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後,王有才走出了高考


十九年後,王有才走出了高考

二十二年後,當王有才看到他的五歲孩子拿起書獨自看時,他便會想起他最後一次回頭張望第二中學高考考場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相信只要參加過高考的人,對其人生的影響可能都是很久的,而對於曾經復讀過的王有才則是終身都不可能再磨滅了。


2019年12月下旬,王有才在北京西大望路的寫字樓裡參加為期三天的個人成長課程時,因為一個回憶過去的活動,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高考那幾年的心理狀態——天空永遠都是灰暗的,陰沉的

在課堂上,經過心理諮詢老師的專業疏導,王有才剛剛意識到,自己在高考的那幾年裡,其實早已經抑鬱了。

但當時已經陷入極度痛苦的他真的不知道,不懂,也沒有任何人提醒他,更別提在心理上幫助他。

在王有才的“後高中”時代裡,每一天的分分秒秒都是在艱難的熬時間。

總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差,這麼差,這麼差,完完全全是徹頭徹尾的LOSER;每天晚上放學回家,都不敢走大路,就怕遇到熟人問這問那,都是貼著牆走小巷子;每個週六日,都按時坐在教室裡——發呆,幾乎什麼也做不了;甚至不敢去看周圍美好的東西,覺得自己不配——尤其是過年時春晚的熱鬧氣氛,就是另一種精神折磨。

那時候,王有才只能聽一首歌,

十九年後,王有才走出了高考

鄭智化的《補習街》:

黃昏的斜陽 映著發亮的看板

黃色的臉孔 zhidao映著蒼白的眼光

你在汗水和書包 擦肩而過的樣子

彷彿迫不及待想要逃離擁擠的補習街

......

不過,讓王有才感到唯一一絲光亮的是,他的媽媽一直按時按點的給他做早飯,晚飯,陪伴著他,雖然什麼也沒有說,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很多年後,在共同經歷了人生的一次重大危機後,王有才的媳婦和他說,你的命挺硬的。王有才一把把媳婦摟到懷裡,過了好一陣,嘆了口氣:也許吧。


參加完1998年的第三次高考後,王有才終於迫不及待地逃出了山西那座古老的塞外小城。

來年春暖花開,經過整整一個冬天的蟄伏才略微緩過點勁兒的王有才,不上課時的一大愛好就是喜歡在精英雲集,俊男靚女異常茂盛的985大學裡騎著高中時代的破二八大扛,四處閒溜達。

歲數有點偏大的他雖然時不時會有不爽的事,遇到不爽的人,但自我感覺還是不錯的,在之後幾年裡經常還會生造出很多的幻想,即使屢屢掛科也執迷不悔。

十九年後,王有才走出了高考

學校生活區的小書店裡,八毛錢租一天的《晃晃悠悠》(石康著)是王有才四年大學生活的目錄。

唯一一點的認真,他一直不敢去想補習班裡還在繼續復讀的那些同學,還有終於考上重點大學後卻自殺的女同學......

自“高中”畢業後,王有才從不參加高中同學的任何聚會。

那段無比漫長的幽暗歲月,已經像一把刀深深的插在王有才潛意識的最深處,偶爾不小心觸碰到,鮮血淋淋


高考結束後的十幾年裡,每到高考前一個月,王有才都會準時做一個夢,夢見自己正在做高考的數學卷子......鈴聲響了,還沒做完一半的題,滿頭滿臉的汗立刻就下來了,馬上就要崩潰了......醒來後,被子幾乎都是溼的,躺在床上好久都緩不過勁兒來。

這個夢變著花樣反反覆覆地出現了很多年。

後來,王有才參加了一次高中同學聚會,也是畢業後到現在唯一的一次。

那時的王有才春風得意,是單位裡最年輕的正科,被領導賞識,正向著副處高歌猛進。

晚上,王有才主動喝多了,和大家聊了很多很多,才知道原來大家都有過這樣類似的經歷,如果這次大酒沒喝好,也許大家都還是深深的刻在心底裡。

日子一天天的過著,王有才的人生也從山頂逐漸緩慢的滑入谷底。


2019年年底,王有才習慣性的整理著過去幾年的日記,不經意看到了一句話:

2014年10月13日早7點35分,廚房洗碗,忽然悟道:我什麼都不是!這一刻,我哭了。

王有才後來和他媳婦講,自己這些年人生經歷的跌宕起伏+各種反轉,也許就是在2014年那個平淡的早晨悄然結束,也是從那個洗碗的瞬間悄然開始。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覺察,但影響深遠。

