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革命精神——於都長征第一渡

紅色革命精神——于都長征第一渡


  在第五次反“圍剿”期間,由於黨內“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國民黨軍隊的重兵圍剿及經濟封鎖,中央紅軍在根據地內英勇苦戰一年,仍然沒有打破敵人的圍剿,根據地日益縮小,紅軍被迫轉移。
  從1934年10月8日開始,紅軍一、三、五、八、九軍團和第一、第二野戰縱隊分別從原駐地興國、寧都、石城、長汀和瑞金陸續撤離,轉移到于都的段屋、車溪、羅坳和縣城,集結休整補充武器彈藥、兵員、糧食等,佈置轉移西進事宜。
  于都河(即貢江)是紅軍長征首先要過的第一條大河。10月16日至19日傍晚,中革軍委、紅軍總司令部和中央政府所屬機關與紅一、三、五、八、九軍團共87000餘人,分別從梓山的山峰壩、花橋、縣城的東門、南門、西門、羅坳孟口、鯉魚、中埠、三門和漁翁埠等渡口渡過於都河,踏上漫漫長征路。中革軍委、紅軍總部等中央機關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聞天、博古就是從縣城東門渡口渡過於都河開始長征的。
  為了緬懷先輩偉業,1996年在此興建了佔地3.5畝的紀念碑園。紀念碑高為10.18米。寓意中央機關、紅軍總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同志於10月18日在此渡河,該碑身為雙帆造型,寓意中央紅軍由此揚帆出征。


紅色革命精神——于都長征第一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