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精英“被离婚”,身份带来的除了成功还有什么?

精英崇拜正在改变人们的认知

金融精英“被离婚”,身份带来的除了成功还有什么?

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我们都要好好的》,讲述的是出生在工人家庭的男主角向前,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精神,很快在全球知名基金公司任职并站稳脚跟。期间,他在女主角寻找父母不认可的情况下,冲破层层障碍如愿以偿与她结婚生子。这位金融才子在事业上高歌猛进,成为了一位令人羡慕的金融精英。

向前一年有大概三百天在出差,其余的时间也是在飞机、高铁上以及回家换行李中度过。婚后辞职在家带儿子的寻找,在六年几乎无丈夫陪伴的环境中患了抑郁症,得知有可能伤害到身边的人,而她身边只有儿子。在她为了儿子的安全提出离婚后,向前无法理解,觉得她这样做是任性自私的。

现在的社会变成什么样了,你走到哪不得以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来衡量一个人吗?如果不是我玩了命的赚钱,我一个小地方出来的人,我怎么可能娶得了你。这社会哪一个人不是戴着有色眼镜,你穿的是什么牌子的衣服?你年薪多少?你在哪高就?你住的什么房买的什么车?你老婆到底是在家里相夫教子还是在外工作?年底股票有没有分红?……”

这是向前对寻找的回应。很显然,他们的思维和价值观早已不在一个平面了。究竟是什么造成这位金融精英与自己的妻子有如此大的分歧呢?在我看来,造成两个人思想冲突的根本,除了向前强烈的事业心之外,其实还有他对身份的焦虑。

引起身份焦虑的是精英崇拜的社会环境

今天我推荐的这本书就是《身份的焦虑》。作者是英国随笔作家艾伦德·波顿,他毕业于剑桥大学历史系,随后在哈佛大学读哲学,著有多部哲学代表作。他在哲学中寻找的不是形而上学的虚无奥秘,而是生活中的智慧。他秉承了古希腊的人文精神,用哲学的智慧,帮助我们以更通达的态度看待人生的潮起潮落、悲欢离合。

作者艾伦德波顿告诉我们:

引起人们身份焦虑的主要是精英崇拜的社会环境,而理性的态度是缓解身份焦虑的良药。

那什么是身份焦虑呢?身份焦虑指的是人们对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担忧,也可以说对自己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而担忧。我们对于身份的渴望是源于“被爱”的心理,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感到自己被关注。

现代经济学认为,富人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给穷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每一个年轻人,只要勤劳、正直、努力就能成功,这种认同赋予了一种新的道德含义,但同时也让我们被精英崇拜的观点所挟持。

金融精英“被离婚”,身份带来的除了成功还有什么?

在这样一个精英崇拜的社会里,财富成了一个人良好品行的特征。穷人已经不再是不幸的人,而被说成了人生的失败者。贫穷是一种羞辱,失败也是因为懒惰。 人们也已经习惯了跟身边的人对比,习惯把财富和身份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的关注和赞美,跟身份地位几乎是正相关性。就像近些年大家一说起同学聚会,不再是追忆青春岁月的美好时刻,取而代之的大多是无穷无尽的攀比。

不仅如此,一部分大众传媒也起到了助燃的作用。把各种奢华的生活推向读者面前,过度宣扬“贵族身份”“特权”等观念。当人们耳旁长时间充斥着这些故事的时候,就会对这种生活产生渴望,对自己的无能产生不满。

同时,崇尚精英的社会也催生了“符号化消费”,在你购买东西的同时给你贴标签,用这些标签代表你的品位、风格和财富。

理性的态度是缓解身份焦虑的良药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当你烦恼时,最管用的安慰往往是:“

想想身边那些不如你的同事、同学吧!你的中学同学或前同事……”,这些话你听了以后,心里会觉得,是啊,他们确实过的没我好呢!烦恼一下子就减轻了。现在你回想一下,现实中的很多焦虑,其实都是这些: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小李,现在已经是局级领导了;中学时候成绩不如自己的小王,已经是媒体报道的企业家了;邻居家那个其貌不扬的小赵,居然娶了一个大美人。总而言之,你经常因为这些事情郁闷,其实这些烦恼都是“身份的焦虑”

金融精英“被离婚”,身份带来的除了成功还有什么?

那我们如何才能缓解身份焦虑呢?

哲人们长久以来坚持认为,绝大多数人的观点不是出于理性判断,而是建立在直觉和感情之上,因而充满了混乱和错误。就像苏格拉底曾说的:“我为什么在乎呢,难道你认为有头驴子踢了我以后,我会恨他吗”。这叫做理性的遁世哲学态度,是指忽略公众舆论,遵循内心的判断来行事。练习像哲人那样避开外界的侵扰,不把自信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

另外,当我感受到身份焦虑时,也可以采用时间倒计时的方式来减少对世俗的追求,这是向死而生的宗教态度。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珍惜每一位与我们相遇的人。不要等到年迈或病痛才发现,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只是想使自己在他人心目中显得更重要。不要为了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而牺牲了自己的兴趣和对其他事物的感受力。

金融精英“被离婚”,身份带来的除了成功还有什么?

还有一种是波西米亚式的心灵态度。19世纪初,有一群衣着朴素,生活在比较便宜的城区里,喜欢博览群书,喜欢投身于艺术和情感,不太重视商业和物质上的收益的人。这些人就是“波西米亚人”。他们认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积累财富和提升身份,而是作为个体,去更好的感知和认识世界。找到能跟你有相同价值观的群体,彼此在大问题的看法上同在一个频道上,才能最大程度的焕发出生命的内在活力。

重新理解身份的作用,用理性的态度缓解身份焦虑,收获更加舒适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