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傅抱石江西省新餘縣人。青年時酷愛繪畫、書法、篆刻。1933年得徐悲鴻資助留學日本,攻讀東方美術史,畢業於東京帝國美術學校。回國後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建國後任江蘇省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擅畫山水、人物。崇尚創新,建樹良多,創造出用筆有直有根、有折有圓、粗細、輕重、虛實變化萬乾的山石鼓法——抱石鼓。人物畫受陳老蓮影響而又能脫變運用,自成一格。用筆洗練,著重氣韻,達到搞灑入神的效果。他的畫法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別出心裁,線條縱逸挺秀,設色沉渾質麗,善於把水、墨、色融為一體。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秋風紅雨圖》

《秋風紅雨圖》軸,紙本,設色,縱98.4釐米,橫49.3釐米。“秋風吹下紅雨來”本是清初畫僧石濤的詩句。傅抱石對石濤繪畫的創新精神推崇備至,進而對其事蹟、藝術加以深入的研究,陸續發表多篇論文,闡述精當。可以說,他對石濤的思想、精神已經達到相通的境界,對其詩文有著深刻細緻的體會,所以筆下的石濤詩意圖充分體現了原文風神。圖上二文士對坐舟中,杯盞交流,酒助談資,興致正濃。一陣秋風襲來,落葉繽紛,彷彿紅雨飄落,意境蕭疏。畫面上部枝條參差,下方僅置一舟,一繁一簡,相得益彰。構圖不求滿密,乾淨利索,點明主題,取得了形簡意賅的藝術效果。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山水人物圖》

《山水人物圖》軸,紙本,設色,縱63.1釐米,橫35.5釐米。遠峰散漫,煙雲明滅,霧氣氤氳,三重瀑布由遠及近,悅人心神。近端,林木蔥鬱,溪流潺湲,農人荷鋤,駐足觀望山色,沉醉其間,流連忘返。全圖表現高山流水清幽平靜的景象,用色簡淡為宗,山石雜有解索皴、荷葉皴。山水近實遠虛,層次分明,顯示出畫家對空間處理的嫻熟把握。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山水人物圖》

《山水人物圖》軸,紙本,設色,縱153釐米,橫41釐米。畫面籠罩著沉鬱凝重的氣氛,遠山如障,雄偉浩蕩,千巖萬壑,草木華滋,幾處清流細細如線。山石密樹之間的小路上二儒者似在遙相呼應,暢遊其間,樂而忘返。畫家運筆不拘一格,瀟灑落墨,以筆鋒的轉折表現山體的構造,自由揮灑,一氣呵成,以求情深意切、天趣自成的藝術效果。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夏山圖》

《夏山圖》軸,紙本,設色,縱111釐米,橫62.5釐米。全圖採用截景式構圖,崇山峻嶺的崔嵬壯闊被進一步強化,以硬筆散鋒寫就的石壁巍然峭拔,山間升起的淡淡青煙四處流動,一文士執杖攜童在萬木蔥鬱的小徑上信步而行,本應濃重溼潤的暑氣似乎已被滿目青翠的群峰所吞噬,消散得無影無蹤。雖然圖稱“夏山”,卻沒有炎炎烈日與潮溼空氣帶給觀者的沉悶之感,反而使人感到涼爽暢快,正是畫家匠心獨運之妙。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風雨歸舟圖》

《風雨歸舟圖》軸,紙本,設色,縱60.8釐米,橫52.8釐米。 傅抱石畫雨的作品始於20世紀40年代,應該是蜀地山區多雨的氣候給他帶來創作的靈感。此後,無論是巴蜀的疾風暴雨還是江南的綿綿細雨,都被他再現於畫幅,引人入勝,所以論者常常用“一半山川帶雨痕”來形容其畫作的特點。談及畫雨,他認為古代畫家“不直接畫雨,而能使人產生下雨的感覺。……到了清代的金冬心,開始摸索直接畫雨的方法。我受了他的影響,也吸收了西洋水彩畫的表現方法。但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老師是大自然本身。”自然界觸發了他的靈感,為他提供了素材,在吸收中外繪雨技巧長處的基礎上,傅抱石成功地表現出原本沒有固定形狀的雨水的氣勢,形成強烈的感染力,堪稱一絕。

