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忙忙碌碌的沒時間?那是你沒看過這張圖

前段時間說起有位鄰居忙的沒時間,正兩天拆書幫的徒弟也說不管怎麼調整,也總是沒時間讀書,今天,就著他們的問題給大家介紹一下美國著名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以及《要事第一》這兩本書裡介紹的“四象限法”。

整天忙忙碌碌的沒時間?那是你沒看過這張圖

時間管理四象限

我們可以把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分到四個象限裡面。象限一是重要而急迫的事情,象限二是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象限三是急迫但不重要的事情,象限四是不重要也不急迫的事情

如果你能夠把自己每天要乾的事情放在不同的象限裡,那你就知道該怎麼更好地管理時間了。

先說最簡單的。那就是象限四,也就是既不急迫,也不重要的事情。哪些事情呢?其實你心裡是知道的,就是你做了之後會感到後悔的事情。比如刷朋友圈、抖音啊,打王者榮耀啊,看網絡小說啊,追泡菜劇啊。我們該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些活動統統砍掉。砍掉這些活動,不僅僅是為了省出更多的時間,也是為了提高我們的意志力。蘇聯作家高爾基說過,“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剋制,也會讓人變得強而有力”。話又說回來,要是你真能做到收放自如,想打王者榮耀就打,不想打就不打,那你真的去打,也就無所謂了。

再說其次簡單的。那是象限三,也就是急迫但不重要的事情。我們大多數的日常事務都集中在象限三。那怎麼才能知道哪些事情是在象限三呢?其實也很簡單,象限三的事情往往是:第一,你不得不去做,第二,做完了之後不會給你帶來成就感。換言之,這就是我們每天做的一些常規性的、瑣碎的事情。這些事情往往不是你要去做,而是你不得不做,因為體制規定了你要去做,領導要求你去做,或者同事需要你去做。如果要想減少在象限三的工作上所花費的時間,就要儘可能地把這些事情標準化和流程化。想想看,現代工業社會的生產效率能夠大幅度提高,靠的是什麼?歸根到底,就是把工序拆分,然後把每一道工序都儘可能地標準化,最後再考慮整個流程的優化。

講完相對簡單的象限四和象限三,我們來談談更復雜的象限一和象限二。

象限一為什麼複雜呢?既然是又重要,又急迫,那你就擼起袖子加油幹唄。就跟我每天要學一篇國學文章,風雨無阻,雷打不動,學習了、發出來就是了,這還有什麼好說的。那我為什麼說象限一複雜呢?之所以複雜,是因為我們很難判斷一件事情到底是在象限一,還是在象限三。

我自己的體會是,象限一的事務有一個特點,就是你做完之後會覺得很有成就感。這些事情既是你必須要去做的,也是你想做的。象限一最大的敵人是象限三。也就是說,你接了太多急迫但不重要的工作,就沒有時間去完成急迫而且重要的工作了。

最難的是象限二。象限二就是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哪些事情呢?學習新的技能啊,鍛鍊身體啊,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啊,這些都是對你的人生至關重要的事情,但又不在你每天的工作清單裡。如果你僅僅關注象限一,就會忽視象限二。象限二最大的敵人是象限一。

整天忙忙碌碌的沒時間?那是你沒看過這張圖

時間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找出足夠的時間去做象限二的事情。柯維談到,要想留出足夠的時間給象限二,你就需要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堅持過有原則的生活。我們在前面已經講了如何尋找人生使命,今天就再談談在時間管理方面的具體應用。

在時間管理方面,我們要學會平衡自己的不同角色。在工作中,我們是上級眼裡的員工,也是下級眼裡的領導。在家庭裡,我們是丈夫或妻子,是父母同時又是子女。需要我們處理的事情涉及方方面面,當出現衝突的時候,往往就是考驗我們的時候。比如,到底是為了拿一個大的訂單去出差呢,還是留下來參加孩子的畢業典禮?這個時候是最考驗我們人生智慧的。

我來給大家講講高手是怎麼做的。保爾森曾任美國的財政部部長,在擔任美國財政部長之前他是高盛的CEO。他在高盛做高級合夥人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一方面工作壓力很大,經常加班,另一方面孩子又很小,太太總是抱怨他不顧家。最後,太太給他下了最後通牒,必須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保爾森就想了個辦法,他本來是在單位里加班,把工作做完了再回家。現在他改變了這個習慣,在沒有下班之前他就先回家,回家之後陪孩子,給孩子講故事,然後等到孩子都睡著了,他再把沒有幹完的工作拿出來幹,打電話聯繫客戶,搞得客戶非常感動:“這麼晚了,你還在辦公室裡啊!”

你看,這就是高人之道。這段故事出自保爾森的回憶錄《峭壁邊緣》。在書裡,保爾森還講了一句名言:“安排你的生活並不是你老闆的責任。記住,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只知道埋頭傻乾的人不會獲得成功。”

今天給大家介紹了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屬於象限四的事情,能砍掉就砍掉。屬於象限三的事情,儘可能地標準化和流程化。屬於象限一的事情,儘可能簡化。屬於象限二的事情,要留出足夠的時間。怎麼才能為象限二留出足夠的時間呢?一靠智慧,二靠膽魄。智慧幫助你認清哪些事情對你的人生更重要,膽魄幫助你在面對兩難選擇的時候下決心。兩者都很重要,而且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