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轉,世事易變,從衍聖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導語:儒家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春秋時孔子創辦私學,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尊稱為"天縱之聖";到漢武帝時期推行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如此之後,孔子更受後世統治者所尊崇,被尊稱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歷代封建王朝在推崇孔子的同時,也惠及孔子的後代。孔府,也稱為衍聖公府,是孔子後裔嫡系子孫居住的宅院。關於封建帝王賜孔子後裔府第最早記載是漢元帝封孔子十三代孫孔霸為"關內侯。到宋朝時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到宋徽宗時封為世襲"衍聖公",金、元、明、清也代代沿襲。從歷史發展的歷程來看其是一座典型的中國貴族門戶之家,也有人稱之其為"天下第一人家"

時光流轉,世事易變,從衍聖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衍聖公府

一、衍聖公的日常生活

封建統治者賜予孔家嫡長子的世襲稱號為衍聖公,從宋至和二年開始,歷經宋元明清以及民國,直到1935年國民政府將衍聖公改封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1、政治生活

(1)祭祀孔子

衍聖公雖然是朝廷的正一品官員,但他畢竟是專主孔子祀事的封號,所以他的第一職責便是祭祀孔子。每年祭祀孔子的次數,大大小小的多達50多次。這些祭祀孔子的祭禮儀式,可分為兩種,一種為孔廟祭孔,另一種為孔林祭孔。

孔廟祭孔又可分為兩種,家祭和國祭。孔廟祭孔每年有5次大祭,分別是"四大丁"和孔子誕辰日。"四大丁"指的是夏曆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中間的月份(二、五、八、十一)這四個月份上旬的丁日(丁日是按照天干地支來推算的)。而每年的"四大丁"祭和"四中丁"祭以及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祭祀都屬於家祭。而孔子誕辰日的祭祀又稱"聖誕節",這日既舉行家祭也舉行國祭。

孔林是孔子及其後裔子孫墓葬地,主祭官在每年的清明和寒食節以及夏曆的十月初一兩次太牢大祭孔子墓。

時光流轉,世事易變,從衍聖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孔廟祭祀

(2)管理孔氏族人

既然孔子之後有衍聖公,那肯定還有其他孔氏族人,所以衍聖公還有一個重要職責就是管理孔氏族人。隨著孔氏家族的壯大,族眾越來越多,違法亂紀的現象常有發生。

為了有效的管理孔氏族人,衍聖公設立了一套家法機構,上有族長,下有戶頭、戶舉,這些共同組成了孔府的管理機構——族長衙門。衍聖公和族長一起管理孔氏族人。

修訂家譜,制定族規是衍聖公管理孔氏族人的一個重要手段。孔氏家譜本來只收錄世襲奉祀的長子長孫一支,到了北宋時期開始將孔氏支庶族人一併收入。另外,孔氏後裔還能享受歷代王朝給予的免除差徭的優待,在曲阜的的孔氏族人享受輕糧的待遇,但這些只有真正的孔子後裔才能享受,而這種真正的孔子後裔的認定必須要通過衍聖公,從而提高了衍聖公在管理孔氏族人的地位。全國孔氏族人的糾紛也都由衍聖公出面干預協調管理,衍聖公是孔氏族人的保護人。

(3)保舉孔府屬官

除此之外,衍聖公還負責保舉孔府內的眾多職官。有百戶官,掌管孔府的祭祀以及各種灑掃以及守衛屬於孔府的"武備";以及有掌管書籍和禮生的典籍一員、掌管碑刻和樂舞生的司樂一員和掌管祭田和祭品的管勾一員。由此具備了"禮"、"樂"、"兵"、"農"四科。孔府內職官由朝廷任命,但是這些官職人選都是由衍聖公來舉薦給朝廷,這在無形中提高了孔府和孔氏家族的地位。

時光流轉,世事易變,從衍聖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孔林

2、精神和娛樂生活

(1)接待賓客

曲阜是孔子的誕生地也是孔子後裔的居住地 ,每年吸引著無數人前來到訪。對於很多人來說,能夠到孔廟朝拜一下是很光榮的事情。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孔子後裔子孫們也很好地遵循了祖訓,對於遠道而來的客人總是樂於接待、熱情款待。孔府的待客之情可從宴席體現出來。到今天遊人去曲阜必吃的就是孔府菜。

時光流轉,世事易變,從衍聖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孔府菜

(2)聽戲

從孔府檔案中保存的第七十五代和七十六代衍聖公的日記中,可以頻繁地看到"聽戲"的字眼。孔府從明代晚期開始就有了戲班子,到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有了大發展。孔府戲班的發展時間和我國戲曲的發展相吻合。孔府有專門的戲班子,還有專門來管理的人,被稱為"管班頭",是孔府的"戶人"。有些戲子來到曲阜後就在曲阜定居,死後也留在曲阜,孔府為了安置這些外來的戲子,特地畫出義地以供埋葬,這些墓地稱為"戲子林"。在歷代衍聖公中有不少票友或是喜歡聽戲唱戲的,尤其在最後這三位衍聖公枯燥無味的生活中增添了一抹亮色。

(3)琴棋書畫,吟詩對唱

孔老夫子有"不學禮無以立,不學詩無以言"的祖訓,所以衍聖公在讀書之餘,不忘通過琴棋書畫來陶冶情操,盡顯文人氣質。

時光流轉,世事易變,從衍聖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琴棋書畫

二、孔府的衰落

1、爭權奪利以及子嗣單薄

衍聖公作為孔府的掌門人,他掌握著眾多的權利和財產,在孔氏家族中有著絕對的權利與地位,他的更替更是關係到整個家族的穩定。衍聖公的更替倍受世人的關注。根據史料,自清朝以來,每任衍聖公襲爵的年歲越來越小,

