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後一個太監,到底經歷過什麼?

編緣3


太監又被稱為宦官、閹人、寺人、內侍等等,其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國的殷商時期。我們知道但凡是太監,就是和一般正常的男人有了本質的區別,俗稱“淨身”,而只有淨了身之後才能有機會進入皇宮侍奉皇帝和皇帝的妃子們。那麼,晚清最後一個太監是誰,他到底有著怎樣的經歷呢?

晚清最後一個太監叫孫耀庭,原名留金。首先我先從小德張回鄉開始講起。

一、小德張回鄉

據史料記載,小德張回到天津靜海縣當天,熱鬧非凡,只見那小德張的派頭,比縣太爺還要威風。對於這些一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百姓而言,絕對是他們生平見過的最大排場。

回到老宅後,小德張不僅大手一揮,請全村老小吃肉包子,還準備了許多精緻的酒席,大宴親朋;助興的戲班子,在小德張家裡連唱三天大戲;酒桌上吃剩的泔水桶,擺了滿滿一條街,任憑家鄉的窮娃娃們隨便吃。

街頭的角落裡,有一個幾歲大的孩子,對這種排場羨慕不已。

淨身

那個孩子叫留金,他出生於一個兄弟姐妹很多的窮苦家庭,看到小德張的排場後,此時他心裡的想法就是當太監才是最好的出路。於是他回家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父母對於他的想法起初還是反對的,因為他們知道成為太監之後意味著什麼。後來在留金的一再懇求下,父母才勉強答應了他的請求!

由於家裡沒錢,淨身只能在自家進行,由留金的父親親自操刀,由於家裡沒有麻藥,留金在淨身過程中痛得昏了過去,直至三天後才醒過來。誰知,他醒來後,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父親說的“清朝滅亡了”,這句話也就意味著沒人需要太監了,留金的淨身“手術”白做了!

三、美夢成真

留金的太監夢碎了,但他已經成了殘疾人,田裡的農活幹不了,只能遊蕩在鄉里,終日鬱鬱寡歡。

不過,命運的安排往往出人意料。袁世凱稱帝的鬧劇,激起了紫禁城中溥儀的帝王雄心。此後袁世凱稱帝雖以失敗告終,但溥儀卻不顧民國禁令,再次公然招起了太監。

於是,通過就找關係,把留金送進了皇宮,還有了一個新名字-孫耀庭。太監剛進宮時,需要遵守很多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需要給那些入宮很久的老太監們幹活,如果幹得好的話,得到老太監的賞識,才有可能被引薦,相反,幹不好的話就只能一輩子給老太監打下手了。

四、獲得提拔

而孫耀庭也表現得很機靈,處處拍人馬屁,很快就被引薦做了末代皇后婉容的下人。據他後來講述,溥儀和婉容這對夫妻有時候表現得很奇怪,當時正值壯年的溥儀很少去婉容那裡就寢,有時候去了也只是寒暄幾句就走了,感覺他們的感情不是那麼好,實際上,他們並不知道,溥儀因為少年時被宮女們所害,才導致了他們夫妻兩個感情的不和。

而孫耀庭在服侍了婉容大半年後,又發現一個關於她的癖好,她每次沐浴之後,不會馬上穿上衣服,而是光著身子坐在澡盆一旁,仔仔細細地觀察著自己的軀體和肌膚,一坐就坐很久。另外他還發下,婉容就寢之前還有一個習慣,從來不關門,只是把床邊的簾子往下拉一拉,可能是太過孤獨,她對太監宮女們都還不錯,而她當時還不到二十歲。

