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時間如同一縷抓不住的陽光,伴著它特有音色,帶我們穿梭去那1900年的大西洋彼岸,人們懷揣著夢想與自由坐著橫跨大西洋的郵輪,聽著海上鋼琴師彈奏的優美樂章,期待著彼岸的美好未來。

  • 1999年,一向自任編劇的朱塞佩•托爾納託雷以意大利作家阿列山德羅•巴里科的小說《20世紀》為原型創作出了這部跨世紀的經典之作——《海上鋼琴師 》又名《The Legend of 1900》(《1900傳奇》)。影片配樂由著名的音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親自操刀,充分利用了鋼琴即興藝術的特性來展現特定時期的爵士音樂文化。憑藉此片優雅深邃、清新飄逸的曲風,他獲得了第五十七屆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獎。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深深的夜色中,小號手麥克斯坐在空蕩蕩的臺階上擦拭著自己的小號,思緒卻飛回到跟好友1900相識相知的過去……豎琴在持續的長音中奏出了電影開篇的序曲,加弱音器的小號聲由遠至近,隨著中提琴、管絃樂隊的加入展開了麥克斯失落又惆悵的內心獨白

大西洋上的“弗吉利亞號”承載著幾千個目光飽含憧憬奔赴美國而來的歐洲人。當第一個最先透過濃濃海霧,看見那座巨大的、象徵著美國的自由女神像的人,喊出一聲聲嘶力竭的“America”,管絃樂加入雄壯的氣勢讓觀眾們感同身受般,為遊客們到達美國而激動。隨著小號的獨奏、配樂樂器的變換鏡頭拉回現實,麥克斯一路沉思著走進了倫敦一家收購樂器的店鋪。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第一個看到自由女神像的人

無奈以低價典當心愛小號的麥克斯,臨走前深情地吹起了1900曾經創作的作品,樂器店老闆發覺這與自己一張舊唱片上的音樂一模一樣,放在留聲機上播放,舊唱片中鋼琴演奏的主題響起,打斷了麥克斯的吹奏。老闆迫切地想知道這位鋼琴家是誰,就這樣時光回溯到1900的起點。音樂的敘事作用將故事情節通過麥克斯的回憶與現實一步步向下推進。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弗吉利亞號”的鍋爐工黑人丹尼在豪華大客廳的鋼琴上發現了一個襁褓中的孩子,好心的丹尼收養了他,既然是在1900年1月撿到的,索性取名:1900。

丹尼不幸去世之後的某一天,1900循著音樂聲悄悄來到了頭等艙,透過彩色的玻璃屏風他模糊地看到了一個與鍋爐房完全不同的花花世界:身著華麗服飾的人們交談甚歡,一對對貴族相擁而舞……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透過玻璃看向花花世界的1900

夜間,衣衫破舊的1900端坐在那頭等艙客廳的鋼琴前,晃動著小腳,用那稚嫩的小手按動琴鍵,彈奏起了他人生中第一首曲子,一首旋律動人但透露著生澀與單純卻又讓人著迷的曲子。影片結尾,當這艘陪伴1900一生的輪船即將爆炸時,他又彈奏起了這首《莫扎特再生》,褪去了幼稚與青澀,一種滄桑與淡定撲面而來。莫里康內專門創作的這首鋼琴小品——《莫扎特再世》,呼應了影片的首尾,見證了1900的人生,起到了貫穿全局的作用,使整部電影更加完整。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第一次演奏的1900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麥克斯憑藉嫻熟的小號技巧完美的演奏征服了招工者,登上了“弗吉利亞號”。

海上卻起了風暴,不適應的麥克斯跌跌撞撞,跟著滿地的鞋子一起在地板上左搖右擺,此時影片中由大號主奏,巴松、短笛等木管樂器輔奏的配樂,將

麥克斯笨拙肥胖的形象,踉蹌不穩的節奏惟妙惟肖得展現了出來,烘托出一種滑稽詼諧的氛圍,與步履從容向他走來的1900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跌跌撞撞的麥克斯

