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唐宋八大家最低調的一個,比三蘇傳奇,影響了明清兩朝文人

曾鞏,可謂"唐宋八大家"裡面最委屈的一個,如果不是高考語文考,估計沒人記得住他。

作為唐宋八大家裡面最容易因為漏掉而丟分的一個選項,即使被記住,他也只是個人名。


曾鞏,唐宋八大家最低調的一個,比三蘇傳奇,影響了明清兩朝文人

▲曾鞏畫像


名氣也遠遠不如同時代的,沒有入選唐宋八大家的范仲淹、司馬光、沈括。

即使是民間科學家畢昇,我們還能說出他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曾鞏都幹了啥?

其實我們忽略的,有可能是八大家裡面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個。


曾鞏,唐宋八大家最低調的一個,比三蘇傳奇,影響了明清兩朝文人

▲唐宋八大家畫像


一、八股文源於曾鞏


曾鞏是歐陽修的大弟子,在歐陽一門,如果按照輩分來排,王安石、三蘇、司馬光、程顥,甚至包拯,都得叫他一聲大哥。

因為這些人都是歐陽修的弟子和門生故吏。

而真正推動歐陽修文學思想的,便是曾鞏。


曾鞏,唐宋八大家最低調的一個,比三蘇傳奇,影響了明清兩朝文人

▲八股文


歐陽修發起了"新古文運動",曾鞏在老師的基礎上將其發揚光大,文章寫得不遜於老師。

曾鞏的文章集司馬遷、韓愈兩家之長,平實質樸,溫厚典雅,言簡意賅。

文學性不敵蘇軾、歐陽修,但中規中矩,邏輯性極強,很受官家喜愛。


曾鞏,唐宋八大家最低調的一個,比三蘇傳奇,影響了明清兩朝文人

▲歐陽修畫像


等到明朝時,曾鞏的文章更是得到了朝廷的認可,科舉考試中的八股文,更是深受其影響。

可謂曾鞏一人,影響了明清兩朝文人。

也是因為八股文有利有弊,名聲不佳,所以導致曾鞏的文章也很少流傳,故名氣不及其他唐宋八大家。


曾鞏,唐宋八大家最低調的一個,比三蘇傳奇,影響了明清兩朝文人

▲曾鞏深受司馬遷的影響


二、傳奇從祖父開始


曾鞏的祖父叫曾致堯,在南唐後主李煜時便中了進士,但覺得南唐沒前途,中了之後也不出來做官。

直到大宋,這回覺得有前途,就又中了進士。這學習能力,就跟玩兒一樣。

曾致堯後來做官一直做到禮部郎中、吏部郎中,極有實權。

放到今天,這可是司局級幹部,放到地方至少是地級市市長。


曾鞏,唐宋八大家最低調的一個,比三蘇傳奇,影響了明清兩朝文人

▲宋朝疆域圖


三、你有"三蘇",我有"七曾"


蘇洵、蘇軾、蘇轍,八個席位一家子佔了三個,"三蘇"的名號響徹整個華夏大地。

因為有他們三個,我們的語文課本多了好幾頁,三蘇更是成為家庭教育的典範。

說到家庭教育,曾鞏一家子可比蘇家牛得多。


曾鞏,唐宋八大家最低調的一個,比三蘇傳奇,影響了明清兩朝文人

▲今日南豐


77年間曾家出了進士19位。最有名氣的就是"南豐七曾"。

曾布,官至宰相(相當於副國級);

曾肇,歷任吏、戶、刑、禮四部侍郎(相當於副部級);

曾紆,著名散文家、詩人、書法家;

曾紘,著名評論家;

曾協,知州(相當於司局級);

曾敦,知州(相當於司局級);

而曾鞏,也是在多個地方,做過多年知州,還想當過史官。

這七曾混得,都不比三蘇差,所以要說教育成功,曾家力壓蘇家。


曾鞏,唐宋八大家最低調的一個,比三蘇傳奇,影響了明清兩朝文人

▲曾鞏疏浚的大明湖


四、做官寫字全能


曾鞏儘管沒有做過宰相這樣的高官,但在做地方官時,積德民生,口碑極好。

在越州做官時,停掉不合理的賦稅,優化財政結構;

在齊州做官時,端掉了地頭蛇"霸王社",治理水患,疏浚大明湖。如今大明湖畔的南風祠(又名曾公祠),便是為紀念曾鞏所建;


曾鞏,唐宋八大家最低調的一個,比三蘇傳奇,影響了明清兩朝文人

▲曾鞏《局事帖》


在洪州做官時,有效的控制了瘟疫;

在福州做官時,提出了"官不能與民爭利"的觀點。

曾鞏的書法也是一絕,其傳世孤本《局事帖》,在2016年曾被拍賣2.07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