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怒:我不是魔童,不要給我貼標籤

前幾天帶著全家人一起去電影院觀看《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不同於傳統的哪吒鬧海的故事,開篇就說哪吒是魔童轉世,控制不了自己的天生神力,一出手就是牆壁倒了、房子塌了、百姓受傷,破壞力驚人,因此陳塘關的百姓都給哪吒貼上了“魔童”的標籤。

哪吒之怒:我不是魔童,不要給我貼標籤

被貼標籤的哪吒

哪吒經歷重重心魔和磨難才撕下標籤,獲得了陳塘關百姓的善意和感激,但是哪吒的父母卻顛覆了以往故事中的形象,從未對哪吒貼上“魔童”的標籤,破除世俗的偏見,相信自己的孩子“哪吒”生性善良。

01、 我不是熊孩子

坐在我隔壁觀影的是一對母子,兒子五六歲的樣子,兒子可能是被哪吒的破壞力嚇到了,問媽媽:“哪吒在幹什麼?”媽媽開玩笑的回答:“像你一樣在搞破壞啊”。兒子弱弱的回答:“我才沒有像他一樣”。

雖然電影有隱喻哪吒就像咱們家“熊孩子”的意思,可是我仍然覺得這位媽媽的回答不妥

就如同電影中的哪吒被世人貼標籤一樣,這位媽媽下意識的也給自己家的孩子貼上了“熊孩子”的標籤。孩子的內心會怎麼想,會不會覺得連媽媽都這麼看我,那我一定就是這樣搗蛋而且又不被周圍人喜歡的模樣。

哪吒之怒:我不是魔童,不要給我貼標籤

落寞的哪吒

那麼,這位媽媽可以怎麼回答自己的孩子呢?

我覺得可以這麼回答:

“哪吒天生神力,他還控制不好自己的力量,所以容易對周圍的環境造成破壞,只要哪吒的行為沒有給周圍的人造成困擾,這些行為就是被允許的。”

“你看,哪吒的爸爸媽媽在教導他如何控制自己的力量,不給身邊人造成困擾,說不定還能利用天生神力幫助別人呢。”

“就好比你偶爾把家裡的東西弄壞了,也是因為你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身體的力量,只要沒有給周圍的人造成困擾就是被允許的,你把自己身體的力量控制好了,以後還能幫助到別人,那是不是很棒呢。”

02、 我不是“壞小孩”

在美國有一個小學生叫布萊恩,因為總是不分場合的發出怪聲音而被身邊人貼上“壞小孩”的標籤。

醫生和老師都認為他是故意的,他只是不願意控制自己的行為。

布萊恩的父母備受困擾,但是布萊恩的媽媽沒有放棄他,終於在圖書館的一本醫學書籍上找到了原因,布萊恩可能患有妥瑞氏症,一種大腦神經異常放電導致的肌肉不由自主的抽動。

布萊恩的媽媽立即找到醫生證實了她的想法,令人難過的是,這種疾病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療。

哪吒之怒:我不是魔童,不要給我貼標籤

布萊恩說:“我只想跟其他人一樣。”

雖然很難接受現實,但是布萊恩自己和他的家人都把他當一個正常的孩子看待,送他去正常的學校讀書學習。

最終布萊恩戰勝了別人異樣的眼光,克服了生理原因帶來的重重困難,當上了他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

布萊恩有來自家人的愛和支持,也有突破自我侷限戰勝困難的勇氣,因而把身體缺陷轉化成為了人生動力,接納妥瑞氏症成為陪伴自己一身的良師益友

這兩種因素的疊加,使他感受到了他人生獨有的幸福和喜悅。

03、 我不是“魔童”

再回到電影哪吒中,如果哪吒的父親也認可世俗對哪吒貼的“魔童”標籤,如同1979年版《哪吒鬧海》中的父親一樣,怪罪哪吒得罪天神龍種,致使龍族要水淹陳塘關,大義滅親的要哪吒自殺謝罪,那麼《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魔童”哪吒一定會先殺“父親”,再禍害百姓,實現“魔童”降世的預言。

哪吒之怒:我不是魔童,不要給我貼標籤

舊版哪吒鬧海

所幸新版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父親李靖一直在致力於給哪吒撕標籤,把魔童轉世的身份從哪吒身上揭下來,甚至從心靈上揭下來。才有了哪吒後來的逆天改命,甚至影響到了他唯一的朋友敖丙,兩個人齊心協力,揭下了世人和親人對自己的標籤,發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吶喊,震撼人心。

哪吒之怒:我不是魔童,不要給我貼標籤

我命由我不由天

看到這裡很多已為人父母的人會說:“那怎麼辦,我已經給自己的孩子‘貼標籤’很多年了,還有救嗎?”

04、父母的向上之情,孩子的向善之心

我想任何人都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要如何做父母,都是在摸索中前進,任何人也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要如何處理自己面對的困難。

只是有的人願意在成為父母后保持覺察和學習的能力,就如哪吒裡的李靖夫婦,願意跟元始天尊一起嘗試把善良的種子種在哪吒幼小的心靈裡,也如布萊恩的父母一樣,願意在孩子遇到問題以後不斷去尋找答案和更好的辦法,而不是逃避現實、放棄跟孩子一起前行。

同樣的,孩子在看到父母如何對待困境的示範:積極迎難而上最終戰勝困難,就會習得這一行為模式,然後運用到自己嶄新的人生中去。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第一位導師,給孩子幼時種下美好良善的種子、迎接挑戰的勇氣,必定會結出良善之花、勇氣之果;但是無意間種下了灰心喪氣的種子、逃避困難的膽怯,也很可能結出“惡果”。

父母用向上生長的親情澆灌孩子的向善之心,以前的傷害必定慢慢修復,孩子本身的向善之心被激發,不用再做過多的干預,孩子也一定能獲得獨有的幸福人生。

作者:欣兒的愛,自由撰稿人,一個熱愛寫作的寶媽,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