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為神奇|趙明

化腐朽為神奇|趙明


化腐朽為神奇|趙明

作者/趙明

我常常會對一些東西和事情的奇妙變化,而感到驚歎!而最讓我感到驚歎的,是那些化腐朽為神奇的絕佳作品了。因為本來是絕不看好的廢棄物,但經過人們的奇思妙想和改造加工後,它搖身一變,就風情萬種,情趣盎然,千姿百態,活靈活現,大有讓你刮目相看,併產生出你絕對想不到的驚喜和感嘆!

這個變化是怎麼來的呢?我以為它是注入了科學思想和生命藝術之後,才化為了神奇的。

就拿最典型的根雕藝術作品來說吧,本來原材料都是些農村用於燒火用的樹根,要說價值,也就和能燒火的朽木差不多,只能按斤兩算成柴火的價錢。但是你把那些奇形怪狀的樹根好好挑一下,經過人們的頭腦想象,再改造加工以後,就可以成為獨具一格的根雕藝術品。由於根雕是從樹根的造型取材,再藝術化加工而成的,所以每件作品都不一樣,它形似於一種人物或動物,但又有很大不同。再加上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和精雕細刻的作用,一件精美神奇的作品,就像破繭化蝶一樣,由醜陋的面孔開始,最後卻變得美麗無比了。

根雕藝術的神奇,會讓我們陷入深深的思考。為什麼同樣是樹根,把它當柴燒是一回事,而把它加工成了根雕藝術品,卻成了另外一回事。從樹根變成根雕,這中間人們主要是利用了什麼,才讓樹根起了本質上的大變化呢?看來具有一雙能發現藝術樹根的“好眼睛”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有很好的藝術想象力,不然同樣的樹根,你覺得沒用,但水平高的人,卻能看出它的大用處來。最後一點,就是要有非常高超的精雕能力。有了想法,還要真正去實現它,這中間是絕對少不了技藝水平的。但正是這些能力的綜合運用,我們才可以看到一件精美根雕藝術品的誕生。

1985年,我在北京的中南海,看到過用小的鵝卵石鋪成的一條彎彎的小路。這些鵝卵石大小和顏色不一,但經過人們的精心構想,卻拼成了很有自身特點,又好看美麗的圖案。這樣一來,很不起眼的鵝卵石,也派上了大用場。當時我就在想,是什麼能工巧匠想出了這樣一個好點子,能把處處可見卻又沒用的小石子,拼出了萬萬沒有想到的各種花形圖案來。這種帶花的小路,現在來看,就是當時的皇帝也是很喜歡的!雖然現在這種小石子的小路,公園裡慢慢也能看到了,但都是按八卦圖的形狀,供人按摩腳來用的。從藝術上講,還是沒有讓它變得神奇起來。希望我們以後在變廢為寶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在藝術感上失了分。

前些時候,我看到一組石頭畫。這組畫就在藝術上成了大贏家了。它是一對國外夫婦,閒來無事時,就把海邊撿回來各種各樣的石頭,拼裝粘貼成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各種有趣的人物、動物和植物畫。大概他們也是用了“發現的眼睛”這一招,才把平時感到有趣的場景都定格下來,再用身邊的這些五顏六色的小石頭去表現它,結果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大成功。這些畫獨一無二,畫感也生動有趣,也算是又一個化腐朽為神奇的好例子。

我還看到過用工業上的廢舊齒輪和各種零件,焊接出的維妙維肖的貓頭鷹,用子彈殼拼裝成的殲擊機、坦克和導彈發射架。還看過用報紙和包裝紙加塑料廢物設計成的新潮服裝。還在一個新農村的攝影基地,看到了採用樹枝上的短木棍,插制而成的大犀牛。這頭犀牛活靈活現,簡潔而逼真,花費不高,效果非常的好。

水泥大家都清楚它是典型的建築材料,蓋高樓大廈,水泥是完全少不了的。但水泥僅僅只能做建築材料嗎?能不能用水泥派上更大的用場呢?有一個在水泥倉庫搞管理的聰明小夥子,平常對雕刻很感興趣。他看到博物館有個龍床在展覽,就反覆多次去看這個龍床的結構特點和雕刻手法。後來他自己硬是在家給愛妻打造了一個龍床,別人看了都說跟真的差不多。但是有一天,小夥子看管的水泥,被大水全淹透了,這讓他很是頭痛。可是在抬水泥的過程中,他發現受了潮的水泥,有很好的可塑性,用水泥作雕塑,可以讓水泥由土變成金。結果他的探索成功了,不僅從一個倉庫保管員,變成了主題公園的雕塑家,還獨創了造價低,建造逼真的,專門從事大型雕塑的大企業家。它的水泥雕塑,不僅讓人造的山河大川,變得輕而易舉,而且能讓各種的動物和植物,都成為活靈活現的雕塑新元素。而且他的水泥作品,還全是彩色的,因此凡是見過他的作品的人,都說他是奇蹟的創造者。