因為從那天起,王有才終於放下了自己,放下了那個走出家門後再也不會回頭,一定要出人頭地,一定要做給家人看,一定要高人一等,一定要成為不一樣的年輕人的偉大念想。

那一瞬間,他開始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願意主動邁出自我改變的第一步,不再日復一日一遍一遍地向別人證明自己的能力。

那天,是他剛剛辭去公職獨自創業的第五個月;那天,是他離開和大學同學一起創業公司的第二年;那天,是他離開北京事業單位的第六年;那天,是他畢業後進入社會的第十二年。


奧地利勇氣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

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無論之前的人生髮生過什麼,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你自己。

在2014覺察後的五年裡,王有才一直很努力的提升自己,重新翻開了英語課本,還花了不少的錢在線上,線下學習各種商業課程並及時用在創業的項目裡。

那勁頭,用他發小的話說,你小子就差再去考研考博了。得了吧,我這輩子也不進考場了,下輩子也不會進!王有才經常很認真的懟回去。在要小孩前,王有才還把抽了二十五年的煙,徹底戒了。

然而,歲月靜好,沒有如期出現。

事業和生活依然沒有一帆風順,反而還是起起落落,磕磕絆絆,停停走走,一直在艱難的跋涉著,好像還沒有跳出高考復讀的魔咒——失敗者。

日子也過得很不容易,兩口子時常拌拌嘴,表達點強烈情緒什麼的;經濟上也完全沒有了創業前的那份瀟灑,有好幾次王有才都想把他那輛黑色別克車賣掉來補貼家用。

兜兜轉轉,似乎都有點要回到了原點的跡象。


不過,生活總得給王有才留下點什麼才好。在2017年高考前一個月,發生了一件很特別的事。

早上六點,王有才叫醒身邊的媳婦,說,孩兒她媽,我昨晚夢見自己考試通過了,全做完,全答對了!!!王有才興奮地把揉著眼睛一臉迷糊的媳婦一把抱起來,在床上轉了好幾圈,直接讓旁邊嬰兒床裡的小寶哇哇大哭起來。

從那天以後,不論何時,王有才都再沒有夢見過在第二中學高考考試時的考場。

那場持續了十九年的高考,結束了。

十九年後,王有才走出了高考



2019年12月31日,王有才在嶄新的有著鮮紅色封皮的日記本上寫下給自己的2020年新年寄語時,瞥見一旁的貼著自己名字的牛皮封面筆記本,想起來三天前在那堂個人成長課上發生的一幕。

寬大的會議室裡,年輕的鼓勵諮詢師告訴再有兩天就43歲的他:

你不是個弱人!你不喜歡的環境,可以離開,但要帶著力量離開才好!

聽到這裡,王有才突然有些恍然隔世,在諮詢師身後那面巨大的落地玻璃窗上,

彷彿看到了那個在最後一次高考結束後獨自靜靜離去的瘦弱背影,他腳下的柏油路上,有一片陽光......

翻開筆記本,王有才看到了當時用粗線標記的筆記:

內心不穩的人,很容易被環境影響,然後就會抱怨環境。總想抓住某個環境,才能暫時安放自己,然而,一旦換了環境就受不了。這樣的人會不斷有新的問題出現,婚姻狀態也不會好。

方法是,用成長型思維找到自己,穩定內核。


王有才很喜歡看電影,每個月都要去幾次電影院,而且只看九點的早場;他還有兩個10TB的電影硬盤,也算是骨灰級的電影愛好者了。

從北京學習完回晉的高鐵上,王有才在手機上又重溫了一遍《為人師表 Stand and Deliver (1988)》。

十九年後,王有才走出了高考

當再次聽到艾斯卡蘭特老師對著他的學生說:What you need is ganas(desire).If you don't have the ganas, I will give it to you because I'm an expert.

這次他看懂了。

到家後,他在網上買了一本書——《終身成長》【美】卡羅爾·德韋克著。

書裡寫著“從來沒有開始和終止,只有過程。


2020新年的鐘聲敲響了。

王有才在筆記本上用力寫下了最後的一行字“用更好的學習方法,用心規劃學習時間,並長期保持學習動力,用盡全力來保證成長。

——終身學習者 王有才

2020年1月1日凌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