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畏難,媽媽這樣引導幫助孩子找回自信

孩子畏難,媽媽這樣引導幫助孩子找回自信



今天是屬於和鑫哥的特殊時光(去學校陪他共進晚餐),晚餐時,看到鑫哥情緒比較低落……

“寶貝,發生了什麼?能告訴媽媽聽聽嗎?”

“老師讓我表演明天感恩節的英語配音,那英語太難,太快了,我不怎麼想表演,但是老師說,希望我能表演!”


(顯然曾經在讚揚聲中長大的鑫哥,面對挑戰是有點退縮的)。


“媽媽看得出來,你是有點擔心和無奈吧?你擔心表演不好,同學和老師會否定你?沒有合適的人選,你又不好意思拒絕,對嗎?”


“是的,所以我很煩惱,煩死了……”


“兒子,如果說英語不是那麼難,速度也不是那麼快,而且就算你表演砸了,老師同學也不會笑話你的話,你會怎樣?”


(瞬間我注意到,抬起頭來看著我的鑫哥,眉宇間的皺紋消失了)


“那我就很樂意去參加這次表演”。

“嗯嗯嗯,媽媽看到了你滿滿的社會責任感爆棚哦,同時也注意到,你很想做好這次的配音,可以為班級爭光!想想看,我們接下來該怎麼做更好呢?”


(沉思片刻後)“我飯後就去教室多讀多練幾遍,竭盡全力的去表演,努力的加油~”

“是,媽媽相信你的選擇!兒子,如果明天的表演沒有你預期的效果,你會怎麼樣呢?”


“我想,只要我努力去做了,結果並不是最主要的吧,媽媽,你不是一直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嘛!”


此刻,鑫哥做了個自信的鬼臉,而我臉上也洋溢著幸福滿足的笑容,最後鑫哥主動和我來了個大大的擁抱和親吻,蹦蹦跳跳的去教室了!


是的,當各種說教,指責,命令,強迫等轉換為積極養育的正面管教方法後,母慈子孝的場景也就隨處可見哈!


孩子畏難,媽媽這樣引導幫助孩子找回自信


在這個案例中,媽媽用了傾聽、共情、啟發式提問、擁抱,從而讓孩子感覺好起來。

今天我們介紹一下啟發式提問,我們說孩子的自我管理是從開動腦筋開始的,問與答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它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出自立和自律。


當我們學會用提問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引導孩子自己去找解決方案時,慢慢地孩子就會發展出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去到自信和自律。


那麼,如何提問呢?這是需要父母去學習和練習的。


我們可以多問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比如,你有什麼感受?你的想法是什麼?你是怎樣做到的?你有什麼解決方法嗎?還有嗎?


孩子畏難,媽媽這樣引導幫助孩子找回自信

此外,運用啟發式提問,家長一定要帶著好奇和興趣真的去問,不要預設答案,孩子都是很聰明的,如果他感受到你的目的,他是不願意去配合的。


同時,在父母和孩子雙方任何一方處於情緒中時都不要提問,因為這個時候我們都很難理智的說話。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