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流浪大師”我想問,這樣的大師我們真的需要嗎?

關於這個標題,我想最可笑的應該不是我,而是自認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那些人人。如果現在網上流傳的所謂“真大師”是真的大師,他所講的道理是我們必該信服的哲理,那麼我想問,從小到大,諄諄教導我們的那些老師,現在該至於何地?他們是活躍在殿堂裡面的小丑嗎?那些致力於國民幸福安康的人,是活躍在殿堂裡面的小丑嗎?如果你覺得是,那麼,我感覺,世界只需要這樣的小丑,而不是所謂的大師。我還想問,現在的人都在問,這個世界怎麼了?可是為什麼沒有人去討論討論現在的人究竟怎麼了呢?世界只是一個概念,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是人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人呢?

關於“流浪大師”我想問,這樣的大師我們真的需要嗎?

我曾想過太多人為了什麼而讀書,想了很多遍,也不會去考慮安心流浪而去讀書。如果現實皆是虛無縹緲的夢,那麼做夢的人更是不切實際,當一個乞丐和你說怎麼怎麼賺錢的時候,你肯定不會相信,因為你自認為比乞丐富有;當一個乞丐給你講人生哲理時,你絕對信服,因為你內心空虛,感覺自己的認知還不如一個乞丐。如果是這樣,那誰是大師誰是小丑,誰又說的明白呢?世間本就難分對錯,為什麼把事情說的那麼絕對?他所講的道理,課堂上老師也說過並強調過,為什麼不去聽?非要聽信一個無法將自己靈魂安放的人說這樣的話?此心安處是吾鄉,一個連家都沒有的人,又怎麼懂得價值呢?

關於“流浪大師”我想問,這樣的大師我們真的需要嗎?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本不懂什麼是價值,但是如果讓我去領悟價值,那絕不是這樣的價值。如果這個世界,人人皆是安於自己內心的自由,那麼,這個社會更多的不是和諧而是冷漠。人要甘於清貧,但絕對不是這樣的去流浪,而是從內心深處得到寧靜。古時候有句話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那麼我想反問一下,什麼是窗外事?讀聖賢書究竟是為何?當面對鎂光燈侃侃而談的時候,這叫不聞窗外事嗎?如果有說教別人的能力,且甘願說教,那就好好的用自己的智慧去改變別人,難道當我們去問孩子,人為什麼去讀書的時候,他告訴我們,是為了得到心靈的寧靜才去讀書就是對的嗎?讀書不能只為功利,但是不帶任何功利性的讀書就是對的嗎?

關於“流浪大師”我想問,這樣的大師我們真的需要嗎?

人的一輩子,都有對自己的定義,誰能說自己不是為了體現自身價值才好好活著的呢?這樣的“大師”是真正的大師還是誤導讀書人的一顆毒瘤,誰人去真正思考過這個問題呢?我讀書,無非是想要從讀書中獲得更多的樂趣,更多的知識和道理,絕不是為了說教別人,不滿世事才去讀書,去在讀書中得到一種無望的安逸。那些叫囂著送書給大師的人,我能猜想出你出於的某種目的,你可以達成,但是對個人真的有意義嗎?你所謂傳播的意義不是意義,而是唯恐天不亂。人皆可以無知,但是不能無知到自私自利的地步,如果世人皆如此,那讀書與不讀書又有何意義?都安心於自己的世界互不打擾多好?那些不讀書,拼盡全力為了把生活過好的人,難道就是錯誤的人生規劃嗎?醒醒吧孩子,只有無知的人才會這麼無知的去計較別人怎樣,如果你不懂人生,就去自己參悟,別人的人生,真的能夠學來,都去學兩個老馬了,誰會在意一個流浪漢是否飽讀詩書?

關於“流浪大師”我想問,這樣的大師我們真的需要嗎?

記得有一次同事問我,你一個工地打工的人讀這麼多書有什麼用?我告訴他說,我讀書,是因為我認為讀書有用,但是年輕的時候好玩,把讀書耽誤了,我不想以後我的孩子也不好好的去讀書,所以我想以後要教育孩子好好的去讀,而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不想孩子問我,既然讀書那麼好,為什麼你不去讀書,所以,無論讀書對於現在的我有沒有用,我都該好好的去讀上幾本,不為別的,就為以後教育孩子的時候,能有實際行動去說服,而不是空談讀書的大作用。

關於“流浪大師”我想問,這樣的大師我們真的需要嗎?

如果世間真就如此,那麼,我寧願小丑給我灌一碗有毒的雞湯,也不願意吃所謂大師的一碗高粱。人心皆空虛,能夠餵飽內心的,我想只有一種,那就是自己所選擇的精神食糧,而不是一塊所謂治療癌症的血饅頭,如果只有一種選擇,我寧願病入膏肓……

關於“流浪大師”我想問,這樣的大師我們真的需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