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丨陽江綠源:薄型中纖板製造產業先行者

專訪丨陽江綠源:薄型中纖板製造產業先行者

2 117 000 立方米,

這是陽江綠源從2008年到2017年整十年間生產出的中密度纖維板總量,遠超工廠籌建時設計的13.6萬m³年產能。

330 000 000 元,

這是陽江綠源從2008年到2017年整十年間上繳的稅費總額,年均繳費額幾乎佔比陽東區全年財政收入的3%(《陽江日報》2018年7月數據顯示,上半年陽江市陽東區財政收入為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

這些數字所代表的功勞,除了陽江綠源自身管理和經營的成功經驗之外,也離不開它的設備供應商——德國辛北爾康普。

建基立業 良材為先

2003年,綠源集團選址陽江,計劃籌建一條薄型中密度纖維板生產線,並選購了多層壓機設備。經過三年的基礎夯實,確定了當地的政策、土地、資源、市場都符合擴大再生產的條件。於是,2006年初,陽江綠源人造板有限公司確定引入

辛北爾康普(Siempelkamp)第7代連續壓機生產線,壓機運行速度為每秒1.3米,可以生產的中纖板厚度從2.0到9.0毫米不等,並在2007年9月試運行。

談及選擇辛北爾康普的原因,陽江綠源總經理盧曉明先生一一列舉起來:

設備的設計方面:從纖維的鋪裝、預壓,到熱壓、鋸切、堆垛,不僅單機組件的可靠性強,整個系統硬件完整、沒有缺陷。

流程的設計方面:油路、氣路排布合理,不會出現“卡脖子”的現象,控制部分和設備完美匹配,通路順暢。

“拿鋼帶下方起到驅動和隔熱作用的輥杆來說,整條線上有5000多根,十年來幾乎沒有因為質量問題做過更換。”要知道,輥杆雖小,作用卻很大,一根出現脫位的問題,就會對熱壓板和鋼帶造成致命的損害。一旦生產線停下來,對電和熱的消耗、不得不滯後的產量,會令企業損失巨大。

“從今年開始,我們計劃用兩年的時間完成生產線零配件和鋼帶的全面迭代,讓這條線煥然一新!”

專訪丨陽江綠源:薄型中纖板製造產業先行者

陽江綠源人造板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曉明先生

高瞻遠矚 大刀闊斧

驅車駛近陽江綠源工廠, 還未見到廠內運行中的辛北爾康普生產線,筆者首先被門口不斷滾動著紅色文字信息的顯示屏吸引,上面顯示的,是工廠實時的排放數據。在針對環保問題草木皆兵的木工製造業,如此“坦誠”的見面方式著實特別。

自近兩年我國“最嚴環保法”出臺後,大範圍排汙不合格的工廠紛紛倒閉,紙廠和傳統包裝產品工廠尤甚。這導致整個包裝行業必須要轉向更綠色減排型模式,而人造板當仁不讓成為最佳替代品,且性價比更高。陽江綠源2毫米厚的中纖板一夜之間成為傢俱包裝的“新寵”。

即便陽江綠源的環保指標從來都在標準之上,2018年,企業仍拿出1000多萬元,增添了一套國產二次除塵設施,只為求得周邊老百姓的一句“安心”。

而工廠大門口的在線監測數據,絕不單單是“做做樣子”。它能直接傳送給省市環保局,自覺接受政府的時時監督。

從經營所得的利潤中拿出一部分用於環境治理,這才是對社會責任的體現、對企業促進的良性循環發展之道。“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盧總這樣說。在環保壓力日漸增大的當下,只有“先行一步”,才能跑在政策的前面,只有將這樣循環發展的理念傳承,才能讓年青一代管理者對得起綠源前輩們創下的基業。

小心謹慎 穩中求勝

別看綠源在環保問題面前“大刀闊斧”,選起供應商來可謂“小心謹慎”:質量不好的拒之門外,性價比低的不予考慮,技術和服務跟不上更不被接受。

不過這種“嚴要求”也很好理解:從設備到原材料,採購成本佔據了整個工廠運維成本的80%。而設備又是重中之重,直接關係著企業的產量和收益,進而影響著原材料收購的效率。要知道,工廠周邊的速生林可是直接關係著當地農民的生計,對他們來說,寧可在淡季降低價格,也絕不接受拖欠貨款,像綠源這樣現金即時交易的穩定採購商自然成為他們的首選。

更新設備也好,穩定採購原材料也罷,凡是企業能自己管控的層面,陽江綠源都可以做成行業典範。而唯一不能自己控制的,就是市場——

近兩三年來,人造板產業的產能過剩導致產品價格直線下降,中纖板均價從最初的每立方米1800到1900元落至1400元甚至1300元,幾乎將工廠的利潤空間壓榨乾淨。多少工廠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難以維繫,被拍賣被倒閉的例子比比皆是。

“市場好的時候我們最好,市場不好的時候我們還好,在同行普遍虧損的時候保證少量的利潤,這是我們十年來始終踐行的目標。”盧總自信地說。

好一句“始終踐行”,令多少企業苦心追隨卻又望塵莫及。

專訪丨陽江綠源:薄型中纖板製造產業先行者

專訪丨陽江綠源:薄型中纖板製造產業先行者

專訪丨陽江綠源:薄型中纖板製造產業先行者

專訪丨陽江綠源:薄型中纖板製造產業先行者

這一句“始終踐行”,盧總用內外兩點來歸納:

產品質量穩定——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標杆樹立的基礎。打好質量這張牌,就是讓客戶認定了綠源的產品,對外打好口碑。

生產管理制度完善——工資考核、考勤制度與獎罰制度的建立……企業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合理的制度,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創造更多的單位產能,對內讓員工的錢包和企業的利潤“同步增長”。

說到底,兩者的核心都是質量,而辛北爾康普對產品質量的貢獻功不可沒,特別是對用於包裝的薄板來說,始終如一的厚度均勻、公差小,才能換來客戶始終不變的追隨與信任。

十年不分晝夜的辛勤勞作,目前,辛北爾康普的這條中密度生產線的折舊費用已經為零,像是人近老年,即便依然硬朗如初,也必是到了該“大修”的年紀。盧總笑稱,綠源集團董事長曾在某次視察陽江綠源工廠時提出:你們要繼續努力,以現在的成績再做十到十五年!

看似嚴苛的高要求,但在辛北爾康普的“助攻”之下,目標達成,豈是難事。

來自:《亞洲板材與傢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