此時孫耀庭雖然走上了職業巔峰,卻依然無法重現小德張當年的風光。

五、被趕出皇宮

1924年,由於馮玉祥逼宮,孫耀庭失業了。

這次失業後,孫耀庭住進了北長街的興隆寺,與四十多個同病相憐的太監一起度日。有幾個太監用以前存的錢,買了些房屋出租,收取租金作為大家生活費。

不過,這樣的生活也沒有持續多久。風吹雨淋下,出租的房屋很快就出現了破碎,而修繕房屋的錢卻比租金還高,孫耀庭斷了生計,只能靠揀煤渣、廢品聊以度日。直到解放後,在政府關心下,生活才有所改善。晚年的孫耀庭住進廣化寺,直到1996年逝世,終年94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開啟了新的歷程,而太監,則與歷史一起,留在了過往的風雲中。


看歷史大講堂


一提起太監,大家肯定會想到漢朝臭名昭著的十常侍,明朝烏煙瘴氣的閹黨,今天要說的是晚清最後一個太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太監,一個被歷史所愚弄的犧牲品。他身世悽苦,在動盪的年代裡顛沛流離,雖然擁有著殘缺的身體,卻有一個完美善良的內心,他的名字叫做孫耀庭。

家庭貧困,父母淪為乞丐

孫耀庭出生在天津,父母都是農民,一家6口,孫耀庭排行第二。他讀了四年書,好景不長,父母淪為乞丐,聰明的孫耀庭哀求父親送他去宮裡當太監,原因是看到大太監小德張“衣錦還鄉”。

幾經輾轉,終成太監

辛亥革命後,孫耀庭的太監夢被阻塞了。幾年後,袁世凱復闢。住在養心殿的溥儀不顧民國公告,向民間徵召太監宮女,1916年,孫家輾轉託人介紹,把孫耀庭送進了紫禁城。忍受了人世間最大的汙辱,終於當上了太監。

太監生涯

孫耀庭先後侍奉過九堂副督領侍任德祥、端康皇太妃、婉容皇后等等。後來偽滿洲國成立之後,孫耀庭再次被請到長春給溥儀當差,期間耳濡目染,學會了察言觀色,溜鬚拍馬。

回鄉生活,撿廢品為生

回鄉後,和幾個太監一起過日子,十分悽苦。孫耀庭他們每天只能吃上兩餐雜糧,有時為了生活,整日出入大街小巷,揀些煤渣、廢品。

解放後,過上幸福生活

解放後,國家對這部分人有了特殊的關照,用孫耀庭的話講:“解放後,我們太監有了幸福生活。”話中飽含著喜悅和對黨的感激。最初政府發給他們每月16元的生活費,後來還給孫耀庭安排了工作,負責寺廟的管理。晚年口述了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中國最後一位太監》,臨終前還留下了一副感恩的對聯——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總結:孫耀庭的一生是悲劇的,但也是幸運的,悲劇的是他成了時代的犧牲品,幸運的是他熬到了新中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作者寄語:我是子曰讀歷史,喜歡我的小夥伴,點贊關注加留言。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


