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理論:講述霍金年輕的那些故事,理工男也能浪漫

萬物理論:講述霍金年輕的那些故事,理工男也能浪漫


霍金這個人的名字,小編覺得應該不會有人沒聽過吧?年僅21歲的時候霍金就因為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不能再發出聲音,也不能有自己的行動,全身只有三根手指可以動的霍金,被困在輪椅上的他,心靈卻在宇宙中遨遊。當霍金逝世的消息傳出時,可以說震驚了世界上的所有人,《萬物理論》這部電影,就是以霍金先生為原型創作的,也是根據霍金的第一任妻的回憶錄《飛向無限:和霍金在一起的日子》改編而成,講述青年霍金的那些愛情與成就 。

萬物理論:講述霍金年輕的那些故事,理工男也能浪漫

之前說了,這部電影的靈感是來自於霍金前妻,講述了這位天才的凡人情感,電影中自然有很多打動人的細節。不過更多的還是關於宇宙的那些無限暢想。這部電影完美地融合了浪漫的感情和實際的物理。它告訴了大家物理也可以是浪漫的,物理學家可以是浪漫的,連一個物理上的理論都可以是浪漫的,這就是萬物理論。

萬物理論:講述霍金年輕的那些故事,理工男也能浪漫

想要用一個方程式,來解釋萬物。多浪漫的野心。想要時間旅行,去看看過去的世代,看看未來的世界。多浪漫的願望。只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停留在浪漫的夢境裡,而霍金,他想要把夢境變成真實。於是他開始尋找時間的起點,宇宙的盡頭。正當他的科研之路充滿目標和希望的時候,他卻開始在走路的時候無法用力。其實從他總是不小心碰倒杯子的時候,從他筆記越來越歪歪扭扭的時候,你就知道他要倒下了。儘管如此,當他真的重重地砸在地上的時候,心還是猛地一抽。要怎麼眼睜睜地看著這樣前途大好的一個年輕人被命運這樣兇狠地折磨呢。

萬物理論:講述霍金年輕的那些故事,理工男也能浪漫

然而命運沒有不忍心。他就從一開始的站不直腳腕,到最後只能坐在輪椅上。他的物理研究卻還是一步不停。就在輪椅上,這個連在鍵盤上打字都做不到的人寫作了他最出名的著作《時間簡史》。影片結尾寫到,當時72歲的霍金依然沒有退休的意思。看到這句話,再想到今天的噩耗,幾乎要眼眶一溼。一個人,能夠這樣地深愛著自己的專業,我想這是霍金的一生對於每一個我們來說,最有感染力的地方。儘管,那個可以解釋世間萬物的理論,霍金沒有找到。

萬物理論:講述霍金年輕的那些故事,理工男也能浪漫

無論是電影的最後,還是他人生的最後。電影裡有一段,霍金在美國開分享會的時候,第一排一位女記者的筆掉在了地上。霍金在幻想中站立,走過去把筆撿了起來。我不禁好奇,一個健康的平凡人的一生,和一個疾病纏身的偉大人物的一生,霍金會怎麼選呢?如今他的逝世,對於他自己來說是否會是一種解脫?但是我們大部分時候是沒什麼選擇權的。

無論他自己如何面對死亡,他的逝世無疑是全人類的損失。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從此就又少了一個。

萬物理論:講述霍金年輕的那些故事,理工男也能浪漫

影片中關於宇宙的隱喻很多,比如牛奶和咖啡在杯子裡融合的畫面,很像一顆陷入宇宙的白色星球。但最打動我的,是霍金凝視著壁爐裡的火焰時,瞳孔無限放大的畫面。在他的眼睛裡,見火,見恆星,見宇宙。恆星表面不斷塌陷,形成黑洞。電影裡,博士後階段的霍金說,黑洞並不“黑”,它仍然在不斷向外進行熱輻射。我想霍金自己就是一顆恆星吧。他現在塌陷成了黑洞,但他的熱輻射依然像他活著的時候那樣源源不斷。他為物理科學帶來的進步,他為全人類帶來的精神力量。物理不死,精神不死,那麼霍金就也是不死的。

萬物理論:講述霍金年輕的那些故事,理工男也能浪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