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后,全球確診可能破200萬:但人類至少1年內還用不上疫苗


沒有疫苗,做再多工作,也只是被動御。

有了疫苗,才有主動出擊的可能。

這是人類當前面對新冠病毒的最大現實。

而一個關鍵問題是,在病毒肆虐時,人類什麼時候能獲得疫苗?

1. 看不到頭的疫情

我們先看一組數字。

2019年12月初,全球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

全球累計確診破10萬,是在3月6日;

突破20萬,是在3月18日;

突破30萬,是在3月21日。

新增10萬確診病例的耗時,從100多天,降到3天。

現在,幾乎只要1天到1天半。

根據平安醫療科技研究院的一個預測:大概在一個星期之後,全球確診病例將突破200萬。

從100萬(4月4日)到200萬,只要10來天!

意大利、西班牙、美國、法國這些老牌西方國家死亡人口都已經超過10000人。這樣大規模的平民死亡,在二戰後的西方,還是沒有過的。

更麻煩的是,現在誰都沒法預測疫情的拐點,什麼時候會來。

7天后,全球確診可能破200萬:但人類至少1年內還用不上疫苗

全球疫情地圖


在美國,原本信誓旦旦說病毒只是“大號流感”的特朗普,也改口給國民提醒,在未來兩週,“將會有很多人死亡”,“如果不配合抗疫措施,死的人會更多”。如果美國把死亡控制在10萬人以內,就算做得不錯。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模擬預測,疫情可能會長達2年,1300多萬總人口,如果不採取停工停課、禁止聚會等防疫措施,可能會有10萬人死亡,即便採取所有可以採取的措施,死亡人數也將在3000—15000人。

而在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連基本的檢測手段和防護措施都沒有。

我先前已經引用過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一項預測,三種結果:

樂觀的,全球感染4.7億人,死亡186萬人;

中性的,全球感染24億人,死亡1000萬人;

悲觀的,全球感染70億,也就是說,幾乎全人類都會被感染,死亡4000萬人。

簡單來說,疫情也許只是剛剛開始。

7天后,全球確診可能破200萬:但人類至少1年內還用不上疫苗

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醫生正在搬運疫情死亡者的遺體

2. 看起來有2個選擇,但只有1條出路

目前,全世界約40億人被不同程度禁足、封鎖。

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一次集體動員。

但這種情況根本不能維持太久,當人們都窩在家,想“悶死”病毒時,人類自己卻先面臨著餓肚子的危險。

絕大部分人只能“手停,口停”。簡單想想,如果絕大部分人幾個月或者半年不上班,自己的公司、單位還能不能運轉,能不能拿到工資,自己有沒有足夠的儲蓄,或者能不能買到需要的食物?

世界勞工組織表示,全球27億就業人口已經受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其中12.5億,也就是差不多兩個半里就有一個人,面臨降薪或者失業的風險。

而全球貿易鏈斷裂,糧食危機、經濟危機一觸即發,最終會帶來經濟崩塌、社會動亂等一系列次生災難,危害程度比疫情本身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7天后,全球確診可能破200萬:但人類至少1年內還用不上疫苗

有專家警告,疫情衝擊之下,非洲經濟將崩潰

那麼,人類到底怎麼樣才能戰勝病毒呢?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表示:

要等到有了有效的疫苗給人群接種,或者說人們通過暴露於病毒之後形成了足夠廣泛的人群免疫時,才能說我們真正地戰勝了疫情。

其實就是說,有兩個辦法:一是疫苗,二是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的代價太大,也不符合現代社會文明。

而在實踐中,要搞“群體免疫”的英國,不光查爾斯王子被感染,現在,連首相約翰遜本人也住進ICU,在接受吸氧治療。

看似“理性的選擇”,後果卻沒有人,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承擔得起。

正像比爾·蓋茨說的,只有每個人接種疫苗,生活才能恢復正常。

疫苗,才是人類戰勝新冠病毒的出路。

7天后,全球確診可能破200萬:但人類至少1年內還用不上疫苗

部分國家的疫情死亡人數


3. 全世界疫苗研發競賽

關於疫苗這個話題,我在3月中旬寫過一篇文章,當時,特朗普急切想買下德國一家非常有潛力的疫苗公司,引起美國和德國之間的角力(大家有興趣可以看我的文章《病毒全球爆發,美國卻想壟斷“解藥”?疫情背後的大國較量》,點擊標題就能看到)。

說到疫苗研發,首先有一點,要歸功於中國。

中國科學家沒日沒夜進行測序分析,獲得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並且在第一時間向世界共享了信息。