子曰讀歷史


中國最後一名太監叫孫耀庭,名字聽著挺敞亮的,可是卻頂上了這麼一道光環,實在是令人唏噓。

父親的一刀,成了他一生的痛。

小時候的孫耀庭家裡很窮,正值亂世的時候,父母都成了要飯的,孫耀庭也沒地方去上學了,擺在面前就一條路,等著餓死。

在這種情況下,孫耀庭看到同鄉小德張榮歸故里的樣子,心中充滿了激動,發誓這輩子一定要像小德張一樣富有。

真的是崇拜什麼人,就會學習什麼人。劉邦項羽看到的是秦始皇,後來他們相繼成為天下霸主。孫耀庭看到了小德張,結果回家就讓老爸把自己給割了。

家裡實在是窮得很,根本負擔不起良好醫療條件的閹割手術,所以孫耀庭他爸是在自家用菜刀給孫耀庭動手術的。

結果孫耀庭疼得死去活來,昏死了過去。等醒來的時候,他把告訴了他一個不幸的消息,大清朝滅亡了。

真的是活久見了,攤上這麼一件大事,孫耀庭算是徹底斷了仕途之路。所以孫耀庭應該特別痛恨袁世凱,因為是袁世凱斷了他的財路。

可是很快,孫耀庭又看到了一丟丟袁世凱投來的希望,這傢伙居然想要復辟。一旦復辟成功,那又會出現皇帝了,有了皇帝,當然得有後宮佳麗,自然也要有太監前去伺候。

孫耀庭充滿了喜悅,他覺得自己的職業生涯要開啟了。沒想到的是,袁世凱做了83天皇帝就嗝兒屁了,留下了一臉懵逼的孫耀庭。

孫耀庭心裡苦啊,還沒就業就立刻失業了。這個時候孫耀庭唯一的希望,那就是住在養心殿裡的溥儀了。

雖然民國共和了,可是袁世凱與清政府達成了協議,清朝皇室成員是可以住在紫禁城的,而且每年都有一筆錢養著他們。

孫耀庭開啟事業的春天。

當然了當時是不允許再僱傭太監和宮女的,可是溥儀手裡還有錢啊,這麼大的家業需要有人照顧,就算是民間一個富貴人家,還有幾個下人。

為此溥儀便重新到民間去尋找太監和宮女。1916年,孫耀庭的春天總算是來了,15歲的他在託了不少關係以後,終於如願成為了一名紫禁城的太監。

和很多民間手工藝的學徒一樣,太監也是有學徒的。剛入宮的孫耀庭什麼經驗都沒有,就負責照顧帶他入宮的那個人。

不過孫耀庭還是有出人頭地的機會的,光緒皇帝的端康太妃看中了孫耀庭的機靈,就把他安排到了戲班子裡。

說句老實話,這些富貴之人,表面上是毫不在意這些窮苦之人,可是他們偏偏就是離不開這幫人的照料。

看似是端康太妃賞識了孫耀庭,實際上是這些貴人們需要一些年輕力壯的太監,來幫助他們做點家務活。

時間長了以後,孫耀庭開始負責一些具體事務,主要是負責宮廷宮女的調動和衣物管理。此後孫耀庭更是被提拔到了溥儀的皇后婉容身邊做事。

很多人會覺得孫耀庭很厲害,如果還在封建王朝時期,孫耀庭很可能成為小德張那樣得寵的太監,權勢滔天。

其實並不是這樣,當時像孫耀庭這種底子乾淨,而且年富力強的太監,根本就不多。那些老太監們撈夠了,早就回家養老去了,誰還願意在宮裡伺候人呢?

孫耀庭這種依舊對封建王朝有迷戀情節的太監,實在是太少了。所以孫耀庭才會被逐漸提拔上來,絕不是因為他的手段有多麼厲害才被提拔上來的。

多次事業以後,孫耀庭曾經前往長春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帶兵進入北京,不見軟禁了北洋政府的總統曹錕,而且導致吳佩孚徹底垮臺。

除此之外,馮玉祥派遣鹿鍾麟進入紫禁城,將溥儀給趕了出去,不再給溥儀任何優厚待遇,並且搶掠了大量紫禁城的財寶。

溥儀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回到攝政王府居住,孫耀庭跟著住進了攝政王府,繼續照顧婉容皇后。等到婉容去找溥儀以後,孫耀庭再也沒有留下的理由了。

這個時候攝政王載灃只好將孫耀庭遣送回了老家,孫耀庭再次宣佈失業。這一次的失業,對孫耀庭的打擊是比較大的,因為他已經在紫禁城漸漸掌握了一定的權勢,事業可以說是逐漸走上正軌了。

