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嘴說愛,卻面目猙獰,父母要怎麼說愛你?

生活裡有一件小事,一次次困擾我,那就是要怎麼說愛你?

01

朋友跟我講過她自己的這麼一個經歷:

她小時候學鋼琴,媽媽在旁邊監督。

“你指頭沒有立起來。”

“你速度太慢了。”媽媽每十秒換一個詞。

朋友她有點不高興了,這時候媽媽的道理就來了。

“媽媽是希望你態度認真一點,你為什麼就是不認真呢?”

“鋼琴是你自己說要學的,你說不學,咱們就不學了。”

“你如果不認真彈,那時間就是白花的。”

“為什麼老是要兇你,你要看看你自己最近的表現怎樣。”

朋友的媽媽不斷用各種道理逼迫她練琴,而練琴的時候,媽媽又帶著很大的情緒在旁邊挑剔、指責。

然後朋友就爆發了,不想練了。

結果朋友的媽媽就摔門回房間了。

最後,朋友的爸爸出來,繼續講道理。

“媽媽如果不是因為愛你,她會這樣管你嗎?”

“你說為什麼要聽你的,我們把過來人的經驗分享給你,你就是這個態度嗎?”

“你說‘討厭’,這是什麼態度,不可以,不許說話了,閉嘴,不能說話了!”

朋友說,雖然她此後鋼琴考過了10級,可是之後就很討厭鋼琴,儘量避免彈鋼琴,還說以後她有了孩子,也絕對不會強迫孩子學習鋼琴。

朋友她爸媽講道理的過程中,朋友真的感受到了情真意切的“我愛你”嗎?

我看未必,否則我的這位朋友也不會成年後討厭鋼琴。

而父母積壓的情緒,很容易傾倒給沒有還手之力的孩子,這是充滿控制和禁止表達的愛。

滿嘴說“愛你”,卻面目猙獰,還有多少父母在這樣說“愛你”

這一定不是愛的真實模樣,那麼我們要如何去愛孩子?

我覺得督促孩子學琴的時候,引導孩子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感情,順勢而為:順著孩子的優勢去引導孩子,讓孩子找到發揮優勢的快樂,豈不是更好。

表達“我愛你”的時候,孩子接收到了我們的愛意,是因為那份愛給到了快樂和溫暖,那才叫真的我愛你。

滿嘴說愛,卻面目猙獰,父母要怎麼說愛你?

有愛的鋼琴練習時刻

02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是一位離異家庭的孩子,可是他的媽媽卻將離婚做到“最好”。

他的媽媽作出離婚決定的原因是爸爸和別的女人發生了糾葛。

他覺得爸爸背叛了他的媽媽,所以雖然知道爸爸非常愛他,仍然有些恨爸爸。

正值他小學畢業期間,他的媽媽無意間看到他在填寫入學表格時,“家庭成員”一欄只填寫了母親。

媽媽當晚特意約他談話,希望他像個大人一樣和媽媽長談一次。

“兒子,你想不想爸爸?”

“我很想念以前的那個爸爸,而對現在的這個爸爸,我卻愛不起來也恨不起來。”他說著說著已經哽咽失聲:“現在,有同學問起我爸爸,我就說他早死了,參加援外工程時死的,是因公殉職。”

媽媽聽完淚流滿面:“兒子,從我和你爸爸雙雙作出離婚決定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對你產生了傷害,這個責任,不應該都推給你爸爸。”

接著,媽媽擦乾眼淚:“你沒有必要因此就記恨爸爸,你爸爸是愛你的,我們離婚,解除的是我們的夫妻關係,你和爸爸的父子關係永遠也不會解除的。”

最後,他的媽媽鄭重地對他說:“你說你沒有爸爸,你爸爸聽了會很傷心,我聽了也很傷心。因為,我雖然和他離婚了,但你是媽媽和爸爸的愛情結晶。你也要有勇氣承認這一點,你有爸爸。”

這是多麼寬容和豁達的媽媽,多麼睿智的母親。

她的這些言語,如春風般化去了父母離異給孩子心中種下的陰霾,也消解了孩子渴望父愛又害怕背叛母親的罪惡感。

尤其是最後告訴孩子:“你是媽媽和爸爸的愛情結晶。”這就是在告訴孩子,你的出生是帶著祝福與愛的,你來到這個世界是受到歡迎的,這會給孩子多麼大的安全感啊!

