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後,實景解詞-(二)尊嚴

“尊嚴”聽起來挺嚴肅的,所以不敢自己發揮,先去查了百科。

尊嚴,一指尊貴莊嚴,二指可尊敬的或者不容侵犯的身份或地位。

如今的普通百姓,都會覺得自己需要尊嚴,可當你為之而戰的時候,卻又發現自己我所是從。

不是說老百姓就沒有尊嚴,而是當你太過訴求的時候就會覺得其實這東西並非你所能駕馭,除非你有著顯赫的地位或者是在某個領域具有相當的話語權,那您還算是老百姓嘛。

比如說,前幾年聽一爺們兒說了個事兒,就明白尊嚴這東西跟咱真沒什麼大關係。

這爺們兒買了個平衡車,當時剛興起來,價格貴的離譜。可人家就是有倆糟錢兒根本不在意這萬八千的,結果花了4萬多買了國產品牌的,當時在院裡騎著那叫一個拉風。

可沒過一年,再也看不到這爺們兒騎平衡車了,後來聽說是電池出了問題,還沒得換,廠家說,那款產品是生產的不多,屬於過渡性的試驗品,電池本身生產的就不多,沒得換,花錢也買不著。

可這小几萬塊錢的東西就這麼扔著那不是造孽嘛,可您就沒轍,人家說了,一年的保修期過了,我們也沒辦法了,不然您告我去吧。

您聽聽,這多糟心呀,大小您也算是個消費者,可這上帝還有個“尊嚴”這一說嘛,就剩憋氣了。

還有就是最近幾年經常聽說的小區物業告業主不交物業費的,而且還就是一告一個準。連法院開庭後都勸業主把錢交了,不關你事什麼理由,物業管理再差,賬目再不清楚,被盜的住戶再多,你也根本就打不贏。然後大部分業主就老老實實的把錢給人家物業送去,從此再也沒啥業主的“尊嚴”可談了。

類似的事兒說起來多著呢,聽著都挺煩的。

其實在普通百姓之間會把“尊嚴”這個詞轉換成“面子”更接地氣兒一些。

在北京,過去的人還都好個面子,也相互會給個面子。沒啥大事兒,誰也不會跟誰撕破臉,大家相安無事,和諧著就把日子過下來了。

最近幾年,尊嚴被提到的很多,大多出現在新聞媒體上,都是有關國家尊嚴的報道。

要說這國家的面子可是大事兒,不管咱自家裡有啥窩心事兒,但對外咱可都不含糊,要是動起真格的,咱還真不怕誰。國家一年年的強大了,百姓一年年的富裕了,連老三他二兒子都買得起幾萬塊錢的平衡車了,你說這日子怎麼樣吧。

尊嚴,我覺得應該是條件對等情況下的相互尊重或者是一種默契,否則,根本就別想著誰會白白奉送到對方的手上。無論是國家還是平頭百姓,皆是如此。

六零後,實景解詞-(二)尊嚴

看清自己,再去談心中所向,不然會過於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