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話語分析方法(一)

【引言】

上一篇文章的結尾筆者說過,如果導言的後半部分(有關後面每一章節的介紹)不是那麼有指導性,可以視為一個對全書的總結提煉,因此我們暫時不讀這一塊兒。等到整本書看完以後,我們再回過頭來仔細閱讀,權當對全書的複習回顧。

所以今天我們開始正式進入正文部分,一起來探討解讀第一章的內容。

第一章 話語分析方法(一)

筆者整理 | 第一章內容目錄

上圖是按照作者所給小標題,列出的第一章的七個重點。

我們先回顧一下在導言中所說的關於話語和話語分析的幾個要點

  • 話語是口頭和書寫語言的延伸部分,文本是話語的“產品”;
  • 話語分析方法有三個向度:一是文本向度,二是話語實踐向度,三是社會實踐向度;
  • 作者關於話語和話語分析的研究目標是:致力於填補某種空白,尋求一種語言分析方法,既能夠研究語言中的變化,也能夠通過語言研究社會文化中的變化,既適用於理論,也適用於實踐。

今天正式開始介紹語言學歷史上一些有名的有影響力的話語分析方法,看看這些方法的實際內容和優缺點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分別是什麼,思考一下為什麼作者選擇這幾種話語分析方法出來介紹,以及我們該如何在這些已有方法的基礎上改進完善,形成作者所說的“能夠既適用於理論分析又適用於實踐分析的”話語分析方法。


第一章 話語分析方法(一)

第一章的內容框架 | 筆者今天重點談談紅框內的兩大部分

【一、第一章的前言】

本章最開始,作者表明了一個重要的觀點,那就是後文所介紹的六種話語分析方法並非歷史上所有存在過的方法。作者是由選擇性的挑選了一些方法進行概括。

在他挑選的這六種話語分析方法中的前四種:

  1. 辛克萊和庫爾薩德的課堂話語分析方法
  2. “談話分析”中的民族方法學工作
  3. 拉波夫 (William Labov) 和芬雪 (David Fanshel) 的治療式話語模式
  4. 社會心理學家波特和韋雷瑟爾的話語分析方法

被視為同一類,作者將它們歸納為是非批判的(non-critical)話語分析方法。

後兩種:

  1. 福勒等人的“批判的語言學”
  2. 以佩奇尤科斯和阿爾都塞為代表的一種法國的話語分析方法

則歸為批判的(critical)話語分析方法。

所謂非批判與批判,本質區別並不是這種語言分析方法批判了誰或者批判了哪個說話人,而是對話語的分析不僅描繪了話語的實踐,還揭示了權力和意識形態如何建構了話語,話語又如何建構了社會身份/社會關係以及知識和信仰體系。是否探討話語和社會文化的互動關係是批判與非批判的方法最核心的區別。

下面我們逐一介紹這六種話語分析方法:

第一章 話語分析方法(一)

【二、非批判的方法】

1.辛克萊和庫爾薩德

  • 目標:尋找話語分析的某種普遍描述性體系
  • 話語和文本重點:課堂語言(因為課堂上的話語實踐,往往被某種約定俗成的話語規則制約)
  • 方法框架:總結歸納出一組類似語法單位一般層級遞減(如句子——子句——短語——詞——字這樣)的話語分析單位。這組單位包含五個呈遞減序列的因素。

課——相互作用——交流——動議——行動

  • 分析方法:

老師:好的,我們開始上課了,先問一個問題,你們都寫完作業了嗎?

學生:是的,寫完了

老師:寫完了,那作業裡有什麼問題嗎?

這裡由三個動議(move)組成:開始、回答和反饋。

老師的第一次發聲是一個開始動議,學生的發聲是一個回答動議,老師的第二次發聲包含兩個動議:第一條線索是一個反饋動議,第二條線索是下一個開始動議。

通過這樣的話輪分析,總結出多種動議,而多種動議組合構成了交流,一種動議可以由多種行動組成,各單位之間就像這樣環環相扣。

  • 侷限性:

a.從他們的目標和話語重點我們都可以看出,原先是希望自己能總結出一套具有普遍分析價值的描述體系,可是確選擇瞭如此侷限的話語分析材料,僅僅將話語分析的材料侷限於課堂話語中,實在是太過“狹隘”;

b.“缺乏話語的發展變化的社會指向,對解釋也不夠重視。” 把課堂實踐搞成像唯一實踐途徑似的。且在他們看來,話語只是靜態的放在那裡等著被解釋,沒有突出話語的可變性以及與社會歷史關係的相互作用;

c.由於分析者對自身定位的偏差,把分析者當成描述者而非解讀者,因此沒有合理還原話語的實際使用場景,以致曲解了話語的實際涵義。就如同把”楔子“只當作字面意思的一種工具來理解,但實際上說話人指的是小說或者劇本前的引言。脫離了使用場合。

【結語】

為了避免篇幅過長,我們下一篇文章再繼續主要介紹後五種話語分析方法,對上述第一種話語分析方法的介紹框架(目標 | 話語文本重點 | 分析方法 | 優缺點/侷限性)有任何改進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謝謝,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