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鍊門事件”背後:告密者已死,受害者重生,慾望永無終結

琳達·特里普(Linda Tripp)死了,死於胰腺癌,享年70歲。

琳達·特里普是誰?

“拉鍊門事件”的關鍵人物。


“拉鍊門事件”背後:告密者已死,受害者重生,慾望永無終結

琳達·特里普發表公開講話

何謂“拉鍊門事件”?

美國第四十二、三任總統比爾·克林頓和白宮女實習生莫妮卡·萊溫斯基的性醜聞。


在克林頓和萊溫斯基的性醜聞中,琳達·特里普之所以成其為關鍵,是因為1998年1月28日,司法部長珍妮特·雷諾授權獨立檢察官肯尼思·斯塔爾調查萊溫斯基跟克林頓的關係。


萊溫斯基依從克林頓的暗示,矢口否認兩人有染;孰料琳達·特里普驀地站起,當場舉報說萊溫斯基跟克林頓不僅有性關係,而且還錄有20小時的錄音帶,甚至還有一條裙子,一條藍色連衣裙,連衣裙上留有總統DNA。


儘管此事最終有始無終,克林頓並未在任上被拉下馬,但“拉鍊門事件”還是在其執政史上留下最不光彩的一頁。


這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給了政敵們一把刀子,而他們把刀子刺進了我的心臟”。


“拉鍊門事件”背後:告密者已死,受害者重生,慾望永無終結

克林頓與萊溫斯基舊時合影

至於24歲的萊溫斯基,也就聲名狼藉,一度崩潰,成為全球輿論的譏諷對象。


即便時過境遷,她的回憶還是那樣痛苦,痛心疾首到了極點:“那是在1998年的9月,我坐在一個沒有窗戶的辦公室裡,那是獨立檢察官的辦公室。日光燈嗡嗡作響,我聽著自己在一通電話裡的聲音,那個電話是一年前通過竊聽錄取的。是一個我當時以為是朋友的人打來的。我來到這裡,是因為我被法律要求親自證明,證明這20小時的錄音對話全部都是真實的。”


萊溫斯基“當時以為是朋友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那一位現今死於胰腺癌的琳達·特里普。