十三位衍聖公中有七位襲爵在十五歲以下,屬於少年衍聖公。再加上衍聖公與眾多的權利與財產有關,所以很多人對衍聖公的繼承虎視眈眈。

最後一任衍聖公孔德成的出生可是備受關注,孔德成是遺腹子,在孔德成出生的前一年,孔令貽就已經去世。在孔令貽去世之前,因為孔令貽只有兩個女兒,沒有兒子,心急的孔氏族人已經開始張羅找出與孔令貽血緣最近的人來繼承爵位了,所以孔令貽在北京病重時就擔心著家裡的情況,給大總統的遺呈中儘量交代好後世,並告訴大總統,"側室王氏懷孕,現已五月有餘"

為了證實王氏是否真的懷孕,內務部要求給予證明,在孔府族長孔興懷、孔府本家孔祥棣、孔令譽,以及中國醫生劉金佩、德國醫生盧德福等的共同證明下才確信王氏確已懷孕。為了保證孩子的順利降生,中間不發生差池,孔府對王氏的飲食起居做了周密的安排,有專門的廚房和僕人伺候,別的食物一概不吃。孔德成的出生引發眾多關注,為了防止被掉包,北洋政府成立了一個由各方人士代表組成的"監產委員會",同時派軍隊來守衛產房,井派一位將軍在孔府坐鎮。另外為了迎接小公爺的誕生,孔府將所有的大門全部打開,包括只有在皇帝來時才能打開的崇光門。

而孔德成的出生也使整個曲阜城沸騰了,紛紛燃放炮竹以示慶祝和高興。

時光流轉,世事易變,從衍聖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右為最後一位衍聖公

(2)傳統教育與社會不相適應

最後一任衍聖公的教育還是比較傳統,並沒有結合時代背景與時俱進。第一,特別注重書法,講究書法的造詣,還專門請了書法老師,讓子弟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練習書法。第二,注重詩文,也由專門聘請的詩文老師來指導。在這種重視下,很多衍聖公在詩文方面的造詣頗深,留下不少的詩集作品。

第三,與傳統的家學一樣,都重視"四書"、"五經"的學習,這裡的學習更多的是強調背誦,甚至"一篇文章不僅要順著背,還要倒著背",這種學習方式給衍聖公打下了堅實的古文基礎。但是家中沒有父親或者男性長輩的教導,也不與外面怎麼往來,難免造成孩子的思想與眼界的侷限。

時光流轉,世事易變,從衍聖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孔子第十七世孫孔融讓梨

(3)孔府的保守

孔府的內宅是個禁地,外邊的人不能進去,裡面的人不能隨便出來。除此之外,孔府偏居在曲阜,常年享受著朝廷給的優渥,對於時局的反映只與自身利益有關,不可避免的做了牆頭草。孔府的見風使舵讓之在封建社會即使是不同朝代也延續著優待,但是發展到封建社會末期這種方法失效了。

對於歷代統治者的祝賀,我們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孔子後裔和孔府孔廟都是依賴於歷代統治者的優待發展起來的,為了生存,保持聖府的地位,衍聖公的這些做法無可厚非,可是僅僅是為了贏得統治者的支持,只是一味地去攀附統治者,對於時局沒有清晰的認識和把握,在瞬息萬變的清末時期,這些做法就有些落後了,對於維繫孔府的統治也沒有多少好處可言,相反,這樣做會使得孔府固步自封,日益落後於時代發展潮流,加速它的衰落。

時光流轉,世事易變,從衍聖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孔府內宅

(4)管理不善

衍聖公對於土地的管理不善。土地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減少,但是祭祀所花費的錢財卻沒有少,給佃農的負擔日益加重。

管理孔氏族人是衍聖公的重要職責之一。雖有衍聖公的管理,但是很多孔氏族人卻依然不規範自己的行為,胡作非為。衍聖公用人不當,又有失察之責。

衍聖公可推薦孔府屬官,但是孔府也存在著捐納官員的情況,雖解決了一時的財務危機,但是使其官場變成了市場,長此以往也會產生一些弊端。這些贖買官職的人不惜花重金買官職的目的就是希望從這些官職上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於是賣官職的錢越多,就意味著之後當官的人越腐敗,從百姓身上搜刮地更多,老百姓的生活就更加艱難,進而激起民眾的反抗情緒,一方面影響了孔府的地租收入,另一方面也直接威脅了孔府的統治和穩定。

孔府鋪張浪費的生活。孔府的支出主要是招待客人以及祭祀,孔府在接待客人方面的大排場也是花費巨大。孔府還有各種紅白事的招待活動。在孔府繁盛時期,孔府有雄厚的財力做支撐,無論怎樣鋪張浪費也還說得過去。但是至少從光緒年間開始,孔府已經開始出現財政拮据的狀況下還要這樣大肆的鋪張浪費就有些"死要面子活受罪"了。

時光流轉,世事易變,從衍聖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孔府過年禮俗

結語: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王權統治的工具,儒家文化也深深地植根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血脈之中。而孔府也隨著封建王朝的時代的落幕而衰落了。不可避免封建王朝的倒臺是加速孔府衰落的重要原因,而孔府本身的一味保守封建,固步自封,坐井觀天,沒有與時俱進,無疑是會被歷史的洪流所淘汰的。孔氏家族爭權奪利和子嗣不豐,孔家掌權人衍聖公的培養教育過於死板以及孔府的管理不善更是加速了孔府的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