由圖中題款可知此圖系畫家在中央大學觀賞金農繪製的《風雨歸舟圖》時產生靈感,又經反覆推敲,方才落筆,其審慎的態度可見一斑。只見一葉扁舟在暴雨狂風中前行,船伕用足力氣猛搖船槳,主人撐起雨傘儘量躲避著傾盆而下的雨水。岸邊的蘆葦為狂風所折,遠處的山巒也被風雨模糊成咪蒙的一片。逼真的風雨效果令人彷彿置身其間,似能聽到風聲、雨聲、水聲、雷聲交織出一曲交響樂,蕩人心脾。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柳溪漁艇圖》

《柳溪漁艇圖》軸,紙本,設色,縱49釐米,橫75.6釐米。圖寫煙波浩淼之間,一葉漁舟由蘆葦蕩中緩緩撐出,近處柳條隨風搖曳,意境靜謐安寧。縱目所及,水天相接,清風拂面,彷彿有濃濃的春意。儘管筆墨不多,然而如詩如歌的田園小景躍然紙上。自古以來,鄉間的生活常常成為畫家描摹的對象,藉以表現對平靜生活的嚮往。此類題材經常能夠在傅抱石的畫中見到,應是他內心世界的外在表達。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山水清音圖》

《山水清音圖》軸,紙本,設色,縱98釐米,橫45.3釐米。圖寫山中暮秋景色,樹木的葉子已為秋風吹盡,散落林間,一片蕭索孤寒之氣。遠處一線瀑布自天而降,轟然有聲,近處水流淙淙,泊泊不息。水閣中,文士憑欄站立,似在聆聽由遠及近的水聲與林梢間往來穿梭的風聲混合形成的天籟之音。一時之間,令人體會到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山石不用散鋒形成的抱石皴,而以濃淡不一的墨色表現肌理,有清雅宜人的氣質。以宋代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水調歌頭•醉吟》中“山水有清音”一句為題,反映出畫家寄情山水、嚮往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的心態。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松林策杖圖》

《松林策杖圖》軸,紙本,設色,縱97.5釐米,橫45.5釐米。圖寫蒼松之下,老丈回眸遠眺,但見千峰危聳,漫山蒼翠,百尺飛泉彷彿銀河傾瀉,令人感嘆。此作構圖與眾不同,並未像慣常一樣勾畫水口,只是截取瀑布的一段,雖然無頭無尾,卻進一步突出了瀑布的壯闊雄偉,使無聲的畫面傳達出聲震千里的撼人氣勢。唐代詩人李白《望廬山瀑布水(二首)》其一曰:“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歘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裡。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空中亂潀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閒。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且諧宿所好,永願辭人間。”此圖彷彿為其詩的真實再現,亦是畫家心接古人的通神之作。

“一代宗師”傅抱石“詩情”與“畫意”的巧妙結合

《風雨歸莊圖》

《風雨歸莊圖》冊頁,紙本,設色,縱31.7釐米,橫37.5釐米。圖繪一人舉傘,正沿著山路走回自己的家坐落在林間的茅屋。從樹木搖擺的形狀與落筆的方向、速度來看,風是和緩的,且雨勢不大。和風細雨的畫面或許是畫家當時心境的流露。1946年,中國人民已經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傅抱石即將在本年10月離開生活8年的重慶,回到南京,繼續執教於中央大學藝術系。相對戰爭期間而言,平靜的生活與即將返回南京的現實情況無疑會使畫家欣然快慰,“回家”的興奮和期待在這個時候必然佔據畫家的內心世界。筆下出現“回家”的畫面,應是畫家對國家穩定與家庭溫暖的美好向往。

關注工筆小強,後續更新更多作品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