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手來威脅別人,你是咋想的?

01.

這是我認識的一個小姑娘,97年的,現在的男朋友已經是她的第五任男友了。情史也算豐富吧,但是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她跟她的每一任男朋友相處都不會超過半年,最近又分手了。

在酒吧買醉的時候,給我打電話,說心裡難受,覺得這輩子找不到真愛了。我笑說,你上次分手也是在這家酒吧,也說的同樣的話。

我問她分手的理由,她說昨天晚上男朋友打遊戲有點晚,她一氣之下就把電腦的插頭給拔了,然後男生朝她一頓吼,她果不其然的又提了分手。順便說一句,這是這姑娘跟她男朋友在一起五個月的時間提的不知道多少次的分手了,平均一週三次。

小姑娘說,平時他都會來哄我,但是這一次他竟然很痛快的就答應了,說分手就分手了。他肯定是有其他喜歡的女孩了,他不愛我了。

What? 你就是憑你提分手之後他來不來找你判斷一個人愛不愛你嗎?

我問她前幾次的分手理由,果不其然,都經歷了相同的過程。

他愛我,不應該就寵著我嗎?

是啊,他愛你,是應該寵著你。但是他愛你,他招誰惹誰了,你非用這種威脅一遍一遍的試探他的底線。

姑娘,這哪是愛啊,這是受罪啊!

用分手來威脅別人,你是咋想的?

02.

德州撲克中,有一個專門的術語,叫詐唬,是指在自己底牌很小的情況下,假裝出一副底牌很大的樣子,下大注,希望對手認慫,從而贏得這一局。

有些女孩,明明不想分手,明明自己愛的很深,卻偏要用這樣愚蠢的方式來證明自己是被愛的。

上文中的這個姑娘,在每一場感情中,都頻繁的用這一招。

半年的時間,能經常用,說明這招一定曾經很管用,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也許是陪伴,也許是禮物,也許是對自己價值的一種肯定,也可能是心理上的滿足。比如,從對方的妥協和順從中,獲得了權力感和控制感。

可是,她卻不曾想過,因為那時他還在乎這段關係。只有他在乎的時候,你才能通過“綁架”實現你的目的。

看上去你強大無比,其實你就是一個站在他善意上的小孩子,一邊還在拼命把他的善意挖坍塌。

我曾經看電影《失戀三十三天》的時候,對郭京飛飾演的陸然這個角色印象深刻,黃小仙后悔了,想找陸然複合,片中陸然站在臺階下最後一次仰視黃小仙:“黃小仙,你知道麼?你就是那種不給人臺階下的人,每次吵完,我都跟條狗一樣腆著臉自己給自己找臺階下,這個世界上,不是隻有你一個人有自尊。”

用分手來威脅別人,你是咋想的?

陸然說:“黃小仙你真的不明白嗎?我們兩個不是一不小心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的。你仔細想想。我們在一起這麼長時間,每一次吵架你都要把話給說絕了。一個髒字不帶,殺傷力卻足以讓我撞牆,一了百了。吵完以後你舒服了,你想過我的感受嗎?”

是啊,你想過別人的感受嗎?一段感情,本是公平的,你卻偏要天平向你這邊倒,一天兩天可以,十年八年呢?

你覺得皆大歡喜,得到了他的服從。

但這個過程對於他來說可能很委屈。

怨恨和失望,就這麼暗暗種下了。

你覺得提一次分手,他的表現就會更好——這是一個馴化過程。

但他聽得多了,只會覺得你不在乎他的感受。

所以,很多人的選擇最後都是,算了吧!

用分手來威脅別人,你是咋想的?

03.

沉迷於通過控制男友來緩解內心的不安,是很多女生都在做的事。同樣,也有很多男生願意迎合。但對於一段健康的關係來說,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我曾問過幾個女孩,為什麼那麼喜歡用分手威脅別人。

回答是,我只想證明他是愛我的,不管怎麼樣,他都不會離開我,只有這樣,我才放心把我自己交給他。

還有一個姑娘說,我真的沒有安全感,只有這樣,我才能獲得我想要的安全感。

多可笑,把自己的安全感交給別人,這本身是一件多麼不安全的事啊!

用分手來威脅別人,你是咋想的?

非要讓對方感到委屈,非要看到對方願意為自己妥協,看見他低頭,所以才能獲得一些確定感。但是這樣做,卻永遠無法讓兩個人互相信任。當對方感到不被信任的時候,兩人的關係就已經被傷害了。

於是就會進入一種惡性循環:越是考驗關係,就越是傷害關係;越是傷害關係,就越需要確認關係還在不在。

這樣的愛,不痛苦嗎?

後來,我給那個小姑娘在微信上發了一段話,我說:如果你開始了下一段戀情,試試這樣調整一下自己吧,你就改掉一點:忍不住刺激對方之後,立刻道歉。

還有一點。

真的有大牌的時候,才下很大的注。

決定分手了,請再說“分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