1900請麥克斯幫他解開三角鋼琴的制動,並邀請他坐在自己身旁,隨著1900在琴鍵上奏出一段由♭E大調主分解和絃引出的三拍子旋律

,鋼琴伴著琴凳上的他開始在大廳內跟著船身的搖擺自由滑動,明快而優美的曲調配以左手平靜舒展的長和絃,輕快的《Magic Waltz》(《夢幻華爾茲》)開始在整個大廳環繞……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在大廳中旋轉的1900和麥克斯

當麥克斯東倒西歪終於坐上琴凳,樂曲整個節奏緊湊了起來,情緒也愈加熱烈,加入裝飾音的主題音調再次響起,輕盈而具有靈性,左手也轉為華爾茲極富動感彈性的伴奏織體——低音加柱式和絃。隨著主題音樂的展開,右手加入了連續的十六分音符,使三拍子的音樂聽上去既規整又無序,

旋轉性的樂句猶如在舞池中旋轉好似跳著華爾茲的他們1900與麥克斯聊著天,一串雙音組成的經過句帶出了樂曲新的主題,連續三度音程構成的旋律色彩明亮,更富層次感,接著第二主題發展出連續而密集的三連音,上下起伏的旋律線條與不斷旋轉的鏡頭畫面完美結合,帶領著觀眾和麥克斯一起進入夢幻般的音樂世界。兩人因此結緣成為了好友,一起在樂隊為客人們演奏。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不守規矩的1900除了為頭等艙的客人演奏,還經常跑到三等艙為普通移民彈琴。

有天,一位意大利客人希望聽到“塔蘭泰拉”,1900根據那位客人簡單的節奏主題便即興發展出一曲熱烈奔放的“塔蘭泰拉”。“塔蘭泰拉”是意大利南部一種以對舞為基礎的民間集體舞,節奏急促強烈、腿部動作豐富多變。舞者手持鈴鼓,邊舞邊擊,十分熱烈。音樂一般為6/8或3/8拍。相傳14世紀中葉,意大利南部城市塔蘭託城一帶出現一種被毒蜘蛛“塔蘭圖拉”咬傷所致的傳染病,受傷者只有瘋狂地跳舞,才能通過汗液將毒素排出體外,“塔蘭泰拉”即源於此。即興演奏是爵士鋼琴的精髓,也是爵士鋼琴家應具備的一種技能,影片以這樣的切入點自然地將即興融入到了電影情節之中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為三等艙客人演奏

在媒體前誇口自己在1902年發明了爵士樂的傑利·羅爾·莫頓,讓手下來通知1900要與他在“弗吉利亞號”上一決雌雄,得知比賽消息的人們聚集在大廳中等待著。傑利·莫頓儼如國王一般出現在大廳的門口,緩緩地走了進來,高傲地點起一支菸,拒絕了1900友好伸出的手。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將點燃的香菸放在鋼琴共鳴箱邊緣的傑利·莫頓開始了他的表演,一首

藍調爵士樂《Big Fat Ham》,爵士樂來源於非洲黑人音樂,它是非洲文化和歐洲文化結合的產物。十七至十八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將大批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成為奴隸的他們被迫勞動,失去自由,懷念親人之時常常唱一種哀歌。由於在美國藍色代表了憂鬱,這種哀歌,也就統稱之為Blues(藍色)音譯為“布魯斯”。傑利·莫頓的手指輕盈似蝴蝶,在鍵盤上跳舞,又彷彿滑過女人身體的絲綢。於風月場所起家的他善於輕柔地彈奏,一曲終了那支菸一直在那鋼琴的邊緣上,連一點兒菸灰都不曾落下,傑利·莫頓炫耀似的將香菸舉過頭頂,不屑一顧地向1900說到,“輪到你了,水手。”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演奏《Big Fat Ham》的傑利·莫頓

不知為何要決鬥的1900以一曲《平安夜》來回應,卻在傳統3/4拍的平安夜旋律中加入了一段4/4拍旋律,臨近結尾處還融入了爵士音階即興與爵士音階正是爵士鋼琴的基本特點,1900以輕鬆平和的心態完成了第一回合。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感覺受到諷刺和侮辱的傑利·莫頓,開始了第二輪的演奏。

傑利·莫頓本人創作的《The Crave》(《渴望》)是一首具有典型爵士八分節奏早期新奧爾良爵士風格的鋼琴作品,節奏明快聲音獨立爵士八分節奏在演奏中,要把一拍平分成3個八分音符,相當於3連音的節奏,然後把3個音符中間的那個音符省略掉來演奏。其中出現的快速連續八度節奏緊湊,在爵士樂中多是為了模仿爵士銅管尖銳、硬朗的音色