這麼多年的努力,卻因為馮玉祥的倒戈戛然而止。小人物的命運永遠都無法與大人物改變的歷史相抗衡,一直都是如此。

孫耀庭回家以後並不死心,沒多久他就再次回到了北京,住在了萬壽興隆寺,這裡曾經是那些出宮太監們的住處。

他回來當然是對自己的事業上有一定的想法,他希望在這裡等待時機。他似乎認定了溥儀一定可以東山再起。只是這個時間似乎有點長。

果不其然,溥儀蟄伏多年以後,在日本人的擁護下,在長春建立了偽滿洲國。既然溥儀再次做了皇帝,那孫耀庭自然是又有了重操舊業的機會。

孫耀庭得知這個事情以後,再次前往長春,侍奉他的皇帝。可惜沒多久他就得了病,因此被扭送回了北京。

總結:解放以後孫耀庭當然過上了好日子。

孫耀庭回到北京以後的日子,其實是相當辛苦的。不過熬到了解放以後,孫耀庭總算是過上了好日子。

之前一直是由政府發放的救濟過日子,後來他身體好點以後,開始出來工作,先是負責寺廟事務,後來又做了出納,自己掙到了工資。

孫耀庭長期住在寺廟之中,甚至在這裡寫下了自己的回憶錄,被改編成了電影。1996年,94歲的孫耀庭安然去世,不知道他是否悔恨當年父親那一刀呢?


江湖小曉生


太監最早出現於殷商時期,當時他們被稱作“寺人”,後來才逐漸的被閹人、宦官、太監等名稱代替,由於太監的身體構造經過了“特殊處理”,所以每個朝代的統治者們才放心的讓太監呆在皇宮裡侍候妃嬪的生活起居。就這樣直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滅亡,太監這一特殊群體才被取消掉。那麼,晚清最後一個太監是誰,他到底有著怎樣的經歷呢?



晚清最後一個太監名叫孫耀庭,原名留金,他出生於一個兄弟姐妹很多的窮苦家庭,在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每個人都害怕了過這樣的生活,留金也不例外。有一天,留金看到了“榮歸故里”的大太監小德張,那種排場讓留金羨慕不已。此時他心裡的想法就是當太監才是最好的出路。於是他回家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父母對於他的想法起初還是反對的,因為他們知道成為太監之後意味著什麼。後來在留金的一再懇求下,父母才勉強答應了他的請求!



由於家裡沒錢,淨身只能在自家進行,由留金的父親親自操刀,由於家裡沒有麻藥,留金在淨身過程中痛得昏了過去,直至三天後才醒過來。誰知,他醒來後,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父親說的“清朝滅亡了”,這句話也就意味著沒人需要太監了,留金的淨身“手術”白做了!


自認倒黴的留金就這樣在家裡過了一段時間,後來末代皇帝溥儀又面向社會招聘太監。此時,留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於是就去應聘並正式成為了一個太監,從此他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孫耀庭。此後他憑藉自己那股聰明機靈勁,很快就在宮中站穩了腳,並被分去伺候端康太妃!

後來,由於宮中失竊,孫耀庭被牽連其中被趕出了皇宮,此時的孫耀庭只能回到老家跟哥哥們一起生活。然而不久後,失竊事件被查了清楚,孫耀庭又被招進了宮中,這時他的任務就是侍候婉容皇后!



然而好景不長,馮玉祥逼宮,溥儀被趕出皇宮,此時的孫耀庭算是徹底失業了。之後他又回到了老家,靠做些零工免強度日。解放後,孫耀庭得到了政府的關懷,生活質量大大得到了提高。就這樣直到1996年孫耀庭才逝世,終年94歲。


唐古看今


孫耀庭出身於天津市靜海縣一個貧農的家庭。村裡,有個私塾教師,孫耀庭的父親為他種地,母親為他做飯,孫耀庭因此得以在這個人手下讀了四年的書,並且不必另交學費。但是好景不長。孫耀庭失學了,父母淪為乞丐。

1916年,孫家輾轉託人介紹,把孫耀庭送進了紫禁城,他忍受了人格的最大汙辱,當上了太監,其時15歲。

1924年直奉戰爭時,馮玉祥倒戈進京。溥儀躲到他姑母榮壽固倫家,隨著鑽進日本駐華使館。孫耀庭出皇宮後,曾在攝政王載灃家裡繼續伺候婉容。一個多月後,婉容找溥儀去了。從此,孫耀庭結束了太監生涯。

