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之後,順豐開啟了一年一度的快遞秀

和以往“雙11”一樣,今年電商平臺以創紀錄成交額謝幕後,接著就是看快遞業如何把超過10億個快件儘快送到消費者手中。不過,今年除了忙著送貨,一向低調的順豐卻花樣搶了幾次頭條,快遞包車,停派樂視,今年的雙11,順豐你是要鬧哪樣?

雙11之後,順豐開啟了一年一度的快遞秀

“這個很順豐”

今年“雙11”,除了原有的公路運輸、航空運輸外,順豐還與合作中國鐵路總公司合作,採用高鐵進行快件運輸,消息一經曝光,網友隨即腦洞大開,順豐在一臉懵逼的情況下成了微博熱搜。

不過,仔細看了一下網上各種調侃快遞坐高鐵的圖片,我卻覺得細思恐極。順豐放在座位上的每件包裹即便看似臃腫,但放置在座位、過道時,依舊留有餘量,既保證了快件的安全,又不會損傷車箱內的設施,顯然順豐對快件的大小、重量等經過嚴格的測算,看慣了網上的各種暴力分揀,突然來這麼一下還真有些不太適應。

除了在運力上引領行業,順豐今年“雙11”還通過限流的方式確保服務質量。今年“雙11”期間順豐因為限流措施損失了一批總量超過千萬的訂單。此次順豐限流的訂單,主要是“雙11”前夕臨時產生的偶發性需求,以及單件重量超過30公斤或者異形的快件。而且,除“雙11”的限流外,順豐也將對其客戶進行一輪詳細的梳理,進行更加嚴格的管理。

在同行還在被動接單,忙著應對“雙11”的時候,順豐已經開始有針對性的選擇合作伙伴,而這一切的的根基是其穩定高水平的服務質量。不過這類事對順豐而言,也是早已有之,翻了下百度,2002年,當時的順豐明確了自己的產品定位,主要做中端商務文件和單據業務,不做大件重貨,且以商業信函為主。當年,摩托羅拉等一些大型跨國企業曾找到順豐,希望其參與物流項目的投標,但順豐考慮再三之後也沒有接單。

雙11之後,順豐開啟了一年一度的快遞秀

不走尋常路

都說中國快遞分兩種,一種順豐,一種其他。

在快遞高毛利時代,各家忙著賺錢,順豐開始快件上天;提出小型無人機快遞概念後,順豐悶頭研究起了載重量幾頓的大型無人機;率先引進波音767,磕下各種政策、技術,讓國內其他公司的引進成為可能,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數據也佐證了順豐差異化道路的“明智”。根據國家郵政局《關於郵政業消費者申訴情況的通告》數據統計,2015年度全國每百萬件快遞有效申訴數平均為13.38 件,而順豐月平均申訴率僅為 2.06 件,在國內第三方快遞服務企業中排名第一。在同樣謀求上市的其他民營快遞企業中,最好的中通速遞月平均申訴率排名第四,達10.91件。可見順豐的服務品質遠超第二梯隊。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擁有這樣的服務品質和用戶口碑無疑令人羨慕。2015 年,我國快遞市場業務量達到 206.67 億件,業務收入達到2769.60 億元,而順豐僅憑17億票的業務量,就換來了481億元的營業收入和11億元的歸屬淨利潤,業務平均單價高達23.81元,2013年到2015年,順豐速運物流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25.05%、17.55%和20.42%,競爭優勢異常明顯。

雙11之後,順豐開啟了一年一度的快遞秀

匠人順豐

毋庸置疑,順豐在快遞行業積累的品牌效應正在日益放大。快速、穩定、服務好已經成為順豐的招牌,這也為順豐帶來頗豐的營收。

從鼎泰新材近期提交的公告不難看出順豐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60.87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為17.53億元。順豐預測在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度實現合併報表範圍後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分別不低於21.8億元、28億元和34.8億元。

順豐不善張揚,但一直在快遞領域進行深耕。回顧順豐的發展歷程,面對龐大的快遞市場,順豐以中高端切入市場,研究、發展供應鏈上的諸如航空、冷鏈等多個環節,但決策動機均始終圍繞在服務上。

而如今上市在即,順豐仍然對服務品質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鼎泰新材的公告稱:“如果順豐控股無法持續保持在時效及服務品質等方面的行業優勢,快遞行業中新業務形態的不斷髮展可能對順豐控股的業務開展產生不利影響。” 可以預見的是,順豐未來將持續專注於服務品質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