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好這幾點,教出來的孩子不會差

家住市區的阿朱,在疫情期間選擇了去農村的婆婆家小住,上午輔導孩子學習,下午帶著孩子在村裡曬曬太陽、看看景,日子過得別提有多滋潤了。

由於老公在市區工作,所以這次小住,只有阿朱和9歲的女兒銘銘。雖然結婚已經十幾年了,可與公婆相處這麼久還是第一次,日子久了,阿朱終於知道老公的“固執”和“低情商”隨誰了。

原來阿朱老公還有一個十幾歲的妹妹,公婆每天對這個小姑子的態度,讓阿朱一下子頓悟了。

父母做好這幾點,教出來的孩子不會差

阿朱的公公喜歡堅持自己的想法,即便知道這是錯的,也會一錯到底,在家裡沒人敢忤逆;阿朱的婆婆話特別少,能有一個字說明白得不說兩個字,而且從不聯絡鄰里的感情,阿朱在這裡小住的兩個月中,家裡連一個串門的鄰居都沒有。

公婆奉行的養娃理念是“該訓的時候訓”、“該慣的時候慣”。

訓——飯前的審判會

每次吃飯前公婆總是會嘮叨小姑的不是,比如成績差、不講衛生、不懂禮貌……彷彿這成了飯前的“預備式”,嘮叨完了大家才開始開飯,這也導致每次吃飯時大家都很沉默,有時候一頓飯吃下來,一家五六口人一句話也沒有,阿朱雖然覺得壓抑,但也只能“入鄉隨俗”了。

父母做好這幾點,教出來的孩子不會差

慣——“捧殺式”養娃

家裡農活再多,公婆都不會讓女兒下地,即便老兩口再累,也不叫女兒去幫忙,家裡的做飯做菜,阿朱可以動手幫忙,但是隻要小姑子一插手,婆婆總是嘟囔著把小姑子攆走。

即便小姑子站在那裡比婆婆還高,在公婆眼裡還是一個寶寶。所以已經十七八歲的小姑子,連自己的襪子都不會洗,更別說洗衣做飯了。阿朱稍有微詞,婆婆就擺臉子,所以阿朱乾脆“當個老好人”,啥也不說了。

阿朱在心底反思自己,是不是也無形中把自己的“壞毛病”傳遞給女兒了,比如自己的“缺乏耐性”“喜歡遷怒他人”以及老公的“低情商”和“固執任性”。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TA的第一課堂老師,若我們不能“攏住自己的性子”“改正自己的不足”,時間久了自己身上的毛病就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孩子身上去了。因此做父母的在養娃之前首先要學會這幾點,才能儘可能讓孩子避開“這些坑”。

父母做好這幾點,教出來的孩子不會差

孩子面前不抱怨

爸媽在娃面前應儘量少抱怨,對人對事心有不甘時,可以在孩子不在場時私下討論,避免讓孩子變得消極、喜歡抱怨。

學會耐下性子來和孩子交流

孩子的腦子反應普遍比大人慢一些,所以當與孩子交流時,我們應該收起自己的暴躁。這樣才能儘量避免讓孩子養成暴躁的性格。

拒絕“捧殺”

養娃千日嬌,悔恨晚來遲。孩子小時候過分驕縱孩子,其實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所以我們對待孩子要更理性一些,知道怎樣做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父母做好這幾點,教出來的孩子不會差

在孩子跟前規避“自己的弱點”

人無完人,做父母的也不例外。在孩子面前,我們應儘量避免暴露自己的不足,比如脾氣暴躁或者喜歡埋怨的爸媽,既然知道自己的弱點在這裡,就贏儘量在孩子面前剋制,避免自己的糟糕性格傳遞給孩子。

父母這個“職位”,你勝任了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