1926年,孫耀庭回到北京北長街出宮太監的居所——萬壽興隆寺居住,住在這裡的還有40多個和他有著相同命運的太監。

文革後,孫耀庭住進廣化寺,直到1996年逝世,終年94歲。他的自傳《中國最後一位太監》,1988年被改編為電影。





緣禦寒


孫耀庭(1902年11月30日-1996年)是中國最後一位太監,小名留金,是天津市靜海區西雙塘村人。公元1916年淨身為封建王朝太監。

家庭出身

孫耀庭出身於天津市靜海區一個貧農的家庭。一家6口,父母和4個弟兄,孫耀庭是老二。他出生時,閤家只有7分地,兩間上房。村裡,有個私塾教師,家有七八十畝地。孫耀庭的父親為他種地,母親為他做飯,孫耀庭因此得以在這個人手下讀了四年的書,並且不必另交學費。但是,這種“好景”不長。孫耀庭失學了,父母淪為乞丐。迫於生計,孫家只好把這個兒子送去當太監。但不久,武昌城登高一呼,清皇溥儀不得不在養心殿簽署“退位詔書”。

淨身進宮

中華民國成立了。孫家送子當太監的路被堵塞了。幾年後,軍閥袁世凱演出了稱帝醜劇。此劇雖然頃刻散場,但封建主義的幽靈仍然遊蕩在神州大地,住在養心殿的溥儀依然受著皇族、奴婢的膜拜。而且,溥儀公然不顧民國的禁令,重新在民間徵太監,招婢女。紫禁城的幽魂,又勾起了孫家送子當太監的企望。1916年,孫家輾轉託人介紹,把孫耀庭送進了紫禁城。他忍受了人格的最大汙辱,當上了太監。其時15歲。

宮廷經歷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宣統宣佈退位。孫耀庭還鄉先後在本村傅學舜、傅學蘭私塾學習。後通過他大嫂認識的原醇親王府(北府)太監賀德元介紹,於1916年,到原清朝攝政王府,其時,正趕上原清朝載濤貝勒處要人,孫耀庭就去了載濤處當差,載濤給孫起名順壽。1917年孫耀庭離開載濤處,回到老家,不久又通過宮內北花園太監首領欣衡如,進了紫禁城,伺候九堂副督領侍任德祥,後又伺候端康皇太妃、“皇后”郭布羅·婉容。1924年11月5日隨溥儀從紫禁城回到原攝政王府。載灃讓孫耀庭回了老家。不久他又回到北京北長街的出宮太監的居所萬壽興隆寺居住。溥儀充當偽滿洲國“皇帝”後,孫耀庭曾去長春溥儀處當差。後因患病離開長春回到北京。解放戰爭期間,還成為了一名工作人員。“文化大革命”後,他住進廣化寺一直到逝世。他在91歲時曾書寫“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條幅,以表達自己的情懷。

宮廷生涯

孫耀庭是通過一個在宮中很有些地位的人介紹才得以進宮的,孫耀庭進入皇宮後,不能用自己的名字,也沒有什麼號。他以“徒弟”的身份,整天侍候這個人,為他端菜送飯,倒屎倒尿。

第2年的農曆二月,光緒的皇貴太妃端康在一次看排戲的時候,聽說這人手下有孫耀庭這個機靈的人,不知怎麼忽然開了個恩,命孫耀庭參加戲班。對於一個幹粗活、無名號的低層太監來說,這真是“一步登天”。同年十月,孫耀庭花了60塊白銀,買了個“王成祥”這個名字。此後,他便離開了戲班,進入了司房。