總起來看,化腐朽為神奇,主要都是想方設法變廢為寶。其實照著這個思路想開去。我們的廢水、廢渣、廢氣同樣也是可以變廢為寶的。有句話說得好,“廢物都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 ”,只要我們開動腦筋,想盡辦法,其實就可以讓很多廢物都變成寶的。比如現在有的汙水處理廠,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手段,最後把廢水,變成了可以供綠化用的水資源。所有排洩的汙物,也都回收加工成了農業上用的好肥料。有些工地把拆除的樓房所用渣土,都再加工利用,製成了新的可用於建築的好材料。這樣的做法,不僅能變廢為寶,而且可以讓我們的經濟能夠可持續發展。像有些地方的古老村落,破敗不堪。但是重新改造設計加工後,反而成了熱鬧的旅遊景點。以前的老物件,搖身一變,都成了帶有歷史厚重感的好寶貝。所以不是舊物廢物沒有用,而是我們沒有找到,再次開發利用它的好方法。

現在我們對很多東西,只看到了它落後和不好的一面,但任何東西都有它的長處和短處。只要我們用發現的眼睛去觀察,總能找到化腐朽為神奇的方法的。傳說有一種雞叫鬥雞,它特別好鬥,過去人們用它賭輸贏,結果害得好多人家,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樣一來,鬥雞也失去了市場,慢慢的養鬥雞的人,也越來越少了。甚至有人把鬥雞,看成了養雞者的喪門星。但是後來人們發現,現在的雞肉的味道,越來越不好吃了,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養的雞,都是不太愛運動的,所以雞肉的肉質都比較差。有人看到了鬥雞愛斗的特點,他們把鬥雞中,打鬥能力不強的雞,拿來飼養,同時發現了鬥雞管理上的新方法,結果肉質很快就上去了。一個不受人歡迎的鬥雞,現在經過這麼一變,又變得很受歡迎了。

化腐朽為神奇,其中的重要方法是一個“化”字。所謂化就是變,我們可以看一看,四五十年前的新加坡、以色列、迪拜和中國是什麼樣?現在這些地方,又是什麼樣?可以說這些讓世人現在刮目相看的地方,都是由貧弱變為了富強的。新加坡的當年,也是一個很不被人看好的地方。各種各樣的困難它都有,各種各樣的陰暗面它也有。但這幾十年間,他們也以化腐朽為神奇的精神,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嶄新面目的新加坡。以色列的面積小,還乾旱缺水,過去那是個基本上沒有資源的國家。但是現在的以色列,不光戰場上是贏家,科技上是強國,而且它現在可以利用海水淡化和滴灌技術,讓沙漠變成了綠洲,所產花卉和蔬菜,可以大量向國外出口,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讓人羨慕的發達強國。迪拜也處於沙漠地帶,但同樣是沙漠的產油地區,唯有迪拜雄傲天下。它的建築和規劃,可以說是最為現代的,世界一流的。中國也是一樣,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終於成為了世界第一大貿易國,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說我們過去經濟發展還比較緩慢,但現在沒有人敢說中國的經濟不強大了。這些事實都說明,過去的貧窮和弱小都是可以改變的,特別是在化腐朽為神奇上,是要有獨特的努力才能成功的。

就拿陝西延安發展蘋果來說吧,當地乾旱缺水,植被稀少,是個不好種糧食的苦地方。很多人認為,延安的農業,不要說能讓人發財致富了,就是能做到糧食自給夠吃就不錯了。但是人們在探索中也發現,這裡是最適宜種蘋果的好地方,而且種蘋果用水量不大,對荒山綠化,保持水土很有好處。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延安的蘋果大豐收了,品質上乘,名揚天下。在化腐朽為神奇的帶動下,一個不產蘋果的延安,現在靠種蘋果發了大財。

現在的中國,已經完全從昏睡中覺醒了,人們在天天思考,通過怎樣的努力,我們才能變得一天比一天更加的強大。從身邊的方方面面看,為了做到可持續發展和均衡有效的良性循環發展,我們要想點石成金,就必須在科學思想上和藝術生命上,再上一層樓。在這一點上,化腐朽為神奇的事,我們還可以做的更多和更好。


化腐朽為神奇|趙明

趙明:一個退休的老新聞工作者。42年前考進新疆人民廣播電臺任播音員、主持人、記者和編輯。30歲時,獲全國優秀廣播節目一等獎和二等獎。1992年起從事電視事業。在新疆電視臺拍過很多紀錄片,作品多次獲全疆優秀電視節目大獎。39歲時破格評為主任記者職稱。2000年在深圳拍攝20集紀錄片“外國人在深圳”來深圳電視臺工作。所拍20集紀錄片“道德的力量”,在中央臺播出獲獎。前年退休。現居住在深圳市龍崗區。本人愛好廣泛,除了朗誦外,攝影水平也不錯,另外多年的新聞生涯,也練就了很好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