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須知100秒】疫情信息“轟炸”!如何不焦慮、失眠?外在防護還不夠,你還需要…

【疫情信息“轟炸”!如何不焦慮、失眠?外在防護還不夠,你還需要…】距疫情爆發已經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了,有多少人習慣了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是刷新聞,以求第一時間掌握疫情信息。

但隨著大部分人長時間宅在家裡,網上關於疫情的資訊層出不窮,很多人對於疫情都會感到非常的焦慮,整個人變得情緒化、食慾下降、夜不能寐,甚至出現胸悶、心慌……

持續的負面情緒,將自己困在了“心理牢籠”裡,精神狀態不佳,人的免疫力也大大受損。

更應注意心理健康的三類人

1.復工人群

普通職員在從家到單位的途中,難免接觸各種人群,容易陷入恐慌之中,再加上重返工作崗位,重新適應快節奏的生活,精神壓力可想而知。

此外,生理上也會出現一些變化,如:胸悶氣短、心慌、心悸,甚至尿頻尿急

【防疫須知100秒】疫情信息“轟炸”!如何不焦慮、失眠?外在防護還不夠,你還需要…

2.中老年人群

中老年人群往往伴有基礎性疾病,身體免疫力較低,長期宅在家中,睡眠節律紊亂,如果老年人在短期失眠出現後,不能進行正確應對,發展出一些不良的觀念和行為習慣,則容易轉化為慢性失眠,甚至發展為抑鬱症、焦慮症等。

【防疫須知100秒】疫情信息“轟炸”!如何不焦慮、失眠?外在防護還不夠,你還需要…

老年人對信息的篩查能力低,容易輕信“謠言”,聽到各類疫情信息就莫名緊張,有些患有軀體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因此導致病情加重。

3.孕產婦

這些“準媽媽”本就是“弱勢人群”,在這個特殊時段,更需要加倍呵護。她們面臨著不得不外出去醫院接受產檢的“挑戰”,還要承擔即將作為母親的身心壓力。因此更容易本能地感到緊張、恐慌甚至焦慮。

【防疫須知100秒】疫情信息“轟炸”!如何不焦慮、失眠?外在防護還不夠,你還需要…

無論是上述哪類人群,當自我調整很困難時: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學幫助,如科普文章、媒體相關節目、心理熱線諮詢、網絡諮詢,以及安全前提下的面對面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等。

“疫情”心理問題的應對方式

1.關注官方信息

❖避免過分關注

如果做好了正確的防範,就不必對疫情過分關注,將注意力投入更多積極、有意義的事情上。如全身心投入眼下的重要工作,也算是為抗“疫”出一份力。

【防疫須知100秒】疫情信息“轟炸”!如何不焦慮、失眠?外在防護還不夠,你還需要…

❖不信謠、不傳謠

對於新冠病毒,從完全無知到知之甚少、到逐步瞭解,研究人員已經掌握了不少規律。要通過官方渠道客觀瞭解疫情相關信息,個別媒體為了流量經常販賣焦慮,引起大眾恐慌,要學會辨別,不要輕信謠言。

科學的力量已經幫助我們戰勝了很多病魔。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已經有了勝利的曙光。

2.學會宣洩壓力

保持社會聯絡,通過微信、網絡、電話與熟悉的朋友保持暢通聯繫,藉助與親朋好友的互動,看到生活的美好,轉移對疫情信息的過度關注。

【防疫須知100秒】疫情信息“轟炸”!如何不焦慮、失眠?外在防護還不夠,你還需要…

如果持續心情不好,緊張不安、提心吊膽,拿不起、放不下,始終難於自我緩解,可以主動撥打心理熱線或通過網絡諮詢等,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3.學會放鬆休息

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疫情期間要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每天按時起床,避免開燈睡覺、喝酒助眠、晚上不睡白天補覺等。睡前1小時內不做容易引起興奮的腦力勞動或觀看容易引起興奮的書籍和影視節目,可以選擇聽舒緩音樂,結合適當的呼吸或肌肉放鬆訓練。

【防疫須知100秒】疫情信息“轟炸”!如何不焦慮、失眠?外在防護還不夠,你還需要…

當睡眠問題嚴重時可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在可短暫、按需使用助眠類藥物,請勿自行服用助眠類藥物。

4.做好防護

疫情期間的焦慮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對“新冠病毒”的恐慌,做好個人防護很重要。乘坐交通工具,須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儘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避免去人員密集場所,注意人與人之間保持 1 米以上距離。

【防疫須知100秒】疫情信息“轟炸”!如何不焦慮、失眠?外在防護還不夠,你還需要…

勤洗手,勤換衣物,做好個人衛生,摘口罩帽子,口罩放置塑料袋扎口封緊,可隔日丟棄至小區專用垃圾箱。

視頻點擊

【防疫須知100秒】疫情信息“轟炸”!如何不焦慮、失眠?外在防護還不夠,你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