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停車智控技術加持精細化運營,小遛共享撬動下沉市場?


90°停車智控技術加持精細化運營,小遛共享撬動下沉市場?


從2月份開始,隨著返工大幕逐漸拉開,越來越多的人從各地返回工作城市,而他們所面臨的煩惱除了吃飯難,另一個關鍵問題就是通勤。

按照網上對公共交通工具安全的排序,我們可以瞭解,幾大主流出行方式的感染風險從高到低,依次為公交車>地鐵>網約車/出租車>自行車/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所以,為了最大限度降低感染的風險,很多人重新把目光轉移到共享出行上。不過這次的焦點不再是共享單車,而是共享電單車。

相比於1-3公里左右的短途出行,上下班通勤集中在3-10公里的用戶需求大幅度增加,他們開始偏向更省時更省力的電單車。

共享電單車正迎來新一輪的流量高峰,而這會成為行業從暗戰轉變為正面廝殺的起點嗎?

兩輪出行新“戰場”:巨頭引領、群雄逐鹿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是“兩個輪子上的大國”。

根據哈囉給出的數據,我國每天接近28億次出行,其中有10億次依賴於兩輪出行完成,而這10億次裡面主要的服務依賴於電單車。在中國存量電單車的規模有3.5億臺,每年新增的電瓶車銷量大概在四千萬臺。

面對如此龐大的短途出行用戶需求,電單車的消費熱潮曾一度被共享經濟的機遇點燃,但是,隨著共享單車從瘋狂吸金、跑馬圈地到潦草收場,整個互聯網對共享經濟的反思和冷靜,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共享電單車上。

一位從業者表示,“共享單車帶來的效應和收尾太過倉促,所以大家在電動車上很謹慎”。

其實,行業和資本開始迴歸理性,對共享電動車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創業者們能夠從根本上進行服務優化和體驗提升,促成健康的競爭環境,從而避免重蹈共享單車的覆轍;另一方面,共享單車一地雞毛,很多用戶的出行需求開始轉移到速度更快、活動範圍更大的共享電單車上。

以杭州為例,有記者調查發現,城西已經成為杭州共享電動車的“主戰場”,街兔、哈囉、騎電、雷風行、小溜等7家共享電動車品牌停放整齊,從平臺數來看,共享電動車已經超過了共享單車。

這其中少不了巨頭的引導效應。去年6月份,哈囉出行、寧德時代和螞蟻金服宣佈首期共同出資10億人民幣成立合資公司,推出定位兩輪電動車基礎能源網絡的“哈囉換電服務”。僅不到一週,滴滴調整兩輪車組織架構,表示將出行單車事業部、電單車事業部,正式整合升級為兩輪車事業部。

在哈囉出行聯合創始人兼CEO楊磊看來,共享單車僅解決了1-2公里內的出行需求,而更大的產業機會,是兩輪交通出行。

當然,參與這場競爭的不止阿里、滴滴等巨頭。因為共享電單車在一線城市經常遭遇政策監管,相對來講,更有包容度的二三線及以下城市反而為行業青睞,由此,我們看到,不僅哈囉、街兔、芒果等共享電動車積極進入低線城市,而且一些地域性較強的共享電單車公司,也藉此發展迅速。

比如寧波的小遛共享,2016年12月啟動運行,現已覆蓋全國60個城區,投入車輛10萬輛,註冊用戶人數已達千萬級,累計投入4.8億元。

巨頭引領、群雄逐鹿,這或許是共享電單車進入爆發期的前奏和蓄力。

技術思維破解運營難題?

儘管兩輪出行的用戶需求量大,但因為共享單車的前車之鑑,很多人對共享電單車的商業模式和營收狀況仍抱有質疑。

艾瑞諮詢出行行業分析師表示,電單車前期投入要求較高,需要足夠的資本,重運營對許多公司來說也意味著挑戰,再加上多地政府對車輛投放多有約束,這些痛點都給共享電單車的健康成長帶來不確定風險。

以運維為例,參考共享單車,據行業推算,ofo小黃車每月運營成本至少4億元以上,一年下來在50億元左右;美團IPO時也披露過摩拜的財務數據,收購該月的27天裡,摩拜獲得了1.47億元收入,而運營開支為1.58億元。

共享電單車的運維也是塊“難啃的骨頭”,尤其是無樁模式下,一方面,換電需要人工定時操作,這極大地增加了運營成本,另一方面,隨地借還很容易導致亂停亂放、車輛堆積,同樣也給運維增加了難度和政策風險。我們看到,去年因為共享電單車亂停亂放現象,不少地方政府頻頻約談哈囉、街兔、摩拜等企業。