1900感動于傑利·莫頓的演奏,滿腦子都是剛才那隻藍調,輪到他時,他竟將剛才那首《渴望》加入自己的改編幾乎一模一樣的彈了出來,而爵士樂在演奏時多是很即興的,1900能在只聽一次的情況下就彈奏出來足以證明他的天賦。但觀眾們卻不怎麼欣賞,甚至響起了噓聲。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傑利·莫頓隨即開始了第三輪的曲目,一首單純炫耀技巧的樂曲《The Finger Breaker》,以一種駭人的速度,精準的下鍵,甚至沒有過多的面部表情,人們欣喜若狂,尖叫掌聲不斷,1900卻滿臉的不解與失望。

1900向麥克斯要了一根香菸也放在了鋼琴上,一首氣勢恢宏的曲子響徹全場,只見1900的雙手如同魔法師一樣以一種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彈奏著,彷彿好幾人在同時彈奏,配合默契,層次分明,鏡頭旋轉著拍攝到了手指、掌關節的支撐、手腕、大臂運動、肩膀等一系列非常專業的動作,無數跑動的影子在鍵盤上交叉、翻滾,盡顯爵士鋼琴即興藝術的魅力。曲罷,大汗淋漓的1900將香菸放在琴絃上,“哧”的一聲,香菸點著了火,大廳裡的空氣似乎凝固了,大家甚至忘記了鼓掌,1900將它握在手中來到傑利·莫頓面前,把香菸遞給他,說,“你抽吧,我不會。”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1900將點燃的香菸遞給 傑利·莫頓

傑利·莫頓將自己反鎖在艙裡,度過了餘下的旅程,接著便動身回了美國。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久聞1900的唱片商終於得到了一次錄音的機會,1900開始在鍵盤上即興彈出了一串由D大調主和絃開始帶有大量臨時變化音的琶音,接著一段快速的半音化音階式旋律穿插著6連音、7連音和9連音,靈活的節奏體現出爵士音樂的散排特點

旋律自由的展猶如1900的性格,不受世俗的束縛他活在自己音樂的世界裡。也許是命運的安排,他無意的一眼讓他透過玻璃邂逅了那位讓他心儀的女孩,這時樂曲轉為緩慢而悠揚,雖然只有四個樂句,但卻真摯純淨,沁人心脾,《Playing Love》這是愛情的旋律,將人們也帶入那份1900對女孩的愛慕,愛情的甜蜜感讓觀眾為之動容。

鋼琴音樂就是1900的心聲,1900用音樂記錄著他的想法。當他望著大海而彈奏,那是他對大海的傾訴;當他看著形形色色的人而彈奏,那不同的節奏是他對人們的描繪;而當他望著那個女孩而彈奏,那是愛情。

凝望著巨大城市踟躕的1900卻終是沒有下船去女孩家做客,而是留在了船上,日子一天天的過去。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1900邂逅心儀的女孩

炸船的日期已經逼近,麥克斯從樂器店老闆那裡借來當年1900錄製的唯一唱片在破敗的“弗吉利亞號”上播放,呼喚著自己的好友1900。終於從一個黑暗的角落裡傳來了1900的聲音,一句“怎麼了?暈船嗎 ?”當年第一次見面的場景似乎就在眼前。面對鍵盤,88個琴鍵能創作出無盡的音樂;而面對陸地,那是一個數不清琴鍵的鍵盤啊。寧願失去生命也不願失去自己的世界的1900決定留下來與“弗吉利亞號”同歸於盡。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1900最後一次演奏

懸空的修長雙手再次彈奏起了《莫扎特再生》,下面卻沒有了鋼琴,只是演奏的鋼琴曲卻永遠定格在每一位觀眾的腦海裡……


有限的琴鍵承載無限靈感,狹小的輪船撐起《海上鋼琴師》整個世界

作者 ♬:南雪,90後藝術學碩士,資深鋼琴教育者。用文字編織一個個夢放進心裡,喚醒對音樂的熱愛。§

公眾號 §:雪桐鋼琴技術研究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