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智慧:水不爭先,只爭川流不息

嗨,朋友!讓我們靜下心來,一起思考一個問題:

涓涓細流的小溪,是怎樣一路流進大海的呢?

《道德經》智慧:水不爭先,只爭川流不息

每當遇到高山,它會彎彎曲曲地從側面繞過去。原來,面對阻隔障礙,除了去征服,我們還可以智慧地繞過它。

每當遇到深澗,它會一點一點地去填平它。原來,當我們還很渺小、很柔弱的時候,我們可以一點一點地積蓄力量,讓自己不斷茁壯成長,不斷強大,直至強大到比自己的對手還要強大。

每當遇到斷崖,它會縱身一躍把自己化作壯美的瀑布。原來,面對人生絕境,堅毅的勇氣和無畏的決心可以幫助我們絕處逢生、度過難關。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涓涓小溪這樣的智慧心、進取心、無畏心,也能成就我們一片壯闊的人生大海。

故事給我們的啟迪

這則故事給我們呈現出來的正是“上善若水”的人生智慧。

《道德經》智慧:水不爭先,只爭川流不息

“上善若水”從字義上看感覺很簡單,其實,我們並沒有真正理解其深刻的內涵。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說一下我的理解:

1、水是整個世界的生命之源,天地間萬事萬物都離不開它,而它卻只是默默地辛勤滋潤、默默地無私奉獻。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無緣無故地煩惱、痛苦,其本質就是:自己貪念太重、只想索取。“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

2、水本來是晶瑩透明、純潔無瑕的,但現實生活中的很多水是渾濁不清、汙穢不堪的,而水仍然默默地承受、默默地包容。

這種包容心也是我們應該擁有的。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最需要的就是相互之間的包容。如果能夠這樣,這個世界將處處充滿著愛與和平。

3、水至柔而無形,至剛而無敵,體現了剛柔相濟的特點。

“剛柔相濟”可以說是我們為人處世之道的典範。一個人該柔弱的時候柔弱,該剛強的時候剛強,最能體現古人所說的“君子之風”。

《道德經》智慧:水不爭先,只爭川流不息

1969年,年僅39歲的屠呦呦接受了艱鉅的抗瘧研究任務。前期不知道經歷了多少遍的實驗,一直沒有成功。

後來,通過研究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中對青蒿截瘧的記載,屠呦呦團隊改用低沸點溶劑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瘧組分,最終於1972年發現了青蒿素。

據世衛組織的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青蒿素作為一線抗瘧藥物,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不僅如此,在對雙氫青蒿素的深入研究中,屠呦呦等科研人員又發現了該物質針對紅斑狼瘡具有獨特效果,對青蒿素的研究仍在繼續進行著……

屠呦呦一輩子專注科學研究的精神正是水的無私奉獻精神的真實體現。

老子眼裡的水

在一部《道德經》裡,為什麼老子最崇尚的是“幾於道”的水呢?

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1、“善利萬物而不爭”是水的一種主要精神。

“為而不爭”是老子比較提倡的一種思想。在我們的社會實踐中,這種思想可以讓我們避免很多的麻煩和紛擾,擁有一個安靜祥和的生活空間。

2、“心如止水”的冷靜安寧和“波濤洶湧”的熱情奔放。

這兩種既互相對立又互相統一的精神狀態,是我們在生活中面對不同情況去解決不同問題的兩種利器:既要有菩薩心腸,又要有雷霆方法,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3、水具有“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滴水穿石”的恆心毅力、“水往低處流”的謙虛低調。

水的這些精神,正是我們成就自己人生需要具備的偉大精神。這三種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好好實踐!

《道德經》智慧:水不爭先,只爭川流不息

記得前段時間有一次看電視,正好看到記者在採訪袁隆平,袁隆平胸有成竹地對記者說:“我和我的團隊爭取在8到10年裡,在全國各地種植1億畝耐鹽鹼的水稻”。

這可是90歲高齡的老人說出的豪言壯語啊,作為年輕力壯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努力呢?

在1961年7月份的一天,袁隆平在單位的試驗田裡選種,意外地發現一株“鶴立雞群”的稻株。穗子又大又飽滿,籽粒多達230粒。仔細一推算,如果用它來做種子,水稻畝產會上千斤,而當時的高產水稻才不過五六百斤。

從那時開始,袁隆平帶領著科研團隊開始攻克水稻高產育種難題。五十多年過去了,時至今日,超級稻畝產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三期目標已全部完成,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世界紀錄,2019年又開始衝刺1200公斤的目標。

當記者問他90歲生日的願望時,戲稱自己“90後”的袁隆平說起了他的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袁隆平的心裡只想著讓全世界人民都吃飽飯,這是何等宏偉的目標。這不正是“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偉大精神嗎?

《道德經》智慧:水不爭先,只爭川流不息

老子之所以崇尚“上善若水”,就是為了讓我們學習水所擁有的優秀品格和精神。屠呦呦和袁隆平兩位偉大的科學家幾十年來的身體力行,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唯有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地奉獻社會,才能成就自己更加美好的人生。

領悟經典國學、成就智慧人生。我是明德易道,願與大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