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對孩子的語言暴力當做嚴厲和挫折教育?楊爍教育方式被罵上熱搜

這幾天,曾經飾演“小包總”一炮而紅的楊爍被罵上了熱搜。原來是《爸爸去哪兒》第六季錄製一年多後,改了個名字--《一起出發吧》,在芒果TV國際版播出了。

看完節目,我覺得楊爍被罵上熱搜一點也不奇怪,這種號稱“鍛鍊孩子”的方式簡直太過奇葩了。

把對孩子的語言暴力當做嚴厲和挫折教育?楊爍教育方式被罵上熱搜


一:命令式對話、怒吼責罵是父子之間的溝通方式。

這次的旅行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稻城縣亞丁,剛下車時,軍訓式的拉練就開始了。

下車時楊雨辰從車的一邊走,楊爍從另一邊走。

“楊雨辰,我從哪邊走的?”

“那邊.”

“走回去!”

把對孩子的語言暴力當做嚴厲和挫折教育?楊爍教育方式被罵上熱搜


納悶,下車難道從哪邊走也是規矩嗎?影響了別人嗎?難道爸爸走的一邊是對的,孩子走的一邊就是錯的?

之後那一句催促:“別人都等著呢,快點!”,連看節目的我都嚇得一顫。楊爍那種稍帶嘶啞的嗓音和匪氣相信看過他演的電視劇都知道,咬牙切齒吼人的樣子,估計一般的孩子看到了會嚇哭。

衣服沒拉好被訓斥,揹包沒背好被訓斥。

“走路不會走嗎?”

“腳尖衝前。”

“走回來。不會走是吧?跑上去!”

而楊雨辰全程沒有一句反抗,有的只是緊閉著嘴巴、戰戰兢兢的服從命令。可見孩子平時父子之間的狀態也是如此。

嘲諷孩子也是父子之間對話裡的常態

到了選房子的環節時,楊雨辰選擇的是5號,楊爍想選擇一號。問楊雨辰為什麼選擇5號時,楊雨辰才有了一點笑意回答:“因為5是我的幸運數字。”

結果5號房子是最遠最高的那座,楊爍對於兒子的否定和嘲諷開始了。

“你不是說5是你的幸運數字嗎?”

“太棒了!”

“這個是不是我要選的?你要選的是5號,棒棒的!”

把對孩子的語言暴力當做嚴厲和挫折教育?楊爍教育方式被罵上熱搜


本來這個選房子就是盲選,靠的是運氣。而楊爍通過對兒子的嘲諷來否定孩子的選擇,同時通過對自己選擇的比較,進一步碾壓兒子的尊嚴和自信。他的言外之意是:只有我的選擇是對的,你的選擇永遠是錯的,並且錯的離譜。記住這次教訓,以後不管做什麼都要聽我的。典型的全能自戀型巨嬰。

威脅式語言充斥其中

在找房子過程中,工作人員對楊爍說,房子位置比較遠,海拔又高,路上可以適當抱孩子走。楊爍的態度是:我不管!

把對孩子的語言暴力當做嚴厲和挫折教育?楊爍教育方式被罵上熱搜


在海拔平均4000多米的高原,楊雨辰走路都喘出了鳴音,而當爸爸的不是心疼孩子,而是用威脅的方式一次又一次的逼迫孩子。

“你能不能快點?不能我再讓你跑到村口再走回來。”

“如果先讓我跨進門檻,你就從頭再走一遍。”

進到房間裡上樓梯時,

“還是一樣,如果先讓我踩到門檻,咱倆從頭再走一遍。”

威脅式語言父母最長慣用,為什麼?因為管用,看看節目中的楊爍就知道。不僅一用再用,並且把這個當做一個有效的方法而暗暗得意。

錯把語言暴力當做“鍛鍊”

把對孩子的語言暴力當做嚴厲和挫折教育?楊爍教育方式被罵上熱搜


楊爍稱,這樣對待孩子的理由是:他是個男孩子,將來要成為一個男子漢,需要“鍛鍊”。

不得不說,楊爍是重新定義了“鍛鍊”這個詞。

他是個男孩子,主語是“孩子”,而不是“男”這個字。而楊爍的全部重點顯然放在了“男”這個字上,假以“愛的名字”,對孩子一再摧殘,用自己的強勢和權威左右孩子的行動,讓孩子在父親的淫威下戰戰兢兢、不知所措。用盡力氣去執行命令,察言觀色,仍舊是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遭來一次又一次的訓斥。

語言暴力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傷害?