相比共享單車利用高速擴張掩蓋運營難題,共享電單車參與者因為沒有擴張壓力,反而有了更多的精力,付諸於技術去解決難題。

比如,小遛共享新投入使用的90°停車智控技術,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範例。

90°停車智控技術,顧名思義,就是用戶用完車後,需要將車輛放置在規定的停車點並垂直馬路牙子(路緣石)進行擺放後,才允許還車、結束計費,如果將車輛隨意擺放,將無法還車成功。

這是一個完整的技術系統,大數據對所有電子圍欄、地圖數據信息和用戶日常車輛使用情況進行分析,接著通過“單車大腦”—智能中控系統配置的相關智能模塊,實時監測車輛地磁角度,並進行上報。只要停車角度與要求的角度相吻合,便可成功還車。

如果說,電子圍欄有效約束了用戶四處停放的習慣,那90°停車智控技術和電子圍欄的結合,將從根本上解決電單車亂停亂放的行業難題。

這對整個共享出行行業來講也是一個關鍵性突破。不僅能讓共享車輛停放自此擺脫妨礙交通、影響市容的帽子,降低行業遭受的政策風險,為企業進入新市場鋪平道路,而且規範化的停車也將幫助運維人員減少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進而縮減運營成本。

因此,這一技術一旦大規模普及,無疑推動共享電單車朝著更加規範、有序的方向發展,也幫助企業實現精細化運營。

穩健開進下沉市場

政策因素決定了共享電單車的主戰場在低線城市。

2019年3月,《關於加強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實施監督的意見》出臺,共享電動車清理標準變成了以是否符合新國標為前提。新國標在淘汰了大量不合格企業和佔據原市場近九成的超標電動車後,為低線城市留下了巨大的用戶需求,而共享電單車或許會成為有效的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對共享電單車頻頻表現出排斥,他們認為共享電單車有車速過快、電池充電不安全等潛在危險。

所以,兩方作用下,進入下沉市場成了共享電單車企業的普遍需求。

小遛共享自然也是,據悉,小遛計劃2020年投放車輛達到47萬輛,覆蓋用戶5000萬、城市160個,實現營收15億元。不過不比哈囉、街兔等背後有巨頭支持的頭部玩家財大氣粗,小遛共享的優勢在於差異化的服務定位和穩紮穩打的步伐。

正如首席運營官陳恩傑所說,“在快和穩中,我選擇穩,開一座城,穩一座城”。

2016年末,出行市場因為摩拜和ofo的燒錢補貼而激戰正酣,共享模式也由此催生出眾多新事物,這其中便包括同樣滿足短途出行需求的共享電單車。

但是,當時資本的重頭戲在共享單車上,共享電單車創業更像是這場共享經濟浪潮的潛行者。不過或許也是因為市場境遇的不同,共享電單車的從業者們更注重迴歸生意的本質—產品及服務,在這點上,小遛共享有著清晰的認知,其定位是以高端電單車為核心產品,以連鎖經營的方式運營的互聯網公司。


90°停車智控技術加持精細化運營,小遛共享撬動下沉市場?


為什麼這麼說?縱觀寧波的小遛電單車,很多人經常看見小遛的運維人員在路邊仔細擦拭每一輛電單車,從擺放到擦拭、維護和修理換電,因為對細節的專注和把控,小遛電單車的使用體驗在眾多當地居民心中有口皆碑。而這種工作標準也延續到小遛的其它投放城市中。

在杭州,一位記者調查了7個共享電單車品牌,在莫干山路忠義坊附近,他碰到了小遛電單車的運維人員,據其介紹,公司要求每輛車每天都要檢查更換電瓶、擦拭車子保持整潔。

僅從運維的規範化,我們可以看出小遛共享對於市場擴張的態度:“客戶覺得我們的車很新穎,我們維護又到位,我們掙了錢後又去買車,規模自然就在不知不覺中擴大”。這和共享單車當年擴張的態度截然不同,但穩紮穩打顯然更適宜目前共享電單車的發展路徑。

其實,這也是巨頭進軍下沉市場的主基調,隨著哈囉、芒果等共享電單車悄然入駐到三、四線城市,新的競爭將更加考驗企業的產品服務和精細化運營。

疫情喚醒了共享出行的需求,但路還要一步步慢慢走,大戲已然拉開帷幕。

歪道道,互聯網與科技圈新媒體。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