清時司房負責宮裡奴婢的調遷、衣物管理等事務。它和殿房、茶房、膳房、藥房等一起,隸屬於內務府,由總管太監、首領太監提領。大概孫耀庭適應了這種仰人鼻息、阿諛奉承的宮廷奴婢生活,他在司房裡幹了幾年後,便又“走了運”,被提拔到溥儀的皇后婉容手下侍候,先後一年多。

流離失所

1924年直奉戰爭時,馮玉祥倒戈進京,把末代皇帝溥儀逐出紫禁城。溥儀躲到他姑母榮壽固倫家,隨著鑽進日本駐華使館。孫耀庭出皇宮後,曾在攝政王載灃家裡繼續伺候婉容。一個多月後,婉容找溥儀去了。從此,孫耀庭結束了太監生涯。

人生的道路該如何走?孫耀庭離開婉容後,曾回到老家靜海縣。可是,那些莊稼人都會的農活。他卻幹不了,何況,他沒有一寸土地呢。當了8年太監的孫耀庭,如今只得靠兄弟來接濟了。

他在鄉下住不下去了。兩年後,重返北京,住進了北長街的興隆寺,和40多個同命運的太監住在一起。其中有幾個太監還有些錢,便置了些房屋、土地。他們把這些房屋、土地出租給別人,收些租金,供大家度日。為此,孫耀庭他們每天能吃上兩餐雜糧。然而,孫耀庭說:“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因為,年長月久,出租的房屋破壞了,所收的租金已對付不了房屋的維修了。孫耀庭為生活計,整日出入大街小巷,揀些煤渣、廢品。

解放後生活

解放了,孫耀庭他們有了幸福生活。

1926年,孫耀庭回到北京北長街出宮太監的居所——萬壽興隆寺居住,住在這裡的還有40多個和他有著相同命運的太監。“解放後,我們太監有了幸福生活。”孫耀庭的話裡,飽含著喜悅和感激。最初,政府發給他們每人每月16元的生活費,後來孫耀庭參加了工作,負責全市的寺廟管理。他還曾當過6年的出納,每月工資35元。

“文革”後,孫耀庭住進廣化寺,直到1996年逝世,終年94歲。他在93歲時書寫“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的條幅,以表達自己的情懷。他的自傳《中國最後一位太監》,1988年被改編為電影。作為皇帝皇妃的身邊人,宮廷政治的參與者,他見證了最後的宮廷奢華,親歷了最終的王朝崩潰,成為獨一無二的“活歷史”。直到晚年,孫耀庭才享受到作為一個人的尊嚴。


A奔跑的孩紙


晚清最後一位太監叫孫耀庭,他的原名叫留金,他出生在一個兄弟姐妹很多的窮苦人的家庭裡,飯吃不飽,衣穿不暖。有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見了大太監小德張“ 榮歸故里”的大排場讓他非常羨慕,他想,只有當太監才有好的出路,只有像大太監小德張那樣才能光耀門庭。思考良久,他把要當太監的想法告訴了父母親,父母親一開始對他的想法是堅決反對的,如果當了太監,這意味著一輩子就成了廢人,但沒有辦法,家裡人口多,或許當太監是一個出路,父母考慮再三,最後同意了他的想法。當太監就必須要淨身,為了省錢,他父親親自操刀給兒子做了淨身手術,因手術時沒有打麻藥,他疼的昏迷了過去。沒有想到的是,當他第三天從昏迷中醒來時,他聽到父親的第一句話就是:清朝滅亡了。清朝滅亡了?這意味著他的淨身手術白做了。

生不逢時,自認倒黴的留金沒有辦法只好呆在家裡,有機會再找出路吧。沒有想到,過了一段時間,末代皇帝溥儀又面向社會招聘太監了,留金通過應聘正式成為了一名太監,自己的一刀沒有白挨。進宮後,他把自己改名叫孫耀庭。因他聰明伶俐,處處留心,在宮中站穩腳跟後,被分配去伺候端康太妃。

