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越來越少,中國的農民工到哪裡去了?

農民工越來越少,中國的農民工到哪裡去了?


農民工為什麼會越來越少?農民工去哪了?

其實中國的農民工越來越少,並不是現在剛剛出現的事情。曾幾何時,中國是重要的農民工大國,我們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經濟貢獻是由農民工產生的。在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的時候,中國東南沿海可以說屬於一個一窮二白的地步,我們沒有什麼過多的優勢,唯一的優勢就是中國是全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我們有大量的人口紅利,所以當時的東南沿海採用了三來一補的政策,大量建設勞動密集型企業,將全國各地的農民工吸引到東南沿海打工,通過人口紅利優勢,使中國的產品價格保持一個較低的水平,從而推動整個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市場競爭力,這種物美價廉的產品是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重要原因。

但是進入21世紀之後,我們其實就已經發現東南沿海地區開始出現用工荒,雖然從總量上來說,中國的農民工總量似乎並沒有出現減少,但是用工荒問題已經非常嚴重。而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農民工已經開始出現減少了,農民工到底去哪了呢?

農民工越來越少,中國的農民工到哪裡去了?

首先從年齡上來說,農民工已經出現了一定的代際更新換代。中國農民工實際上是分成名叫明顯的幾代的,改革開放之初的農民工被我們往往稱之為第一代農民工。他們放到今天來看,已經是年齡較大的一批老人了,所以他們也都逐漸退出了用工市場,現在農民工市場的主力基本上是以80後90後為主的農民工。所以這種老一批農民工的減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當前農民工數量出現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農民工越來越少,中國的農民工到哪裡去了?


其次是城鎮化的過程。國經濟的發展就伴隨著快速的城鎮化,從1998年開始我國農村戶籍人口每年的減少就在1000萬以上,這種城鎮化的趨勢是讓很多原先的農民工逐漸擺脫了農民的身份,他不再是農民工了,他直接成為了城市的工人,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就不存在說農民工的現象。

農民工越來越少,中國的農民工到哪裡去了?

第三則是東南沿海地區本身產業的工資承受能力的下降,其實東南沿海地區一直是一個產業,公司承受能力並不高的產業,這些產業的收入水平一直較低。產業的勞動附加值和利潤水平都處於較低的一個狀態,而本身中國的城市消費水平和房地產價格,已經讓農民工來城市打工的成本快速上升,在成本上升而工資難以跟上的情況下,其實農民工數量減少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所以農民工出現數量的下降,並不是一個讓人意外的事情,而我們必須要認識到的是中國企業必須要意識到,在依靠勞動密集的人口紅利優勢已經發展難以為繼了,我們必須要逐漸構建自己的技術優勢資本優勢,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中國的製造業企業已經到了不得不轉型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