而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全球測定非典病毒序列,花了四五個月。

這次,中國從測序到分享只用了不到1周。

拿到中國分享的基因序列,全世界的科學家就可以研究這種病毒,研究它是怎麼入侵人類細胞,讓人生病的。

這也是疫苗開發的前提。

可以說,是中國的努力,讓全世界新型肺炎疫苗研發的時間縮短了三四個月。

7天后,全球確診可能破200萬:但人類至少1年內還用不上疫苗

新型冠狀病毒結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4月4日發佈的報告,全球目前至少有62種疫苗正在研發中。

其中,領跑的有兩個。

一是美國Moderna公司開發的mRNA-1273。在3月16日,志願者被注射了全球第一針新型肺炎疫苗。

二是中國軍事科學院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的重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就是大家熟悉的陳薇院士牽頭研發的那個,也幾乎在同時進行臨床試驗。

在臨床試驗階段以前的疫苗,至少還有60個。

7天后,全球確診可能破200萬:但人類至少1年內還用不上疫苗

陳薇院士牽頭研發的疫苗

簡單來說,所有這些新型肺炎疫苗的研發,採取的主要技術路線有5個:滅活疫苗、重組亞單位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疫苗)。

比如,陳薇院士團隊採用的就是腺病毒載體疫苗,而美國Moderna公司則是核酸疫苗。

4. 但研發成功非常難,也許這次等不到

疫苗研發是一場人類和病毒的賽跑。

一邊,病毒還在以每天大幾萬甚至上十萬的速度感染著健康的人類,每天奪去四五千人的性命。

另一邊,人類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疫苗研發。

有一點:不同技術路徑,要的時間都不短,像滅活疫苗研發要7—15年,基因疫苗也要3—5年。

7天后,全球確診可能破200萬:但人類至少1年內還用不上疫苗

之所以要這麼久,那是因為疫苗是打到人的身體裡的,必須確保安全性(不能因為疫苗引發其他疾病)。

這是有教訓的。當年,史克必成公司(SmithKline Beecham)開發的萊姆病(因為蜱蟲叮咬,出現麻疹、發燒等症狀的一種傳染性疾病)疫苗,就因為可能誘發關節炎及其他副作用,上市3年後,被召回。

1976年,在美國就發生了新上市豬流感疫苗,導致58人死亡的事件。本來救命的疫苗,卻成了殺人的毒藥。

當然,疫苗還必須保證有效性(要能起到免疫的效果)。

比如,從1980年代,全球就已經開始艾滋病疫苗的研發。

然而,30多年來,人類一無所獲,艾滋病每年仍在奪去將近100萬人的性命。

但對於新型肺炎,哪怕三五年,人類也是等不起的。

用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爵士(Sir Patrick Vallance)的說法,群體免疫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把現狀持續兩年以上,也許英國人就有了群體免疫能力。

而美國為了加速疫苗研發,甚至已經非常規地跳過動物研究測試疫苗安全性或有效性的階段,直接開始了人體試驗。

實際上,因為引發新型肺炎的是一種冠狀病毒,而先前非典、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也是其他類冠狀病毒引發的。所以,這次人類研發疫苗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但即便這樣,一切順利,研發也要12-18月才能完成。

實際上,疫苗研發失敗的概率非常高。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一項研究,追蹤了1998年到2009年之間的疫苗研發,研究結果顯示:平均研發耗時10.71年,而最後只有6%進入市場。

還以艾滋病疫苗為例,到現在已經人體臨床試驗超過200次,但仍然沒有成功。如果算上前期階段就被否定掉的疫苗方案,失敗的數字肯定要大得多。

也就是說,人類在1年後拿到疫苗,已經是最最樂觀的估計。

這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所以,有觀點說,人類的疫苗很可能趕不上這次疫情。

7天后,全球確診可能破200萬:但人類至少1年內還用不上疫苗

伯特·多曼在1980年代後期就開始研發艾滋病疫苗,但到現在也沒有成功

對於疫苗研發,借用一個生物醫藥界人士的話說:

可能我們會犧牲,但至少我們迎著炮火衝上去了。穿過炮火,就是一片光明。

新型肺炎疫情,也許是這個世界的拐點。

病毒肆虐,這的確是一段黑暗的時代,但人類也在以空前的姿態和病毒作鬥爭,這又無疑又是一段光輝的歲月。

數萬人被奪去生命,上百萬人被感染,十數億人工作不保,全人類的健康遭到嚴重威脅: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災難。

但人們也在反思、重塑人類自身的行為,推動科技的發展:這也是人類在歷史上的一次浴火重生。

轉自海外米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