在宮中幹了一段時間後,有一次宮中失竊,孫耀庭因受牽連而被趕出了皇宮。但過了不久,宮裡失竊之事被查清與他無關,孫耀庭又被招回宮中,這回他被安排伺候婉容皇后。

然而好景不長,就在孫耀庭當太監乾的得心應手時,末代皇帝溥儀卻被軍伐馮玉祥趕出了皇宮,這次,孫耀庭失業了,飯碗被徹底砸了。無奈,他回到了老家,因身無所長,平時只能靠打零工免強度日。這樣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他受到了政府的關心和照顧,生活有了保障,一直幸福生活到1996年,這位清朝的最後一位太監才逝世,享年94歲。


第一孺子牛


孫耀庭(1902年11月30日—1996年),天津市靜海區西雙塘村人,中國最後一位太監,小名留金。

1916年,孫家輾轉託人介紹,把孫耀庭送進了紫禁城。他忍受了人格的最大汙辱,當上了太監。其時15歲。

1924年直奉戰爭時,馮玉祥倒戈進京,把末代皇帝溥儀逐出紫禁城。溥儀躲到他姑母榮壽固倫家,隨著鑽進日本駐華使館。

孫耀庭出皇宮後,曾在攝政王載灃家裡繼續伺候婉容。一個多月後,婉容找溥儀去了。從此,孫耀庭結束了太監生涯。

他的自傳《中國最後一位太監》於1988年被改編為電影。


凹凸花開


孫耀庭是清朝最後一位太監,也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位太監。同時,孫耀庭也是長壽的,雖然孫耀庭過得很不好,也是一位太監,但他卻活到了96歲的高齡。孫耀庭可以說也是創造了太監的生存時間之最,說孫耀庭是最長壽的太監也不為過。

  他歷經三個時期,卻也看透了後宮的腐朽和黑暗

  孫耀庭出生於清朝末年,那時候的中國,正處於封建社會的晚期,社會環境很不好。這時候的中國百姓,也正遭受列強和滿清統治者的無情剝削。而孫耀庭也正是貧苦農民的後代,他的童年可謂是過得很悲慘。

  可是,孫耀庭也是很幸運的,孫耀庭是長壽的。孫耀庭雖然是歷史上的太監,但他熬死了慈禧太后,熬死了末代的溥儀,可以說也是爭了一口氣。同時,孫耀庭也有幸經歷了中國的三個重要時期:混亂的“清末民初”時期,混戰的民國時期以及強盛的新中國時期。

  孫耀庭是當過太監的,他對歷史上的後宮看的是最透徹的。那麼,孫耀庭眼裡的後宮是有多麼的腐朽和黑暗呢?

  據孫耀庭回憶,在清朝的後宮裡面,清朝的妃子和娘娘是高高在上的主子,那些太監和宮女只是沒有尊嚴的奴僕而已。清朝的妃子和娘娘,不僅會對太監好宮女加以辱罵和毆打,還會讓宮女和太監跪下去給她們服務。可以說,清朝的後宮,是十分黑暗的。清朝的後宮,就是皇帝和娘娘最大,其他人都毫無尊嚴可言。

  另外,清朝的後宮就是歷史上的後宮的縮影,一方面這些清朝的妃子和娘娘們可以洗澡也讓人服飾,一方面這些宮女和太監卻活的毫無尊嚴,甚至還要忍飢挨餓!可以說,孫耀庭是看透了後宮的腐朽和黑暗的,封建制度被推翻也是註定的。

  他兒時和青年時很悲慘,卻也僥倖安享幸福70年

  兒時的孫耀庭,由於家中貧窮,被徵召為太監。可憐小小的孫耀庭,幾歲就入宮了,沒享受美好的童年生活,卻遭受了許多的苦難!

