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國產奶粉替代:代購即將“斷供” 本土品牌“逆襲”


疫情下的國產奶粉替代:代購即將“斷供” 本土品牌“逆襲”

嬰兒奶粉用乾粉狀手持測量勺的婦女

因海外疫情升級,代購難以正常進行,一些奶媽奶爸紛紛將目光轉向國內市場。財聯社記者日前走訪多家超市瞭解到,國內市場的奶粉銷售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與此同時,近期陸續發佈的乳企一季度業績顯示,國產品牌增幅明顯,大有“逆襲”之勢。

業內人士表示,疫情下危與機並存,乳企分化加速。未來三年奶粉行業格局將重塑,一方面國產奶粉與進口奶粉優勢切換,另一方面小企業面臨“被洗牌”,市場資源進一步向行業頭部靠攏。

代購“斷供”,本土品牌“逆襲”

4月28日,家住廣州的彭琪向記者表示,以前一直託在歐洲的朋友代購奶粉,“因為疫情發生,幫她代購的朋友今天告訴我回國了,寶寶的下一批口糧一時沒了著落”。她注意到,微信朋友圈裡的幾位代購,都陸續發出消息稱,由於物流等原因,代購的奶粉停供或者即將斷貨。

“大寶、二寶都是吃從澳洲代購奶粉,近幾天準備買,發現價格漲了很多,每罐多了50元,”鄭琳從澳洲代購奶粉已經有3年,頭一次碰到價格漲幅這麼大。

對於代購奶粉價格上漲的原因,在澳大利亞從事代購工作多年的唐女士表示,“疫情發生後,很多門店關了,加上很多人搶購奶粉,幾經周折才到找老闆拿到奶粉。而且疫情前只要幾天就能寄到,疫情期間需要2個月時間,甚至更長,時間的不確定導致一些顧客退貨。物流費用比平時貴了很多。各方面因素綜合起來,成本就高了。”

疫情下,海外代購奶粉價格波動明顯,物流通道受阻。相比之下,國內電商平臺上奶粉供應充足,價格平穩,銷售量在暴增。天貓國際母嬰行業負責人丘敏介紹,“全球疫情蔓延,近期奶粉消費增長很明顯,今年3月進口奶粉銷售同比增長80%。”

記者在深圳各大超市走訪發現,奶粉成為人氣引流產品擺放在顯眼位置。沃爾瑪超市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後,奶粉銷量增幅明顯。其表示,“沃爾瑪既有美贊臣、達能、美素等進口奶粉品牌,也有飛鶴等國產奶粉品牌。根據2020年一季度超市銷售的數據,國產奶粉一季度銷量整體增長達到近10%。”

奶粉銷量的上升,帶動乳企業績增長。貝因美(002570.SZ) 4月28日午間公佈的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14億元,同比增長12.79%;歸母淨利潤0.13億元,同比增長45.24%。前一日,澳優 (1717.HK)發佈的業績報告亦顯示,公司一季度有望實現收入約19.10億元至19.35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25.7%至27.4%;實現淨利潤為人民幣約2.90億元至3.00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49.1%至54.2%。

此外,中國飛鶴(6186.HK)亦表示,預計今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速不低於30%。君樂寶則透露一季度奶粉產銷量將同比增長50%以上。

據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從目前公佈的一季報來看,國產奶粉增長速度整體比進口奶粉更快,不少國產奶粉都實現了二位數增長,而進口奶粉中,即使是業績較好的達能等,增幅也僅是個位數。”

業績分化,行業洗牌將至

幾家歡喜幾家愁,在疫情衝擊之下,也有不少乳企的“日子”並不好過。

伊利乳業(600887.SH)4月28日晚發佈的2020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僅實現營業收入205.44億元,同比下降10.98%;實現淨利潤11.43億元,同比下降49.78%。燕塘乳業(002732.SZ)則預計,一季度淨利潤約在76.6萬至98.5萬元之間,同比下滑將達到91%到93%。新乳業(002946.SZ)、莊園牧場(002910.SZ)等乳企的業績預告亦顯示,一季度的盈利均將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

有意思的是,對於虧損的原因,各乳企均指向在疫情影響下,乳製品終端需求受到一定抑制。

“疫情對奶粉行業的影響有正有負,危與機並存。疫情中的‘危’是,疫情影響了消費者在實體店的購買,很多門店關閉,疫情時期還可能出現上游原料供應緊缺,原料成本大幅上升等。疫情中的‘機’是,許多習慣於海外代購的消費者,把目光轉向新的購買渠道和產品。奶粉行業發展到現在,已經有許多中國乳企在海外開發了工廠,很多海外乳企也在中國開發了工廠。那些在供應鏈、終端動銷、線上銷售、線上品牌宣傳方面能力強的奶粉企業將有更多機會。對於國產奶粉品牌來說,尤其是發展良機。”一名業內人士分析。

“疫情之下,考驗的是我們的反應速度。” 貝因美履職一年半的總裁包秀飛4月28日下午在年報交流會上表示,3月份,貝因美在全國增設3000多家分銷門店,並通過動員電商渠道、客戶熱線、實體母嬰店等全渠道,實現線上線下互相導流。

據記者瞭解,澳優亦迅速調整了客戶維護策略,推出了一系列線上活動及服務,如增加線上課程頻次,為會員提供防疫小知識、餵養方法、營養常識諮詢等。此外,隨著3月多趟中歐鐵路澳優產品專列到貨,澳優產品的市場供應也將得到保障。

“乳企分化正在加速,奶粉行業正迎來新一輪洗牌,”一名乳業資深行業人士表示:“未來3年奶粉行業格局將重塑,一方面國產奶粉與進口奶粉優勢切換,未來將出現國產品牌往一二線走,外資品牌往三四線走。另一方面市場資源進一步向行業頭部靠攏。2020年如何應對好後疫情時代,是乳企發展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