最終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北京航天航空學院。

我想,這就是真正愛的語言,他的媽媽看到了他渴望父愛的情感需求,而不僅僅盯著自己被愛人背叛,陷在對舊愛的恨中;他的媽媽也讀懂了他想要獲得認同的情感需求,告訴他他是因愛而生,他有一個愛他的爸爸和媽媽。

表達愛的人看得到被愛的人的需求能夠讀懂對方的渴望,這才是父母最需要修煉的能力。

也許愛的語言很質樸,卻最是打動人心。

滿嘴說愛,卻面目猙獰,父母要怎麼說愛你?

愛與被愛

03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現在對知識的教育並不欠缺,欠缺的是對愛的認知的教育。

現在有很多父母對愛的認知還停留在上一代父母的傳承中。

老一輩父母是罵人的方式表達愛,我們這一代年輕的父母就也用罵人的方式去表達愛;

老一輩父母是控制的方式表達愛,我們這一代年輕的父母就也用控制的方式去表達愛。

那麼多人我不去罵他們,我為什麼偏偏罵你,都是因為我愛你。

那麼多人我不控制,我為什麼偏偏控制你,也是因為我愛你。

曾經百思不得其解,後來發現這就是對愛的認知產生了扭曲,這反映的是愛的境界。

境界越低,就越以自我為中心,把自我感受放在首位。所以,會無比關心自我感受、面子、自尊、地位。境界越高,則越關心愛的本質。

你輔導孩子寫作業,孩子遲遲沒聽懂,你忍不住責罵了孩子一頓,其實就是讓憤怒控制了你的行為。

孩子沒聽懂的本質原因不在孩子,也許是你的講解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接受程度,沒有聯繫實際生活,也可能是孩子害怕你生氣,太過緊張,注意力已經沒辦法集中到解題上,這都是孩子自己解決不了的。你衝孩子發火,其實是讓孩子承擔本不該承擔的壓力和責任。

到最後,孩子可能仍然不會寫這個作業,反而破壞了你和你孩子的親子關係,此後他有學業上的問題也可能不會再向你求助。

這只是很小的一個例子而已,現實生活中,很多親子關係其實都是因為這些小細節沒處理好而毀掉的。

這時候,建立正確的愛的認知,尊重孩子的感受,說不定孩子會跟你溝通在學校老師是怎麼講課的,孩子自己就找到了解題的正確方法。

滿嘴說愛,卻面目猙獰,父母要怎麼說愛你?

學習的樂趣

04

正確的愛的認知,就是感受著孩子的感受,看得到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選擇。

有時候,為人父母的權威、曾經感受到的扭曲的愛都會給我們造成錯覺,誤認為自己很懂愛。而孩子無論如何都應該接受父母給予愛的方式,並且為之感恩戴德。

其實每個人對愛的認知都不同,很多情況下,我們對愛的認知是扭曲的。

當練習鋼琴時,不管孩子練習得如何,你可以跟孩子一起感受表達帶來的快樂,愛就在音符中翩翩起舞。

當輔導作業時,不管孩子會不會做,你可以跟孩子一起暢談學習的樂趣,愛就在歡聲笑語中緩緩流淌。

這時候,流淌的愛才是滋養親子關係的最佳養料。

畢竟,我們惟願我們的愛可以滋養孩子一生。

作者:欣兒的愛,自由撰稿人,一個熱愛寫作的寶媽,相信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