  青年時期的孫耀庭,也活得很痛苦。本來,滿清滅亡後,孫耀庭應該解放了吧?可是卻不是這樣!滿清確實在1924年,孫耀庭自由了,但是孫耀庭卻活得更加悲慘。從1924年到1926年的2年裡,孫耀庭只能以乞討為生,活的十分悲慘。

  不過他也是幸運的,1926年後,孫耀庭得到了民國政府的資助,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後來,孫耀庭還當上了寺廟的管理員,有了不錯的收入來源。

  新中國成立後,孫耀庭也得以進入廣化寺修行,平靜的度過了這一生。可以說孫耀庭從26歲到96歲,活得都很不錯,算是安享了70年的幸福生活!

  孫耀庭,註定是不平凡的普通人,他是末代太監,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也整個後宮的親歷者,可以說孫耀庭就是一個“歷史活寶”!

末代太監孫耀庭


包易易


1916年民國五年,這個時候民國政府早已經明令禁止太監這種特殊的職業的,但是作為末代皇帝的溥儀還是忍受不了這樣被約束的現狀,不顧政府的禁令,在1916年又從新開始面向民間徵召太監。

當消息傳到天津衛的時候,孫家人沸騰了,在通過打點完各種關係之後,孫家老二孫耀庭被送往紫禁城,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夢想,成為了一名太監。可能很對人會奇怪,為什麼成為太監都成了孫耀庭的夢想,要知道在中國古代,除了讀書科舉當官這條出路之外,進宮當太監可以說的窮苦百姓的第二條快速成功的道路了。

成為太監之後的孫耀庭並沒有直接留在紫禁城服侍溥儀,還是被原清朝載濤貝勒要去當差了。1917年,孫耀庭從載濤府上離開,回了老家,不久後又搭上了九堂副督領侍任德祥這條線,成功的進入紫禁城。當然一開始的孫耀庭只是作為任德祥的下人,天天為任德祥端茶倒水的。直到1918年農曆二月,被光緒的皇貴太妃端康看重,調到了戲班中幹活,同年十月份,孫耀庭用自己攢下的積蓄60兩銀子買了個“王成祥”的名字,順利的調到了司房裡去。

在這之後孫耀庭的地位開始逐步上升,也越來越會察言觀色了,甚至被派到了末代皇后婉容的手下,走上了自己作為太監的巔峰時期。如果是當時還是清朝的天下的話,孫耀庭說不定也能成為像李蓮英、小德張這樣的歷史留名的大太監,而他也能實現自己的發家致富的夢想。

很不幸的是,到了1924年直奉戰爭時期,大軍閥馮玉祥倒戈進京,直接將末代皇帝溥儀從紫禁城趕了出去。整個皇宮裡的所有太監宮女也都被遣散了。孫耀庭在離開皇宮以後,又跟隨婉容到了攝政王載灃府上繼續伺候婉容,但是好景不長,一個多月以後婉容就離開了京城去找溥儀去了。既然僱主都走了,我們的孫耀庭也就失業了,從此孫耀庭結束了他作為太監的生涯。

回家後的孫耀庭由於長期做的都是侍候人的事,一點農活都不會幹,而且因為太監身份,也一直受到村裡人的嘲笑。不久之後又回到了北京城,和四十多個太監一起住進了北長街的興隆寺,靠著一點房租生活,錢不夠用的時候就去撿點煤渣、廢品勉強度日。

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這些最後的太監才結束了原來食不果腹的日子,政府每個月都會給他們發16塊錢,對於年輕點腦子靈活點的還安排了工作。孫耀庭也因此做了幾年出納,也算是為祖國做了點貢獻。

到了晚年 賈英華根據孫耀庭的經歷寫了本《中國最後的太監》,並且在1988年被拍成了電影。晚年的孫耀庭生活還是過得比較有滋有潤的,1996年12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雖然孫耀庭不是最後一個被淨身的太監,但他確是中國最後一個死去的太監,因此一般提到中國最後一個太監的時候都公認的是他,所以說有時候人活的久點也是有好處的,當你把大家都熬死了,你也就變成第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