十倍百倍的獎勵,一分的成績往往可以得著十分百分的噓聲,社會上的獎掖只有遠超過我們所應得的,絕沒有真正的努力而得不到社會承認的。

沒有工作機會的人,只有格外努力訓練自己才可以得到工作,有工作機會而嫌待遇太薄、地位太低的人,也只有格外努力工作才可以靠成績來抬高他的地位。只有責己是生路,因為只有自己的努力最靠得住。

哲人說,和我們應該成為的人相比,我們只是半醒著的。為今天而活,為明天計劃,關注成長,收穫是理所當然的。

陳攀斌寫於《三位一體的管理才能發展》課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