教育專家王人平總結:“通過暴力給孩子製造恐懼,讓孩子屈服服從,本質上是馴獸,不是育人。”

孩子要麼變得唯唯諾諾,言聽計從,膽小怕事;要麼變得脾氣暴躁,崇尚暴力;要麼學會討巧,兩面三刀,人格分裂。

把對孩子的語言暴力當做嚴厲和挫折教育?楊爍教育方式被罵上熱搜


造成的精神傷害更是通常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彌補。

楊爍自己就是個例子.。他號稱自己小時候就是被打大的,“把椅子都打斷了”。而他自己,成為了他父親的輪迴。因為錄製節目,楊爍有的只是語言暴力,不可能打孩子,但實際生活中,則極有可能對兒子動手。

父母該如何結束語言暴力?

很多的網友表示對楊雨辰心疼,留言稱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和父母。

把對孩子的語言暴力當做嚴厲和挫折教育?楊爍教育方式被罵上熱搜

那麼該如何和孩子正確溝通呢?

最簡單的結束語言暴力的方法:閉上嘴巴。

節目中哪怕楊爍一句話不說,也總好過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這樣在孩子的眼裡,爸爸只不過是個沉默寡言的甚至有些老實的人。

第二層次:採用門把手方法

孩子說一句話,你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只需要簡單的不帶任何意見和情緒的回答:

“我明白了。”

“真的呀?”

“嗯哼”

“是嗎?”

“真有意思。”

“給我講講吧!”

儘管這些話在成人聽來帶點敷衍的意思,但卻傳達了對孩子的接納和尊重,鼓勵孩子打開話匣子,交談下去。它傳達了這樣的意思:

你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想聽聽你的觀點。

繼續說,我在聽著呢。

我尊重你的想法和情緒。

面對這樣的態度,孩子會感覺到自己充滿價值,備受尊重,收到接納,引起別人的興趣,進而在暢所欲言中產生自信心。

第三層次:積極傾聽——正確解碼——給與積極反饋

孩子放學回到了家,問正在做飯的你

“媽媽。晚飯什麼時候做好?”

媽媽的解碼通常會有好幾種:

1、孩子著急吃飯,以便吃完飯可以出去玩會兒。

2、孩子是真的餓了。

錯誤的解碼結果就會造成溝通之間的誤會。如果父母不能確定孩子到底為什麼這樣問,可以用詢問的方式和孩子溝通。

“你是想早點吃飯然後出去玩嗎?”

“不是的,我只是餓了。”

“哦,我明白了。你真的很餓。要不你先吃點餅乾好嗎?我們得等爸爸回來後一起吃飯,大約還得等一個小時。”

“嗯好的,那我就先吃點餅乾吧!”

希望以楊爍為代表的父母們引以為戒

記得前兩年《嚮往的生活》熱播時,宋丹丹因為對兒子的比較和嘲諷被罵的也是慘不忍睹,宋丹丹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第二年上節目時,提到了此事,並且表示:我得對兒子多鼓勵多認可。

希望這次楊爍被罵上熱搜,不要浪費了網友的口水,吸取教訓,學習如何正確愛孩子。和楊爍一樣的父母們,也反思自己的行為和語言,哪怕只是停止語言暴力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也會對孩子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報以不同的態度。

把對孩子的語言暴力當做嚴厲和挫折教育?楊爍教育方式被罵上熱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