“拉鍊門事件”背後:告密者已死,受害者重生,慾望永無終結

琳達·特里普和萊溫斯基舊時合影

其實,琳達·特里普的偷錄萊溫斯基電話也是被人當槍使了。


把琳達·特里普當槍使了的是第三個女人,一個兼營出版業務的不入流作家,名叫路希安·哥德伯格(Lucianne Goldberg)。


有人說琳達·特里普是莫妮卡·萊溫斯基的閨蜜。


其實,不是。她倆只是同事,一起在五角大樓裡工作。


路希安·哥德伯格和琳達·特里普才是真正的“閨中密友”。


琳達·特里普最初是想舞文弄墨,也能成為路希安·哥德伯格那樣的簽約作家,而路希安·哥德伯格則認為琳達·特里普不是當作家的料,除非劍走偏鋒,爆點猛料。


琳達·特里普這就把萊溫斯基與克林頓的擦出火星告訴了路希安·哥德伯格。


路希安·哥德伯格大喜過望,旋即佈置琳達·特里普誘供,誘惑萊溫斯基坦白,同時錄下萊溫斯基所有來電。


路希安·哥德伯格清楚知道偷錄私人談話不道德。而在馬里蘭州,偷錄私人談話,甚至觸犯法律。


但路希安·哥德伯格還是明知故犯,不僅教唆琳達·特里普鋌而走險,而且還不提醒對方適可而止、見好就收。

“拉鍊門事件”背後:告密者已死,受害者重生,慾望永無終結

克林頓醜聞事件被媒體爭相報道

於是,琳達·特里普手中,最終有了足足20小時的錄音帶。


若不是希拉里·克林頓有一顆大心臟,這20小時的錄音帶足以扳倒一個風流成性的美國總統。


相信這正是路希安·哥德伯格最想看到的。


一個一生沒有寫出過一部像樣小說的不入流作家,最想要的,就是這樣一部活色生香的驚世之作,不寫一個字,卻能倒轉乾坤,徹底改變歷史進程。


路希安·哥德伯格做夢也沒想到,整個事情,竟然會在最後一刻翻盤,在最後一個環節上出錯,在最後出場的一個女人身上砸鍋。


她不是沒有想過第四個女人,而是沒有猜對她的立場。


她以為第四個女人是她的天然盟友,因為天下沒有一個妻子可以平靜接受自己丈夫的偷腥。


事實上,希拉里·克林頓在得知比爾·克林頓的緋聞時也是幾乎要窒息過去,並朝著克林頓哭喊。


但第二天做禮拜,她隨克林頓去教堂,依舊一如既往,親熱牽起克林頓,不讓外人看出,他倆之間,存有任何芥蒂。


在家裡,當時的希拉里,傷透了心,每天藉助劇烈運動來麻痺自己,讓自己累得要死,再無精力拌嘴、爭執。


“拉鍊門事件”背後:告密者已死,受害者重生,慾望永無終結

希拉里·克林頓

她跟克林頓之間的關係降到了冰點。


但克林頓已被《斯塔爾報告》逼到了牆角。


無論她作何選擇,離開也好,沉默也好,反正她丈夫的總統生涯都將戛然而止,畫上句號。


路希安·哥德伯格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希拉里·克林頓的大心臟裡藏有一個總統夢。


這個女人是要自己當總統的。


一個想要自己當總統的女人是不會讓自己的總統丈夫先就栽倒在醜聞裡面的。


所以,在最後一刻,希拉里·克林頓打破沉默,站立出來,替她丈夫求情。


她說她已原諒他,希望大家也能放他一馬,讓他繼續領導國家前進。


丈夫頓時被妻子感動到了。


聽著妻子在白宮的發言中,平靜而深情地對自己說:“我知道你現在如同在煉獄,但我將永遠與你在一起,相親相愛,至死不分。”


克林頓情不自禁,熱淚盈眶。


而舉國上下,隨即也就輕翻那一頁,再不鼓譟彈劾。


“拉鍊門事件”背後:告密者已死,受害者重生,慾望永無終結

希拉里為當眾道歉的克林頓鼓掌


只剩下溫斯基一個,最受傷害,變成“零號病人,一夜間就在世界面前喪失了名譽”。


以致許多年過去,在一個演講現場,她只能幽幽發問,既問自己,更問現場的每一人:“請問哪一位22歲時沒有犯過令自己後悔的錯誤,請舉手告訴我。”

現場鴉雀無聲。


“拉鍊門事件”背後:告密者已死,受害者重生,慾望永無終結

萊溫斯基在演講現場

而我則想到了另一人的“喪失了名譽”,那就是卡塔琳娜·勃羅姆。


莫妮卡·萊溫斯基是一個真實人物。


卡塔琳娜·勃羅姆是一個虛構人物。海因裡希·伯爾小說《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勃羅姆》的女主。


海因裡希·伯爾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拉鍊門事件”背後:告密者已死,受害者重生,慾望永無終結

海因裡希·伯爾

《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勃羅姆》是海因裡希·伯爾的最著名中篇小說,又名《暴行是如何發生的,並能導向何方》。

“拉鍊門事件”背後:告密者已死,受害者重生,慾望永無終結

《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勃羅姆》

海因裡希·伯爾筆下的卡塔琳娜·勃羅姆是一位年輕漂亮的女管家。


她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過著體面的生活。


一次朋友聚會中,她與風度翩翩的路德維希一見傾心,墜入愛河。


不料,路德維希被警方以搶劫銀行的罪名通緝,他逃走了,毫不知情的卡塔琳娜卻成為媒體的靶子,遭到小報的肆意誹謗,個人隱私被披露,陳年舊事被挖掘,甚至連她的親人、朋友都無一倖免地遭到騷擾。


忍無可忍的卡塔琳娜·勃羅姆,終於舉起手槍,走上以暴制暴的復仇之路。


現在,琳達·特里普死了。


據說,在她病重期間,莫妮卡·萊溫斯基曾通過特推發文,說:“不管過去如何,我聽說琳達·特里普病得很重。希望她能康復,無法想象這對她的家人來說有多難。”


莫妮卡·萊溫斯基明顯成熟多了。


畢竟不再是懵懂少女,她能夠對公眾輿論清晰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今天,我曾經歷過的公開羞辱的現象變得普遍——並且變得致命。我要以一種犀利的方式來抨擊網絡羞辱文化,並且尋求一種新的方式來對待它。”


萊溫斯基所謂的“犀利的方式”,也許就是以“公開羞辱”的來反擊“公開羞辱”。


因為收視率超高的《美國犯罪故事》(第三季)即將播出。


繼《辛普森殺妻案》、《範哲思之死》之後,第三季故事將以《彈劾克林頓》為主題,而萊溫斯基不僅為此劇提供了大量素材,並且親自擔任製片人。


“拉鍊門事件”背後:告密者已死,受害者重生,慾望永無終結

萊溫斯基近照

而《彈劾:美國犯罪故事》計劃將在2020年9月美國大選前首播,是否意在將該片作為助選工具,從而影響大選投票結果?


我們不想妄加揣測。

我們只知道,希拉里·克林頓已經敗選過一次,而此次大選,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提名也不是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