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望落戶廣州,有利大灣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助於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顯著提升中國基礎研究水平,強化原始創新能力。

全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望落戶廣州,有利大灣區

廣州科學城


我國目前有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在上海張江、北京懷柔和合肥高新區。

而據權威最新消息,全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或將“花落”粵港澳大灣區,廣州有望成為全國第四城!

要成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既要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是否集中在某個城市(所謂大院大所),也要看科學裝置的數量,而不是完全看當地的產業經濟和產學研水平。

所以,合肥看上去不起眼,其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在合肥,還擁有同步輻射光源裝置、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等一大批大型科學裝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連廣州都比不了),然後才是產業水平和高校數量。合肥躋身全國科學中心之一還有兩個重要原因是,合肥地處中部,工業化處於中期。


全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望落戶廣州,有利大灣區


東莞等廣東城市引入建設大科學裝置

而廣州是華南高等教育,科學研究中心,也是民營企業攻關科技創新基地,粵港澳合作創新也是重要組成部分。到了當代,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都在積極引入科學裝置和科研院所,補足廣東這塊先天的短板(處於華南,遠離北京等傳統教育科技中心),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不足”(基礎學科為特徵)。

大科學裝置的人才集聚、技術溢出等效應,會對當地高端製造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產生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成為高新技術源泉和高新技術產業搖籃,大大提升地區整體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

我們看到,去年起惠州引入建設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和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HIAF,東莞在推進建設和應用中國散裂中子源(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同建設,選址於廣東省東莞市,項目預計總投資為23億元人民幣)。

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會花落誰家,國內大型城市(南京、武漢、蘭州為代表)都在積極爭取,而廣東無論從科研基礎還是經濟在全國的角色以及大灣區(世界級)建設的需求,的確很有競爭力,也迫切需要。

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無論是落戶廣州,還是落戶在大灣區的聯合體(比如廣州香港佛山東莞惠州深圳),對廣東乃至大灣區都是重大利好,有利於真正成為國內科創引擎和推動大灣區製造業升級!十分值得期待!

全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望落戶廣州,有利大灣區

東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