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肅南:飛針走線“繡”出致富新光景

新華網蘭州4月28日電 (宋昱靜)配線、穿針、起針、打結……兩條紅色的絲線,在王小梅手中上下飛舞。她一邊刺繡一邊給旁邊的人講解技巧,很快一朵栩栩如生的花兒就在“繡娘”王小梅指尖“綻放”了。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肅南:飛針走線“繡”出致富新光景

“繡娘”王小梅正在刺繡。新華網發(宋昱靜 攝)

今年43歲的王小梅來自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在離家約一公里的手工藝品扶貧車間已經工作了五個年頭。

2012年,因為一場意外致殘後,王小梅也曾傷心過、迷茫過,不過這並沒有磨滅她對生活的熱愛。2015年,當她得知這家扶貧車間不僅可以學習刺繡技術,還能夠通過刺繡獨立掙錢時,便滿心歡喜地報名了。

她天生心靈手巧,又喜愛刺繡,加上能吃苦、做事踏實,在扶貧車間很快成長了起來。她說,剛開始學習時,總會刺破手指,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掌握技術要領後,就能夠熟練自如地飛針走線,現在還能教別人刺繡。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肅南:飛針走線“繡”出致富新光景

扶貧車間生產的刺繡產品。新華網發(宋昱靜 攝)

人生有了努力的方向,日子也變得充實、快樂。王小梅現在每月最少能掙到2500元,最多的時候每月能掙到近4000元。“我雖然殘疾了,但是我也能獨立。我掙的錢,給女兒交學費綽綽有餘。對了!我女兒特別厲害,她已經考上大學了……”話音未落,王小梅拿出女兒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照片給大家展示。

在這個扶貧車間裡,像王小梅一樣的殘疾人“繡娘”共有22名。“兩歲時,我遭遇火災,左手沒法伸展。八歲時,在草場放羊,又不幸被石頭砸中頭部,險些喪失了語言功能。”扶貧車間創辦人潘小紅坦言,自己也是一名殘疾人,所以深深知道殘疾人群體想要找份工作有多難,能夠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是一件值得自己驕傲的事。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肅南:飛針走線“繡”出致富新光景

扶貧車間創辦人潘小紅。新華網發(宋昱靜 攝)

據介紹,近三年來,該扶貧車間年收入可達40餘萬元,工人月工資收入按季節性用工和固定用工分別達1500-6000元不等。車間按照“公司+扶貧車間+ 農牧戶”的產業模式運營,積極開展崗前技能培訓,刺繡也可以帶回家做。真正實現了貧困戶掙錢、顧家、幹農活“三不誤”和“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我未來的計劃,就是開一家再大些的扶貧車間,吸納更多貧困戶、低保戶和殘疾人就業,帶領大家一起‘繡’出增收致富的新光景。”潘小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